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学类独立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结合我院独立院校有机化学教学的困境,课时学时偏少,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从精选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这三个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独立院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独立院校作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1]。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课,有机化学在医学院校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学好有机化学一方面为后续医学课程比如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医疗行业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分析独立学院有机化学教学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医学独立学院化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1.课程学时偏少
  有机化学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反应式多、机理复杂、反应条件多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困难较大的一门学科。随着素质教育深化,医学院校人文方面的课程增加,学生的社会活动增加,基础医学课程的课时相对减少。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学生本来就基础差很难跟上进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赶进度,最终导致学生越学越吃力,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不了教学质量。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医学教育是一个精英教育,而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多数为二本C类学生,所以培养难度很大,并且近年来独立院校很多专业比如护理、临床、麻醉、预防等专业采用文理兼收的招生模式,生源上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基础水平有很大的差异。由于早期知识的分类,对于文科生而言,他们的理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每章出现的大量的分子式、化学反应式不易理解和记忆,很难跟上教学进度,最后导致成绩不理想,对化学的学习信心不足,产生畏惧心理[2]。如何更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保障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
  二、解决方法
  1.精选教学内容
  在课时压缩的背景下,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和整合,将一些很难理解的内容进行精简。对医学院校学生而言,学习有机主要是认识有机分子式,掌握有机物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并且掌握它们在医学上有什么应用。而有机学习过程中涉及的有机物类型很多,比如醇、酚、醚、醛、酮等。这些物质结构上的微小差异导致化学性质千差万别,并且对于同一种物质,反应条件的差异也会导致最终的产物不同,因此繁多的有机化合物,复杂的化学反应,反应机理等,对于独立院校的学生尤其是文科生而言简直是天书,有些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能靠死记硬背,因此很难提高教学效果。调整后的课程主要淡化了一些化学反应机理,更多的从性质应用方面讲解有机化合物,并且对与后续专业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强调。比如说对于糖、蛋白质、氨基酸这几种物质的结构、命名、性质应详细介绍,这样有利于后续生物化学的学习。而对于一些和医学关联不大的有机物的反应机理和化学反应可以淡化讲解,比如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涉及的机理,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羟基酸和羰基酸的化学性质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医学方面实用性不大,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只需简单介绍或者让学生课后自学。
  2.设立多样化教学方法
  有机化学内容又比较繁琐、枯燥,如果按照传统的单一的讲授法,即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很容易对有机化学失去兴趣[3]。因此我们必须探索适合独立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4]。
  (1)课堂开始采用案例引入法教学,每章引入几个跟和本章有关的问题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多举实例,让学生感觉到书本知识离自己很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讲授对映异构,引入高血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这两种药物都是将高血压药,分子式也一样,但是价格相差很大。那有没有必要买贵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呢?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
  (2)课堂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法,将文科生理科生分为一组,在上课过程中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分析问题。文科生善于总结归纳,理科生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各层次学生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课堂结束时总结归纳。有机化学知识点零碎,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对每个章节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学生记忆。比如醇的化学性质中,各种反应都可归纳为官能团周围化学键的断裂,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将大量的化学反应根据断键规律进行分类,从而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相关反应。
  3.改革考核方式,客观评价教学效果
  有机化学的传统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为主,这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方式,这种方法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卷面成绩,这就导致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了期末考试突击上,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导致他们毕业工作后在较短时间内很难适应社会,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有机化学的考核方式应该适当增加过程性考核,降低期末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其中过程性评价应包括:课堂学习情况、课堂作业、学生自评互评等,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手段。通过过程性评价,教师能够及时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调整、改善教学工作。而学生在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脱离死读书的状态,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过程性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牢固掌握有机化学是学好医学相关课程的基础。为让学生掌握更好的掌握有机化学,让我们所教的知识符合社会的需求,有机化学改革之路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赵中岳.独立學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试[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8(6):54-55.
  [2]魏春华,苏燕,杨文杰,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医学教育研究,2014,4(2):16-18.
  [3]许新.浅谈职业教育中的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科学咨询,2008,17,57.
  [4]樊静.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化工中间体,2015,4,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