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主要特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新形势下,班主任应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的班集体,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德育渗透,拓展德育阵地,丰富德育形式,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德育;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又体现时代的要求,使我们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要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那么,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校的德育工作究竟如何开展,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新课程的全面、正常、顺利地实施,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以人为本,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班集体
  时代发展到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人的潜能和个性越来越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表现欲望增强了,学生又是班集体的主体,对班队生活有一定经验、体会,也有一定的创造力。所以,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主导作用,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耐心听取学生的各种意见,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育人环境,鼓励学生当班级的主人,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和班級实际参与决策,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动活泼地开展班工作。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促进少年儿童个性社会化的重要环境,班干部是集体的核心。因此,选拔和培养优秀班干部,使他们发挥领头雁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我在任用班干部时,不搞终身制,一般半学期竞选一次,这对所有的同学都是一种促进。我先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应该让什么样的人当班干部?”通过讨论,大家懂得了班干部是为集体工作的,一定要选那些热心班工作、有活力和组织能力,善于团结多数同学的人。再让竞选者登台演讲,然后无记名投票,公开唱票,当堂公布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那些竞选者的显著变化,发言时的慷慨激昂,唱票时的忐忑不安,公布结果时的喜上眉梢。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班干部的“优越感”得到了满足,他们也会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锻炼机会,为集体努力工作。同学们在自己喜欢的班干部带领下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教育更具实效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的特点,有他的个性。如果教师用一个自以为合适的模式去塑造他们,用一个标准去要求他们,对于那些不适合这个模式与标准的学生,他们就会感到不适应。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强行灌输,学生消极接受的话,结果只能是失败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所区别地对待学生,因势利导。
  以人为本,就要了解并引导学生的需求,给予区别对待和有效引导。我每带一个班级,总是结合实际,组建了本班的兴趣小组,并为学生开辟活动阵地,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小主人的意识和才能。我让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喜爱和特长,自愿选择一两项内容报名参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小组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某方面的才能,有了兴趣就不怕做不成事。学生既锻炼了自己,展示了才干,又增长了知识,发展了爱好特长。
  三、以人为本,倡导生活德育,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新课改也十分强调教学要面向真实世界,贴近学生实际。德育更应如此,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使德育生活化。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教师可以顺应学生喜爱活动这一心理特点,“投其所好”,有计划地开展班队活动,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例如主题班会“《规范》——我的好老师”,同学们用小品、舞蹈、快板儿、朗诵等形式汇报同学们在学习《规范》后班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又如中队活动“四(5)宝藏齐挖掘”,让学生说出班里最受自己喜欢同学的优点和自己为什么喜欢他,准备怎样向他学习。这一活动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一个挖掘不完的宝藏,要善于挖掘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更要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这些从学生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班队活动,把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融为一体,实在具体,个性鲜活生动,同学们喜闻乐见,踊跃参与,从中获得的为人处世的知识技能和道理,可谓入脑入心,终生难忘。
  四、以人为本,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实现健康和谐发展
  “加强学科渗透”是加强德育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如语文课可让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灿烂、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 数学课可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积极渗透品德教育,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
  为学生提供参与和实践的平台,拓展德育的训练渠道,让学生在民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上口语交际《怎样保护环境》一课时,我引导学生针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所在居民区或学校的环境问题,商讨每个人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中充分讨论,畅所欲言,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再鼓励学生行动起来,课后组成实践小组,切实为保护环境做些事,再合作完成以“环保”为专题的实践报告,可以收集资料、参观访问、写社会调查、动手清除城市“牛皮癣”等。这一活动过程,将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性别、不同能力、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参与社会实践,增强互动与合作,达到优势互补,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意识,最大限度地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学生从关心自己发展到关心社会,关心大自然,并积极参与整治活动,在学语文中学做人,培养了说到做到的好品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解放人的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向着每个人的自由﹑和谐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是21世纪创新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理念应当是:培养真正的人!”是啊,让我们“以人为本”,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学校成为每一个学生幸福的乐园;让“人本德育”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为欣欣向荣的祖国大花园增一份明媚的春光,添一片绚丽的秋色。
  作者简介:方琪,女,1980年生,广东省汕头市人,本科学历,汕头市金平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职位,语文一级教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3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