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明確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指出提出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关键词:阅读教学 问题意识 能力
  引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要给自己提出问题。就是在预习、上课、复习、总结、课外活动,都通过思考给自己提出问题,进行钻研,这样学业才能大大长进。明朝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1]
  一、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肯动脑,有些问题会自然产生。“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始是学。” 阅读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启发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爱思、会思、多思、深思,“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奋发学习的动力。阅读中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抓住矛盾加以展示,都能让学生自然进入惑的状态,认真思考,积极寻求解惑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提出问题,可以就以下方面对文章内容和表达上提出问题:[2]
  1.从遣词造句提问
  阅读首先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阅读时识别体会词语的佳妙。例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来收束全文的。是对闻一多先生人格的艺术概括,言简意赅,充满赞颂之情。“高标”凡高耸物体的末端都可以叫“高标”,“高标”一般解为超群、出众;文中做名词,意思是高高耸起的标志。总括闻一多先生的行,给人以高山仰止的感觉。用“榜样”“楷模”“模范”都不确切。[3]
  2.从主要内容提问
  阅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吸引学生阅读故事,学生概括为“本文写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条条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培养语言组织概括能力。
  3.从整体思路提问
  阅读要有文的整体观念,这篇课文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要理清写作思路,把握作者写作意图,体会布局谋篇的匠心。如《变色龙》中的“变”与“不变”是什么?找出奥楚蔑洛夫随着“狗的主人是谁”五次改变的态度,表现奥楚蔑洛夫奴颜媚骨,趋炎附势。
  4.从文章内容再现提问
  调动各种感官发挥作用的提问,使文中场景在脑海中再现。《社戏》月夜行船描绘十分精彩。吟咏过程中,先引导学生熟悉描写的景物,再调动他们的感官问他们:在夜航中闻到什么?触到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通过调动学生的嗅觉、视觉、听觉、触觉,让他们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作补充,使豆麦蕴藻的清香、夜晚扑面的水气、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宛转的悠扬的歌吹、点点的渔火具体化、形象化,活泼泼的动人图景就会浮现眼前。水乡的夜色令人陶醉,因此我的心沉静、自失,甚至达到了和笛声一起弥散在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的境地,学生阅读深入到作者创设的意境中,不仅能品尝到语言的甘甜,而且能受到美的熏陶。
  5.从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问
  文章情铸成。体作者之情,选准动情点。伴随阅读文章深刻的思想、精辟的见解流入学生的心田,从而获得求知的快感,思想的陶冶。
  如朱自清《背影》可提问:“找出文中写了什么,为什么《背影》写得如此感人?”学生找到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信中父亲“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悲叹,父亲多年的辛苦奔波,凝聚对儿子深切的爱的背影。学生感受到父爱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引起共鸣。
  6.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提问
  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对表现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内容提问,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如《最后一课》如何刻画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哽住”写出韩麦尔先生爱极了,留恋极了。“他做了一个手势”他被迫离开学生,离开家乡,他痛苦极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他用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他把丧失故土的痛楚,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祖国的热爱,对恢复失地的向往和信念都凝聚在里面了,他心里弹奏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7.从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所持论据提问
  如《皇帝的新装》以“都是——惹的祸”引出问题:“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为什么会一丝不挂地在大街上游行?是什么力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呢?”学生阅读兴趣被激起。有的说骗子卑鄙无耻,有的说大臣愚昧无知,有的说皇帝爱慕虚荣,有的说百姓胆小怕事。循着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理清故事情节,发现“都是骗惹的祸”为进一步挖掘中心奠定基础。
  8.从事物的基本特征或基本原理提问
  如“《三峡》如何从不同角度捕捉特征?”写夏季,抓住江水暴涨,水势疾速;写春冬之时,则抓住“清荣峻茂”四字,一字一景,水清、树荣、山峻、草茂,色彩绚丽,读后难以忘却。至于写秋色,则用“林寒涧肃”渲染气氛,用猿鸣声写凄惨哀绝,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9.从观点和材料之间提问
  议论文提出问题,表明观点,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用什么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要素。运用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布歇内尔发明乒乓球电子游戏两个事例证明。
  10.从文章的表达上提问
  文章表达方式很多,可以设点提问。如《春》运用大量比喻,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轻柔、细密、光亮、绵长以及因风而斜的飘逸。
  结语
  课文是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统一体,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的全过程,教会学生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学得愉快,学有所得,越学越要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建构》郑桂华著,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3]《语文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张孔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