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上高级思维的发展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是以学生能够感知的、直观的、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内容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含各个方面,其中一项即是发展思维能力。然而在科学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满堂灌、学生机械式地按部就班,使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与新课标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成了科学课堂的重头戏。
关键词:科学课 高级思维 培养策略
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创设实践情境、巧妙设置追问,设计阶梯活动,在科学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一、创设实践情境,激活思维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科学老师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到真实的情境,为激活思维做好铺垫。
一位教师在上《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一课,安排了这样的活动:通过比较以前和现在自行车有什么不同,引出本课的问题:自行车车轮是如何转动的?这样的情境无疑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无法激活。理由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并没有见过以前的自行车,也没有骑过,感受不深;二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示,不够直观形象,无法引起共鸣。
笔者又在某研讨课上听过同样的内容: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多数有骑自行车的经验, 准备了一辆去掉链条的自行车和一辆有链条的自行车,让学生现场试骑。真实的情境,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观察对比骑行两种自行车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聚焦现象,主动发现问题,在激烈的思考与分析中促进学生从内在真正思考,从而激活思维。[1]
二、巧妙设置追问,提升思维
在当前的科学课上,很多教师都不重视提问。教师的提问只是简单地寻求
一个正确的答案或是为了将学生引到教师所设定的教学中去,更别说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学生只需利用已有经验,通过回忆、计算等低级思维能力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此在科学课上教师要重视提问,有效运用问题和回应提升学生的高级思维。
例如在《常见材料》一课中,笔者曾听到这样的一段师生对话。
师(播放木桶制作过程):通过刚才的视频,你知道木桶是用什么造出来的?
生:木头。
师: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东西叫物品,像木头这样可以制作物品的叫做?
生:材料。
师(出示塑料尺):这种物品,它可能是什么材料做的?
生:塑料。
师(出示纸杯):那这个呢,又是什么材料做的?
生:纸。
显然这样的提问,学生的思考大打折扣,充其量只能是低级思维,学生只要根据已有的经验基础,很快就能得出教师想要的正确答案。筆者最近听过一节市级公开课,有一位教师执教《气温有多高》,利用一节课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温度计。我们来看看教师是如何巧设追问,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
师(出示温度计):这是什么?用来做什么?
生: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
师:仔细观察一下温度计是用什么做的?
生:玻璃。
师:那外面的纸套是用来做什么的?
生:保护温度计。
师:为什么要保护温度计?
生:因为温度计是玻璃做的,易碎,碰到其他物品或是掉到地板上都会碎掉。
师:你的意思是说使用温度计的时候要轻拿轻放,以免打破是吗?
生:是的。
师:玩一玩温度计,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玩温度计。
师: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手握住红色的一端,温度会上升。
师:这说明了红色的一端有什么作用?
生:红色的部分可以用来测量温度。
师:你是怎么知道温度上升的?
生:我看到红色的液体会让升,对应的数值也高了。
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红色的液体上升的位置读出温度是吗?
生:是的。
这样的师生互动看似简单,学生却在教师的问题追问下不断地思考、不断深入分析,最终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提升了高级思维。而在大多数的科学课堂上,教师直接把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死记下来。可想而知,学生一时记住了如何使用温度计,可时间一长必然遗忘,思维更是处于知道的低级水平。
三、设计阶梯活动,发展思维
在《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一课中,教师在教学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时,大多数采用以下的教学方式。一是完全放手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自主发现。二是直接告诉学生研究两种传动装置的方向和快慢问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水平状态,只要像机器人一起操作就可以轻松得出结论。综合以上两种常见的教学问题,同时考虑到高级思维中分析、综合、评判三者之间是递进式的关系。笔者设计由浅入深的阶梯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
笔者将探究两种传动装置的特点,分成两个阶梯式的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过观察初探两种传动装置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发现方向和快慢不一样。方向问题通过观察很容易解决,但是快慢问题仅通过观察无法收集到足够的证据。于是引出第二个活动:大小两个轮子转动快慢一样吗?怎么样才能准确测出轮子的转动速度?于是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开展思维的辩论,通过分析、综合、评判,在思维的递进中逐渐完善完案,收集充分的证据,最后得出结论。
师: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都可以传递动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生1:我发现链条传动两个轮子传动方向相同。
生2:我们发现两个轮子转动快慢不一样。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看得出来吗? 怎么测轮子转动的快慢?
生:同样时间内比轮子转动的圈数就可以比较快慢了。
师:怎么才能数对圈数?
生:做标记。
师:齿轮开始转动了,转到哪里才刚好是一圈?
生:除了在齿轮上做标记,还得在底座上做标记。
从学生的汇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阶梯式的活动中,思维逐渐得到发展。由刚开始的初步观察发现轮子的转动方向不一样,到围绕如何测量轮子转动的快慢开展激烈的讨论,思维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课程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
对教材重新编排设计,通过创设有效的实践情境、设计阶梯式活动促进学生思维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最终实现高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杰.小学科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3(6):66-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