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实施《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时,应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针对《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的特点,对课程内容的教学实施、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对媒体技术应用;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改革;信息化教学
  《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对多媒体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基本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学内容涵盖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类媒体处理技术,每种媒体类型在学习过程中,分为理论知识、软件操作、作品创作三部分。在软件操作环节,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图像处理,Adobe Flash进行动画制作,Adobe Audition对音频编辑,Adobe Premiere进行视频制作。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能力相对薄弱,在课程设计时更要注重逐步提升其独立操作技能,善于利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手段。
  1、教学方法改革
  1.1绘制思维导图
  理论教学主要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强,譬如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概念的相关联系,可以用思维导图整理各个知识点。软件操作、作品创作环节也可以建立相应的思维导图。例如不同类型的動画在制作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区分。思维导图可以便捷的添加各级主题,有效帮助学生构建课程知识的基本框架,可视化的显示结果可以使学生对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反思、修改和调控,从而特生认知技能。思维导图是一个动态的建立过程,通过学习通辅助构建过程。
  1.2任务驱动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每节课的任务需求。任务驱动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知能力。例如,在学习Audition多轨混音技术时,设置的任务目标是,如何给一段散文诗朗诵添加配乐,如何调制配乐的音调变化。问题导向模式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项目任务进行分解,每一项的实现采用微视频点播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行实现目标模块。
  1.3案例教学
  对于不同的多媒体创作加工软件,其基本工具的使用或者某种相关技术的应用,均设置于案例教学中进行演示讲解。例如在讲解Photoshop图层样式使用时,贯穿于案例展示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在讲解Flash遮罩层技术与影片剪辑元件使用的应用过程中,设计了“水波”效果的案例教学。在演示过程中,对于Flash关键技术进行讲解,学生在实践中“边做边学”。
  1.4评价总结
  对于每节课任务的完成情况采取教师指导、小组评价、自评综合加权评分,教师针对每位学生作品存在的问题进行疑难点拨。对于好的作品,在学习通上进行展示互助学习。
  2、学习情境设计与课程考核改革
  2.1优化学习情境设计
  课程注重学生设计多媒体作品的应用能力,教学与实践的场所均在实训机房进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一个个实例的完成,达到知识目标的理解、实践能力的提高。
  注重学生小组合作的成果展示环节。
  2.2课程考核改革
  考核方式为“平时小作业”+“多媒体作品完成”的考核方式。平时小作业占30%,多媒体作品完成质量占70%。考核内容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下一步在职业方向上构建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3、具体实施案例
  3.1任务驱动
  3.2教学实施过程
  ①预习检测
  学习通平台发布预习内容
  ②分析任务
  (1)遮罩层:绘制的圆形窗口
  被遮罩:婺源风景图
  (2)被遮罩层:
  两幅婺源风景图淡变效果切换动画的实现
  ③自主实践环节
  每一环节通过导学微视频进行自学辅助指导。
  ④评价反馈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好的作品上传至学习通,进行投票评选。
  举一反三:制作家乡风光的Flash动画作品。
  本文主要依据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实践特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实施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钱璐.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01).
  [2]赵佳.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