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汽车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在高职院校《汽车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不断进行有效改革,并且在改革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积极设置更加符合实践操作的课程内容,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也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化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材料》课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1-0119-02
   一、引言
  高职院校《汽车材料》课程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化水平,也为日后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为了进一步对其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有效工作实践,对其进行几点阐述。希望分析能够提高认识,并以此提升《汽车材料》课程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汽车材料》课程教学特点
  1.理论性强。《汽车材料》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概念较多,涉及物理学和化学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对金属学、热处理等理论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因此需要从微观层次对材料的内部变化进行探讨,进而启发学生理解宏观材料性能,并辨别微观结构变化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哲学关系。因此,在课程安排上更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设计。
  2.应用性强。《汽车材料》有较强的应用性,任何汽车使用材料、相关材料必须使用得当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因此材料科学是整个知识体系、学科专业中最基础的环节与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开展《汽车材料》教学课程,可使专业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掌握其用途,深入了解汽车消耗类材料的性能、市场销售、流通方式等,同时根据材料的具体产地、品牌、生产工艺等对材料进行准确市场定位,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熟练掌握材料的运用思路,实现科学经济生产,成为社会复合型人才。
  三、高职院校《汽车材料》课程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汽车材料》教材具有较为复杂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应用难题。
  1.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内容安排不合理。根据对《汽车材料》课本内容的分析,其理论性知识比例过重,而汽车课程是实践性突出的专业类课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往往重理论轻实际,导致学生难以发挥自身潜力,实践运用能力较弱。在《汽车材料》教学课本中,前部分内容主要以金属学与热处理知识为主,理论性较强,逻辑性强,较为枯燥,难以理解,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课程时间。本教材中后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消耗材料的讲解,如轮胎、燃油、润滑油等实践联系性较强的内容。但是课本主要是对知识点的罗列,缺乏联系性、互动性,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极易简单带过,学生难以理解并记忆。除此之外,本专业大部分教师为机械系外聘,缺乏汽车专业知识的积累,其教学重点往往是对课程前半部分的讲解,以学生自由学习进行后半部分作材料教学,教学整体安排与机械类专业更为接近。因此在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难以实现对其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
  2.实践环节教学安排不合理,课程缺乏整体性。《汽车材料》课程应重视对实践课的利用,但教材模式较为传统,实践课程安排往往倾向于对热力学性质测试、金相制备和观察等内容,大多数为理论性实验验证,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际教学时,大部分教师认为此类实践环节偏于理论化,便删掉其在教学中的所占比例,但很少有教师以课程实际为特点,适当增加汽车专业特色实验,使得教学实践安排不合理,课程缺乏整体性。
  3.教学方法不合理。在目前《汽车材料》课程教学实践中,除了少许实验课外,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讲授,对于整个课程体系来说,前半部分侧重材料学理论,难度比较大,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后半部分汽车运行材料容易听懂,但内容多,简单的课程讲授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课程前半段和汽车专业没有非常直接的联系,如果只采用简单的课堂讲授,会使课程显得枯燥乏味,使学生对材料学科产生逆反和畏惧心理,甚至失去对课程整体的兴趣。
  四、高职院校《汽车材料》课程教学对策和建议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汽车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转变指导思路,重视实践环节的布置,积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实现教学深化改革的目的,具体教学对策和建议分析如下。
  1.明确教学指导思想,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其专业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相比于普通高等院校,其社会实践价值更突出,进行理论知识教学以适度为原则,明确教学指导思想,课程安排注意专业针对性、专业实用性。如:在进行汽车类专业教学时,教师应当以就业方向为参考原则,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大部分汽修类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为汽修检测、维修、营销等,较少直接进入厂家进行生产类活动。针对此情况,应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优化与完善,弱化金属学与热处理等理论性教学内容,增加汽车运行材料的教学比重。以培养学生具备汽车维修能力、检测技能等为主,进行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素质的教育培训,同时设置新技术应用类课程,使学生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技术最新要求、材料最新应用等知识,为汽车类专业人才进入社会提供保障。
  2.科学安排实践环节,提升课程整体性。高职院校教学以培养学生具有社会实践能力为主,因此开展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此部分教学内容,不仅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还可采用学生到企业参观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实践课程的感知,利用其自主学习性,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如:在进行《汽车材料》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安排,对教材整体规划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在现有的条件下,保证实践环节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对此教师可统筹教材整体内容,舍弃大段式的理论性叙述,如常见的热处理验证等,增加汽车运行材料认知、实践体验等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汽车材料的认知与记忆。对此可组织学生通过调研活动了解轮胎、润滑油产品等汽车材料的价格、特性、优点、缺点等,通過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整体把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利用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形式及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
  3.改善教学方法。为了提升课程教学的高效性,应当重视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有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汽车材料》课程时,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避免局限于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题式讨论。运用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对重点难点进行辅助讲解。与此同时,可开展走出校园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体验汽车维修、参观周边产品生成销售流程等,从而增强学生对汽车材料的理解与认知。在教学方法的完善过程中,应该重视实践性与科学性,从而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在《汽车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相关教育人员探索,并且要基于有效实际,不断总结科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以突破教学局限,实现教学改革的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陈元文.案例教学法在汽车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6,(18):16-18.
  [2]李乾.问题教学法在汽车材料教学中的尝试[J].才智,2016,(05):80.
  [3]苏张磊,孙双娣.高职高专汽车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河南农业,2015,(06):30-31.
  [4]常颖,李晓东,魏志勇,赵一兵,赵坤民,韩小强,胡平.汽车材料类课程整合及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17(06):190-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6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