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大学英语汉译英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引入短文汉译英题型是CET“力度空前的改革”,体现了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也赋予了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尤其是汉译英教学特殊的时代意义。基于此,对比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与英语专业学生开展翻译教学的差异,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探讨新时代加强大学英语汉译英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汉译英教学;策略;新时代;国际化人才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6-0139-03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翻译教学“只是英语专业的专利,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基本是浅尝辄止,既没有专门研究翻译课如何上的理论,也没有系统化的教学法指导”[1]9,直到2013年12月CET(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引入短文汉译英题型后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再游离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边缘,相关理论研究成果逐渐丰富。
  不过,由于研究者普遍忽视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显著差别,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依然缺乏“系统化的教学法指导”,并普遍存在以教学翻译(包括帮助学生理解的词汇翻译和用于讲解语法规则的逐字逐句翻译等)代替翻译教学的情况[2]166,甚至在很多高校,汉译英教学俨然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教也不是,不教也不是”的“鸡肋”。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特殊性何在?汉译英教学到底是不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鸡肋”?如果不是,大学英语汉译英教学又应如何开展?本文拟探讨这些问题。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差别
  必须承认,我国的英语翻译教学长期以来“只是英语专业的专利”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相对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利好”因素更多。
  1.课时因素
  翻译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规定性并涉及到很多的翻译技巧。同时,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国内翻译界素有“笔头未过百万字,不可轻言翻译”之说[3]。作为“重量级”的专业课,各校英语系的翻译课一般都要开设两个学期,每学期学时不会少于30,否则很难完成翻译基本理论、英汉互译技巧,以及必要的跨文化知识的教学,更不要说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了。显而易见,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大学英语课很难给翻译教学分配如此多的学时。
  2.学生因素
  作为专业课,各校英语系的翻译课在起始时间上虽然不尽相同,但肯定安排在学生完成专业基础课后,这个学习起点是任何处在大学英语课程学习阶段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所无法企及的。同时,毋庸讳言,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目标上,较之英语专业学生普遍“短视”,以通过CET为第一要务者居多,鉴于短文汉译英题型的分值低于听力、阅读,也不像写作那样有强制的考试时段,考题又具有“得分易,得高分难”的特点,学生“懒学”也就在所难免。对此,新东方外语学校功勋教师董仲蠡就经历过因为讲四级翻译时旁征博引而被质疑“你就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的尴尬[4]。
  3.教师因素
  不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是“贫血”的教学,不与教学相结合的科研是“缺氧”的科研[5]4。師资建设的最佳途径是给教师提供持之以恒的教研结合机会,而目前“没有系统化的教学法指导”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本质上是与科研脱节的,这就决定了再优秀的翻译师资在大学英语队伍中也是“无用武之地的英雄”;而“术业有专攻”的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师则在上升空间方面具备了巨大的优势。
  4.其他因素
  除上述三点外,教材、班额、配套课程等也可能成为制约某些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升的非共性因素,因在各校的体现不同,在此不赘述。
  综上,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差别便昭然若揭了,简言之就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差别,将后者的教学经验“平移”到前者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纸上谈兵。
  二、加强大学英语汉译英教学的时代意义
  虽然受困因素很多,但大学英语汉译英教学被视为“鸡肋”却是不恰当的。众所周知,翻译活动是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通之舟桥,国际化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宝贵资源。遗憾的是,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能够胜任翻译工作的合格人才缺口高达90%,市场上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只占5%[6],以至于有人[7]无奈发出“千万学子习外语,翻译人才缺九成”的调侃,这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殊为不利。究其原因,在于翻译教学只面向占比不足10%的外语专业本科生和翻译研究生,且一般以文学翻译教学为主[2]167。尽管非外语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完成后,还可通过专业外语类后续课程提升翻译能力,有些院校还开设了各种翻译类公共选修课,但这种课程的受困因素同样很多,教学水平实难保障。以笔者所承担的校本公选课《大学英语翻译技巧》为例,近3年因“学生都爱选网课”而“年年有,年年凑不齐开课人数”,已沦为“僵尸课”[8]。
  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中逐渐由“参与者”过渡为“引领者”,培养国际化人才、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新的历史任务。因此,CET考试引入短文汉译英题型可谓恰逢其时。重视汉译英教学,努力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译英水平,理应成为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和特色之一。
  三、加强大学英语汉译英教学的策略
  1.发挥好英译汉教学的正迁移作用
  由于CET的反拨作用,很多人都认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应以汉译英教学为主,这是不科学的。作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一体两翼”,英译汉与汉译英之间存在着非常强的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即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辅相成地开展才能发挥出教学的最大效益。教育部新近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设定了对汉译英与英译汉相同的教学目标,就是对此最有力的诠释。
  2.加强相关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专业差别与学时多寡,能束缚教师,却妨碍不了学生——现实中通过自学完成“跨界逆袭”的人比比皆是,如上文提到的董仲蠡老师,就是从法学专业转行英语培训的。
  事实上,新时代也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的新媒体时代[9],学生拥有多元化的学习渠道,传统课堂所具备的资源优势正日渐消失,这意味着今后由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引发的“跨界逆袭”将成为新常态。而O2O(线上线下)教学在高校的各科目教学中的大行其道,也是适应这种新常态的必然结果。
  当前对于大学英语汉译英教学(或者说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来说,实施O2O教学同样势在必行,因为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再多的翻译专业知识、跨文化知识、实践任务乃至教学视频等,都能够得到永久展示,学时将不再成为问题。
  3.强化学生翻译自主学习意识
  众所周知,O2O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性要求很高。如何调动学生花时间上网自主学习翻译知识,是大学英语教师开展汉译英教学(或者翻译教学)的最大考验。建议在布置线上学习任务时,多做些因势利导的工作,阐明翻译能力是与听、说、读、写并重的语言技能与语言运用能力衡量依据,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能力,不仅能促进其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对他们的后续教育和未来工作同样有深远的影响,让学生明白学好翻译课程的重要性,进而激发起他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4.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词典的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无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发展目标”,涉及到翻译的内容都有一个关键词:借助词典。
  作为服务于翻译学习与实践的必备工具书,词典不是万能的,可没有词典也是“万万不能的”。一方面,在翻译技巧教学中,第一讲通常就是“词义的选择”,因为作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遗憾的艺术”,翻译需要在选词上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一名之立,旬日踌躇”离不开词典的推助。更主要的是,教育界 “教是为了不教”的至理名言,也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不二法门,须知“笔下未过百万字,不可轻言翻译”针对的是学生,而不可能是他们的老师。另一方面,语言具有主观性,即每个人在交流的时候,他的每一句话都会打上自己的个性标签。这种个性化往往只能为少数人服务,是“不规范”的代名词,因此语言主观性对翻译教学有很强的负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起到的干扰或抑制)作用。故而,在传统的词典编撰中,例句一般都选自经典文学作品或纸质主流传媒,并筛除带有主观性倾向的语句。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内置于智能手机中的电子词典(即所谓的“手机词典”)悄然取代纸质词典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标配”。在给自主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无限放大了语言主观性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因为它所提供的海量例句多数取自国内双语网站,个性化很强却缺乏权威性。在“短平快”的查词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记住了单个单词对应的某个中文意思,而对于单词使用的语境全然不知。此外,学生本身在使用词典时也会出现主观性倾向,研究者[10]的实验证实:在查询双语词典进行翻译实践时,学习者倾向于选择多个可选对等词中的第一个,一旦遇到多义词条,他们就会陷入“第一对等词”倾向的泥淖。
  故而,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词典,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要教会学生摒弃简单化地“寻找对等语”的使用动机,养成从词典例句中习得词汇用法的查阅习惯,并重视词汇类连接、固定搭配、常用句型等知识,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和英漢互译的准确性。
  5.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开展O2O教学后,课堂教学不再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主线”,传统的教学翻译法已不合时宜,教师需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手段,以方便学生对线上学到的翻译知识融会贯通。
  譬如,根据英译汉与汉译英之间的正迁移理论,采用“反向教学法”,即在精读课上先把汉语译文给学生去翻译,然后带领学生对比英语课文,引导其评判自己翻译的水准,回顾自己翻译的过程,总结自己翻译的得失,使其“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又如,根据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11],自然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兼有句法和词汇特征的固定或半固定的语言结构,这些模式化的结构以整体形式储存于大脑中,构成了英语中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即语块(又称“预制语块”)。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可采用“语块教学法”,利用语块集词汇、语法、语境于一身、以一种固定或者半固定的形式储存记忆于人们的大脑之中,使用的时候无需再次加工,可以直接快速地提取、生成目标语言的特点,帮助学生在翻译练习中增强语用意识,使学生注意到自己和英语母语者的差距,并努力缩小这种差距。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存在诸多差异,长期以来,这种差异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短文汉译英题型被纳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多年,仍无法充分发挥其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难以为新时代发展需求提供有效支持。“研究规律,改进教学”是当前加强大学英语汉译英教学的重中之重,灵活运用O2O教学法,有助于从根本上化解教学矛盾,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曹琦.近五年我国笔译教学研究状况[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9):69.
  [2]康立新.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再思考——基于教学大纲的对比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
  [3]王卓.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5):60.
  [4]董仲蠡.教育的意义[EB/OL].网易教育频道,2016-10-13.
  [5]毛荣贵.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序)[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4.
  [6]黄友义.社会需求更多的实用翻译人才[J].中国翻译,2007(1):47—48.
  [7]赵婧.反差:八千万学子习英语,翻译人才缺九成[EB/OL].光明网,2006-03-27.
  [8]魏绪涛.信息化背景下的国内高校公选课行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7):40.
  [9]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6):68.
  [10]陈伟.翻译与词典间性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224.
  [11]Becker J. The Phrasal Lexicon[M].Cambridge: Bolt and Newsman, 197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8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