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关于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问题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城乡规划的质量以及科学性保障就显得比较重要,空间发展问题的解决成为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先就城乡空间发展现状以及主要问题进行阐述,然后就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策略详细探究,通过从理论上进行深化,希望能为实际规划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问题;策略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关于城乡规划也进一步得到高度重视。为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必须完善成长规划应对空间发展时存在的种种问题,这同样是为了保障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品质的提升。处在如今的新形势下,在完善城乡规划的过程中,暴露出各种困难,其中属如何应对空间发展问题最为重要,也在解决上体现了其难度。下文就针对如何在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中应对空间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寻求好的解决方案。
1 当前城乡规划面临的空间发展问题
1.1 城乡用地结构影响我国了城镇化的发展
城乡用地存在矛盾:一方面不断扩大的城区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则加剧了城市用地的紧张。城市人口的分布与建设用地不足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①农村建设用地扩张道长农村居民生产空间逐渐减少,激化了城乡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②粗放的用地方式,导致了土地资源不必要的浪费。③用地结构不合理使得城市的交通越来越拥挤,不利于人们出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城市土地对外来产业和务工人民的吸引力。
1.2 生态环境日益紧张制约城乡环境发展
城乡建设面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趋势。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水、电资源不足影响工业发展,不良生活习惯响居住环境,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影响生态的修复,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护矛盾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城乡建设发展的主要原因。
1.3 城乡建设发展空间不平衡影响居民幸福感
为了经济的发展,城乡规划重视工业区的建设,忽视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如公共绿地、文化服务设施、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对城市空间的社会性缺乏深入的思量,人为加剧了社会各阶层利益的不平衡,造成就业、居住、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社会矛盾。
2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问题的策略
2. 1 督促“三规”衔接,合理集约利用土地
由于《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将全国重要都市区纳入优化开发区或重点开发区,并未国土全覆盖,对主体功能与其他功能也有兼容性说明,因此弹性较大,不难衔接。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必须覆盖所辖全部陆地国土面积和海域,并以县级为规划基本单元。对县级地域的定位,不难预见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乡规划上存在冲突点。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于城乡规划的核心影响为区划范围内产业选择及其用地布置,产业的选择会影响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存在两种可能性:其一,主体功能区规划滞后编制,已批城乡规划中确定的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结构等违背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的价值取向,怎么办? 对此有学者提出,一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一定的政策弹性机制引导城乡规划调整;二为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对空间的定
位进行操作,及时按照法定程序调整修编城乡规划,理顺关系。其二,城乡规划编制(修编)时已有主体功能区规划,但主体功能区的管制政策偏离城乡发展趋势,且经论证,确凿表明主体功能区规划不适合时,怎么办? 由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涉及的评价因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均随土地利用状况变化而变
化,不同时期的评价结果未必相同,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不是描述终极状态,而应当是动态过程。因此,应建立城乡规划针对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反馈机制,能有助于主体功能区规划内容修改或者弥补性政策制定。相对而言,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冲突点多、协调难度大。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冲突的根源在于:城乡规划要占用耕地大建设空间、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城乡规划自下而上的用地规模预测远大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上而下被分派的用地指标,冲突在所难免,其结果是地方圈地“妙招”迭出或者土地违法乱纪事件高发。要实现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想的衔接,不是单方面努力能完成的。
2. 2 完善法规政策,协调区域城乡发展
区域协调的本质是利益分配,核心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实现产业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效率以达到整體效益最佳。国外的实践经验表明,解决区域问题最有效的依然是健全的法制和政策。对此有两个对策:(1)全面深入施行新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简称《办法》)。新《办法》对省、自治区内部跨市域的城乡发展规划问题要求明确,应遵照实施,尤其对于跨市的城乡空间布局、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开发管制等内容在下一层级的规划中应充分体现并逐层落实;而对协调省级单元之间的重大设施等问题有提及但却无明确措施规定,对此还需在后续的实施中摸索协调机制,为将来完善法规提供支撑;(2)创新思路,制定城乡建设用地标准。由于当前人均城乡建设用地呈扩张趋势,新增人均城乡建设用地远大于现状高水平,若笼统采用传统控制规划期末总量人均城乡建设用地的思路,考虑到我国区域差异大,难免导致“一刀切”而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不妨考虑制定“新增人均城乡建设用地指标”,通过抑制新增人均城乡建设用地来实现对总量人均城乡建设用地的控制。由于现状人均城乡建设用地普遍处于高水平,有此指标的约束,人均城乡建设用地将减少,用地趋于集约;而对于人口净减少的规划区,不鼓励新增建设用地,可根据不同层级的现状人均水平制定相应的规划期末人均城乡建设用地指标。
2. 3 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环境品质、降低资源消耗
空间形态体现一定的价值追求,并为相应功能服务,内部空间结构既能支撑也能妨碍价值取向,关键看城乡规划如何组织。若规划以提升环境品质和降低资源消耗为理念来安排各项用地,将促进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优化环境与降低消耗各有关注点,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前者主要需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不足、休憩空间较少等问题,后者需转变公众资源消费理念,走以公共消费为主体的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并在这一理念主导下,妥善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供给源、传输网和消费端”的合理配置问题。城乡规划的空间组织和布局对此影响甚大。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例,涉及空间安排的内容有:城市性质、规模、用地布局、交通组织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中城市性质的确定和人口规模的预测决定配套设施用地及规模,合理的设施容量既不会因滞后发展而致人居环境恶化,也不会因过度超前而浪费资源;而城市用地的紧凑布局、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匹配以及用地功能适度混合能有效减少交通出行,从而减少拥堵、能耗和污染,优化人居环境。此外,公交主导型交通模式远比小汽车泛滥的城市节能和环保;市政基础设施的集中供能、紧凑的线路安置、合理输运规模能够直接减少能源损耗。
结语
总而言之,应对新形势下的空间发展问题,城乡规划应在各类规划衔接协调、法规政策完善、空间结构优化等方面做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林 坚,田 刚,姜 扬,等.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问题的策略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9):71~77.
[2]邱殿业.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问题的策略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95~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80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