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通过分层教学进行高效数学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当中,由于学生个人学习状况不一样,学生们对新知识的吸收情况也不一样。教师在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采用分层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倡议将分层教学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分层教学对学生而言,通过分层教学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更改。对教师而言,可以收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及时分析。
  关键词:初中教学 数学 分层教学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们只是单纯地进行听课,学生们并不能完全地将课堂讲的知识吸收进去。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有效数学学习,我们教师对学生们进行分层教学,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学生们从被动的学习态度转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通过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讲解,可以促使没有跟上课堂节奏的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对于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他们已经吸收完课堂知识,甚至超前学习,那么在课堂上的这部分的学生们的学习就变得无用功。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分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也有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1]
  一、对于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教学法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我根据学生们学习情况的不同做了一个分层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们平时练习的吸收情况,我在备课时制作三种方案的练习。一类是针对超前学习的学生,针对当堂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一类是针对正常吸收学习的学生,练习也就针对于基础的理论以及练习。对于第三类的练习是针对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对于这类的学生,我着重抓学生们的基础,在练习题方面也是比较基础的练习题。[2]
  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这一专题,针对吸收能力较差的学生,我让学生们的练习以基础练习为主,也就是通过给一系列的数字,让学生们分清楚什么是有理数,什么是无理数。对于跟得上教学节奏的学生,我的练习主要是以加减法的运算为主。对于超前学习的学生,在学生们练习完基础练习后,我给学生们多一份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练习。
  二、定期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分析与反馈
  初中的学生学习的情况是随着时间的不同,学习情况也不同,因此,在学生们学习的一个阶段之后,我会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检验,通过检验测试,再对学生们进行分层教学,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和家长做好一个反馈。
  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整式的乘除》时,给学生们的测试题以三个部分为主,一部分是基础概念题,第二部分是计算题,第三部分是混合计算题,还有一题扩展题。给定同样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共同时间内完成。假如在基础部分完成得较细致的学生,那么相应的这部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也应该以二类进行分层,以此类推。再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与家反馈给家长,和家长及时沟通了解,这样一来能和家长配合好工作,督促学生们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三、分层小组学习教学法
  虽说分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对一个教师来说,所面对的至少是两个班级的学生,教师在分层教学时只能针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分层,并不能完全地细分到每个学生的身上。这时候成立分层小组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小组内,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补缺补漏,从而得以进步。
  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这一课时,我将班上学生进行分组,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在分小组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强中弱弱”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也就是一个学习能力较强与一个学习能力中等以及兩个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分组有利于由优生带动差生,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整体学习水平。学生们在进行勾股定理的学习中,优生可以对差生进行解释,方便差生能抓好基础。当然,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进行新知识的教学之后,可以给学生们几分钟反映的时间。在下课前几分钟,我让学生们针对这堂课提出疑惑,我再进行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针对自己不懂的点提出问题,同时也能发表下自己在这堂课当中的收获,学生们从中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吸收能力,同时也促进科数学课堂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对初中学生们来说,分层教学是有利于学生同时也是有利于教师们的一个教学方式。分层教学可以让教师们更加了解学生们的情况,也能调整学生们的学习进度,让学生们意识到有效的课堂学习才是学习。将分层教学引进数学课堂之后,我发现作为教师,我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满足学生们的学习要求。在数学的学习当中,学生们最大的学习对手并不是同龄同学,而是在于学生本身,学生们通过和不同阶段的自己对比,有所进步,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学习数学的动力也就提高了,自然而然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池长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生成性”备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32-33,117.
  [2]杨玉希.优化问题设计,追求高效课堂:以《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为例谈问题设计[J].中学时代,2013(6):129-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