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初中古诗词鉴赏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古诗词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对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在诗词鉴赏中给学生渗透人文底蕴能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诗词内涵,符合新时代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地设计课堂内容,通过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联合网络资源挖掘历史信息,在扩大学生古文化知识面的同时从多方面培养其人文精神。本文结合当前语文教学现状,就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诗词鉴赏来提升学生人文底蕴做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人文底蕴;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古诗词鉴赏包括对诗词语言美和意境美的感受和理解,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学习能提高自身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从而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讨论过程,通过对诗词含义的深入解析,在使其能够具体地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能初步接受人文教育。
  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人文精神环境
  对于学生来讲,古诗词是古人的人生诉求,是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和理解,与现在的散文或白话文有很大区别,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也难以理解诗词的内在。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良好的人文精神环境,以对诗词的深入解析来逐步给其渗透人文素养。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使其愿意深入地去学习和了解古文文化。对此,教师既可以故事的形式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也可以短片的形式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如《望岳》,可以和杜甫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和蓬勃朝气联系起来;《记承天寺夜游》,可以与苏轼被贬官结合起来等。其次,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诗词时,要针对诗词内容让学生学习古人的思维,说出自己的观点,或贬或赞,都要给出合适的理由。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不仅不能随意打断学生讲话,还要及时与其探讨和交流,并给其渗透诗词文化内涵。如在《使至塞上》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将作者来到塞外见到如此苦寒之地,不由得钦佩边关将士的心理和塞外的恶劣环境给学生讲解,使其了解这首诗的写作基础。在引导学生解析词句时,教师要促使学生重点了解作者的点睛之词,如蓬、燕表示自己单车入塞外的凄凉,胡天表示了不毛之地等,在学生大致了解诗词大意后,教师可让学生阐述自己观点,并对其进行讨论,致力于构建一个古人的思维和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人文教学环境,能有效地促使学生领悟人文精神。
  二、强化诵读能力,让学生领悟语言美
  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一是学会鉴赏,另外就是对诵读能力的训练。因为诵读不仅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还能使其了解古文化的语言美,从而更容易提升其人文底蕴。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给予学生一定的诵读时间,使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简短的几个字就传递给了后人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时间安排,必须每天不少于40分钟的朗读,要求其有感情地、有意境地去朗读,同时要在脑中想象诗歌的美好景象。对此,在学生朗读前,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作者的写作背景、目的、心境等,使学生能感同身受,从而带着品味的意境去领悟诗歌。另一方面,教师在朗读过程中要尽量去理解诗词中所包含的作者本身的内心寄托和情感思考,要能领悟诗歌的美妙,获得美的体验和享受。对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解析古诗文时,通过趣味性的讲解使学生在脑子里呈现诗中的美好情景,从而能感同身受,学习其中内在的人文情怀。如在《钱塘湖春行》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从作者的创作背景、诗的结构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作以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从环境和季节的角度去思考作者是如何描述和表达的。如四周的楼管参差意味着作者边走边观赏,明显是见到美景游玩的心情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美的领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培养其意境美
  要在古诗词中给学生渗透人文底蕴,就必须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程度。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在古诗词学习中提高其审美情趣的文化修养。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将诗歌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的诗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如田园篇主要以景物或田间劳作为主,自传篇主要以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性格为主等,以促使学生能够品析诗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以及领会诗的情感。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如何解析诗句和了解诗词写作的内涵。对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对诗文的理解先自己品析诗句意境,并能对诗句展开合理的描述,以及指出诗句的亮眼之处等。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说,沿着学生的思维角度引领其深入品析,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对比分析,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对诗词的品析能力。如在《孟子 生于忧患》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把词类进行划分,然后再给学生讲清楚文章大意。在学生大致了解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古人思想结合自身当前生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要求举例论证。这时教师再引领学生品味作者那立意深远、论证明晰的文学意境,并将之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以给其渗透传统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还能使其受到更多感情的熏陶。
  四、挖掘现代信息材料,给学生渗透人文教育
  在传统诗词教学中,教师对于诗词仅限于在课堂上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历史眼光的发展,而且还不能对其进行人文文化的传承。针对这个问题,现阶段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挖掘和发展诗词内在信息,以更好地给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首先,教师在引领学生品味诗句时,可以图片、音乐、视频等感官材料来丰富课堂内容,促使学生能依据诗词主题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更容易地进入诗詞意境。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保证现代信息材料既能与课本知识良好地契合,又能潜在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文化渗透,使所展示的信息能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也能对信息形成概括,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知识点。如在《小石潭记》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根据作者被贬官的事迹将其制作成一个小视频,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然后再给学生播放寂寞幽清的石滩图片,尽力构建一个孤凄悲凉的冷清环境,再引导学生领悟诗句,通过对全诗中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画面分析,了解到作者郁郁落落的心性,最后领悟出作者深邃的意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材料来丰富课堂内容,不仅能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给其渗透人文教育。
  五、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教育部对各学科的人文性都做了充分挖掘。古诗词作为人文文化的重要承继者,对学生人文教育有着莫大的作用。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领悟能力,不仅要使其学习和了解古文化,还要提升其人文内涵和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陈照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研究[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6(12).
  [2]周建光.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人文底蕴培养的有效构建[J].课外语文,2017(13).
  [3]陈超.浅谈初中古诗词赏析中人文底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3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