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角斗士》中的悲剧色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角斗士》(Gladiator)于2000年上映,获第73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等五个奖项,除了影片的拍摄艺术、服装设计、视觉效果等方面,我们还应该关注影片在情节以及人物设定上带有的悲剧美学色彩。本文从《角斗士》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恐惧和怜悯、壮美与崇高的两个美学特性的角度分析了《角斗士》中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角斗士》;悲剧美
  《角斗士》(Gladiator)是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根据罗马时代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动作片。主人公马克西姆斯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人物。他在悲剧发生后复仇,最终又使自己回归于悲剧。他是绝望的,但又充满希望。《角斗士》的悲剧力量很强大,这不仅包括主角本身的性格悲剧,也包含了剧情上带给观者的美学特征。悲痛与恐惧的情感贯穿于整体情节,但又带着激荡雄壮的气氛,使观者的情绪在两者之间徘徊,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美感与快感。
  1 《角斗士》的悲劇是由主角的过失造成的
  亚里士多德抛弃古希腊的“命运说”,提出悲剧主角的“过失说”。他认为,悲剧是由于主角的“过失”而产生的。他们总体而言是好人,却因为自己的一些过失或缺点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导致悲剧的发生。《角斗士》中马克西姆斯主动放弃了掌权的机会,导致有野心的康茂德上位并对他实施加害。后面发生的一切悲剧都源于他对权力的放手,这个决定无所谓对错,却是一切悲剧的起因。
  特里西诺继承和发展了“过失说”,但更强调于悲剧人物的“性格”,提出“性格中心说”。朱光潜在《诗学》上亦提出新的认识,悲剧主角“在道德品质和正义上并不丰富,它不再仅仅指悲剧主要人物上的认识,而是指性格的片面性、行为失误等等悲剧人物主观悲剧因素的永和”。例如,《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在焦母赶走刘兰芝时,由于性格上的缺失没有强硬阻拦;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因“无知”而弑父娶母;《哈姆莱特》中主人公报仇时的犹豫不决导致悲剧发生。主角性格上的缺点成为悲剧产生的原因。
  悲剧主角的性格过失对悲剧的产生起到了重要影响,并推动了悲剧情节的发展。
  2 《角斗士》引起恐惧和怜悯,从而净化我们的心灵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次提出悲剧的目的是净化恐惧和怜悯从而产生快感。“悲剧者,所以感发人之情绪而高上之,殊如恐惧与悲悯之二者,为悲剧中固有之物,由此感发,而人之精神于焉洗涤。故其目的,伦理学上之目的也。”怜悯与恐惧是指剧情带给观者的情绪变化。观者看到马克西姆斯的妻儿被杀会感到愤怒,看到他聚集角斗士进行复仇活动会感动落泪,这是对剧情发展产生的情绪反馈。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之于社会,有着比喜剧更具深度的精神体现。《角斗士》中角斗士悲惨的生活境遇以及马克西姆斯的复仇之路,都会让观者感受到社会的苦难,对主角的悲惨命运产生同情、怜悯的心态,对康茂德的邪恶狠毒感到恐惧、害怕。观者喜欢看悲剧,是因为在观看过程中可以体验到自己无法经历的生命历程,能够代入全部感情,内心跟随剧情起伏,恐惧和怜悯随时会迸发。个人的情感得到宣泄,心灵得到净化,体悟更深的人生哲理,这就是悲剧的伟大力量。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恐惧成为一种强烈的刺激,唤起应付危急情境的非同寻常的大量生命力。它使心灵震惊而又充满蓬勃的生气,所以也包含着一点快乐。”
  3 《角斗士》带给我们壮美与崇高的美学特性
  “悲剧不止给人以恐惧和怜悯,还带给人以美感。它的美学特性是壮美与崇高,它的审美价值是教化与解脱。”崇高是指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巨大对象的震撼和压抑后爆发出来产生的审美快感。“悲剧在征服我们和使我们生畏之后,又会使我们振奋鼓舞……在一阵恐惧后,会有惊奇和赞叹的感情。”《角斗士》中毫不缺乏马克西姆斯的震撼和压抑。他善战、忠诚,却惨遭不幸,在作为角斗士的生活中一直压抑自己,悲痛、悔恨、愤怒都被隐藏在平静的外表下。观者的心情紧跟剧情起伏,产生巨大的审美快感,这便是悲剧的崇高感。
  “若此物大不利于吾人,而吾人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为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谓此物曰壮美,而谓其感情曰壮美之情。”马克西姆斯的悲剧与我们相距甚远,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生活,但我们生活的意志却因为它而破裂,因为它而丧失。就像看《浮士德》中浮士德的解脱途径,亦爆发出壮美之情。马克西姆斯从悲剧出发,最后以悲剧收尾。他在复仇的道路上痛苦挣扎,但他的英雄本质产生出了震撼和鼓舞,使壮美感与崇高感从中迸发,这是悲剧美的另一个特点。
  综上,在因主角的“过失”而产生的悲剧中,恐惧与怜悯产生了崇高与壮美之感,从而净化和升华了观者的灵魂。用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的一段话作为总结:“悲剧赞扬艰苦的努力和英雄的反抗……悲剧毫无疑问带有悲观和忧郁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真理、壮丽的诗篇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深受鼓舞。”《角斗士》的悲剧美就由此而生了。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3] 凌继尧.西方美学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3.
  [4] 叶郎.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张六逸(1999—),女,江苏南通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7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