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教学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关键的环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和参与的教学改革实践,从分析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对高校教学管理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管理 改革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抓好教学管理工作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点和关键。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日新月异,但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遵循高教规律、充分考虑生源特点和培养目标、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作为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岗位上工作多年,现联系所处院系教学管理改革的开展和自身工作实践,对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改革创新之处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何为高校教学管理
  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学管理是为教学活动服务、为实现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教学管理人员是其主要执行人员,主要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学校教务处、各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教学秘书和教研室主任。教学管理人员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南,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计划为依托,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确保教学有序开展。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进行合理地组织、调控和监测,保证教学平稳的开展,同时教学管理工作也是服务教学、导向教学和评价教学的一种手段。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
  教学管理涉及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分散为教学计划制订、学生日常考勤管理、课堂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毕业生工作等多个环节,需要各环节管理的人员联动合作。教学质量并不只是依靠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水平来保证,教学管理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设计、教学计划的实施、实习实践的合理安排、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都十分关键,环环参与,缺一不可。但是目前高校普遍对教学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日常管理中,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对人才培养过程统一性的认识,工作缺少整体性、联动性。另外,学校对于教学管理人员特别是教学秘书队伍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教学秘书往往是学院的“管家”和“杂家”,不仅要承担教学管理工作,许多行政工作和许多分工不明的工作也需要教学秘书来承担,然而在激励方面却缺少机制,在又杂又多的工作中,教学秘书往往只能根据分工机械地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岗位间的联动性。
  2.教学管理模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严谨性
  谈到管理,必然要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高校都有自己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去管理、制约和奖惩,但是高校里具体实施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的是二级学院,管理规章制度多按照学校统一要求,没有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学院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所以管理模式往往过于刚性和单一,难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其次,管理制度不完善,许多管理制度没有重视到不同时代学生的成长变化而及时更新,一项教学管理制度十年不变。另外,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期末考试,原本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有的教师为了得到学生良好评价,一昧迁就学生,存在不少考前划重点的现象,学生为了考试临时突击背诵记忆,考试结束立刻把该科知识抛之脑后,老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因为许多课程都是学期课程,考试结束授课结束,教师对该年级所授班级学生的学习也往往缺乏深入总结和反馈。
  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教学管理队伍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极度缺乏专职专业的人员。首先,高校院校教学管理人员中大多数是兼职教师,例如教研室主任,和其他专职教师承担同样的教学工作量之外还要做教学管理工作。专职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只有教学院长、二级学院和学校教务处的教学秘书,但教学院长身兼数职、精力有限;教学秘书队伍往往人少事杂,除了教学管理还要承担学院的行政工作,而且并非都是“教育”或“管理”专业出身,还往往是刚毕业不久的新人,不仅原本就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杂且多的工作中往往缺乏足够的精力去自我提升和探寻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其次,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差,许多教学秘书仅因为自身条件不足而“屈居秘书之位”,有所提升之后就想转岗到专职教师,从心里面对教学管理缺乏真正的热情,工作存在被动性,在实践中本来就缺乏专业化训练,还因为主动性不高而缺少总结,没有良好的教学理念,更缺乏实践创新。
  三、关于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实践和思考
  1.多层面重视教学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和模式
  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只有得到更多重视,工作才能开展的更好。首先,要从学校层面出发,从上到下,不仅是学校高层的教学管理领导,还是基层的教学秘书,都要对教学管理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思想上重视教学管理,在工作中探究更有效率的方法、提高效率,把教学管理各环节联动起来,把管理和服务真正落到实处和细处。其次,要积极转变教学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的环节中来,加强教与学的主体交流。其次,教学管理上要让多方参与,加强岗位间的联动,让教、学、管三方形成合力,管理中消息及时互通反馈,管理标准执行一致,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服务做到位的基础上做好管理工作。这里以云师大商学院法学院学生考勤管理为例,上课时任课教师提前点名然后通过考勤QQ群及时反馈缺课学生信息给辅导员,辅导员立即落实,课后教学秘书及时统计考勤,针对同门课缺勤次数两次的学生会及时反馈给辅导员,让辅导员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并做好思想工作。如此一来,就大大减少了学生缺旷课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因为缺课过多而导致的被取消考试资格和受处分的概率。再次,学校都有自己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适用于全校院系教学管理,然而在管理过程中因专业不同分设的二级学院经常会遇到不同的管理问题,比如艺术类的专业管理和法学类的专业管理在对学生的严谨性、创新性要求很不一样,日常教学管理中自然会有不同标准,这就需要制定学校、学院和教研室分级管理的制度。二级学院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实事求是的制定一些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因专业制宜的同时也是对学校制度的有效補充。比如云师大商学院法学院就针对教学管理制定了《法学院课堂教学管理办法》、《日常管理中学生请假管理办法》、《学生集体实习规则》、《期末考试教师阅卷规则》等规章制度,根据法学专业严谨性强、理论知识要求高的特点严抓学风和考风,在新生开学典礼、年级大会、主题班会、学院公众号上对学生多次进行宣传,并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施行。   2.开展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对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指导着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人培制定前要思考的问题。首先,在制定人培前,要充分了解当下社会的就业政策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要全面了解本省本地的就业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主要就业意向,合理科学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云师大商学院法学院人才培养制定为例,根据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的素质要求,法学院从学生主要来源于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法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意向,将培养目标设置为培养六种法律人才:硕士研究生(输送)、执业律师、司法干部、政府公务员、企业法律人才、东盟国家商务法律人才。同时根据这六种人才的培养方案来制定教学计划。其次,建立实习实践单位用人标准调研机制,利用输送实习生机会和日常实践教学研讨会来向实习单位调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同时邀请实习实践单位指导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论证会,邀请实习单位资深工作人员参与人陪制定过程。再次,教学计划中课程设计要充分体现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法学院为例,为体现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人陪的制定充分突出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1)设置了较多的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课程;(2)规定了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3)制定了《法学院学生素质与能力学分教学计划》,将法律职业素质和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4)实行“3+N”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的学习前三年重理论和基础知识,最后一年以实习实践为主。同时结合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在专业选修课中增加了考研、就业等模块选修课。(5)增设其他学科相关应用能力课程。如《秘书理论与实务》、《基础会计学》等课程。(6)安排非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学活动。
  3.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第一,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任课教师和学生是主体,在这一环节中,管理质量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很大,我们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完善管理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以法学院为例,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教师积极关注国家立法和学科研究动态,充实教学内容;普及多媒体教学;结合法实践,进行案例教学;开展全真民事、刑事模拟法庭审判;组织学生进法院旁听庭审;以赛促学,课程与学生活动相结合,进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微型辩论;开展实务讲座并根据课程学习撰写论文。
  第二,改变传统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利用互联网,筛选部分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对重点章节内容录制微视频后让学生观看自学,自学过程中学生整理笔记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时间里则以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分组辩论等互动教学为主导,使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上结合实践技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第三,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教学评价制度。教学评价通常采取过程评价、期末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手段。一直以来,期末评价占了很大比重,往往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的作用。单一的期末评价容易让学生忽视教学过程的参与性,只注重期末考试成绩,考完就忘,也会因为不同学生记忆能力、考试水平存在差距而减少了公平性,不能较好地体现学生学习水平。根据课程类型和内容建立多种考核方式很有必要,根据教学过程把学生课堂考勤、课后作业完成、实践教学参与、日常测验等方面分为不同的考核阶段;再根据课程类型分为理论型的闭卷考试、实践型的实作检测、理论实务结合的课程则以过程总结和论文为主。同时,严抓学风和考风,让教学评价真正落到实处,杜绝考前“划重点”、考中“靠作弊”、考后“松改卷”现象,可建立试卷库实施教考分离、流水阅卷,严格实施考试制度和重修制度,以此来督促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学习,打好专业知识基础。
  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有用人才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并不是眼高手低的文凭持有者,所以日常教学管理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第一,实践性课程在人培中要有合理的比例,理论课程和实务课程结合开展。第二,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对实践教学的总体实施指出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第三,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增强对校内实训实验场地的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立。第四,增加实务教学软件资源,学校图书馆引入和购买专业资料数据库,为专业课程教学、论文改革、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基本条件。第五,认真组织和落实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合理安排实习期限和单位,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考核。第六,改革传统毕业论文写作形式,根据不同专业要求,采用论文写作和毕业设计等考核形式。
  5.加强稳定、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要能较好地实施教学管理工作,稳定而专业的管理队伍是关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物价上升,教师行业特别是私立学校的教师待遇却没有多大变化,造成教师的流失率增高、稳定率下降。特别是高校中教学管理队伍,日常管理事务繁杂,又面临学校分区办学、学校转型、应用型大学建设、学分制实施等情况,新增许多工作,然而有的学校不增人员反而裁减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员,这又大大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对学校、学院可持续发展和转型改革工作造成了重大影响。要增强教师的稳定性,建议结合实际多管齐下:一是,按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量科学合理的定岗定编。二是,根据人才市场实际,合理制定薪酬福利制度。三是,要给予教学管理人员特别是教学秘书上升的空间、岗位流动的机会;四是,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政策的制度,多换位思考,体现人文关怀,能够征求并尊重教师合理意见和建议。另外,对于教学管理人员,要多种方式结合,加强培养。合理分配工作,给教学管理人员留出学习、培训的时间;多组织教学管理人员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汤绮婷,卢满怀,卢晶琦,黄晓虹.基于分层分类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J].高教學刊,2018(10):102-104.
  [2]赵艳辉,赵晓波,王文举.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12):63-64.
  [3]苏伟丽,林秀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考[J].2016(12):26-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