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陶修养,彰显品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代学生大多欠缺人文素质,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教师可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艺术资源,把语文教育与艺术熏陶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使二者相辅相成,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材;艺术元素;提高修养;文学品位
在当今学校教育中,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仍然偏重于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文化科”,忽略了对学生情感、审美、自理能力、社会合作等人文训练,导致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舒缓心理压力且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从多年前的清華大学生“硫酸泼熊”事件到近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对舍友投毒致死的事件,都可看出学生欠缺人文素质。本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把语文教学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让学生有健全的人格,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了一条通过把语文教学与艺术陶冶相结合的途径,通过学科间的融合使学生有精神追求的方向,从而学会控制情绪,舒缓压力,陶冶情操,提高品位。
一、语文教材中的艺术元素
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种艺术都有着自己的媒介手段和发展历史,因此,具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和功能,然而各种艺术形式在现代科技因素的参与下,不断地突破自己原有的界限,互相借鉴和吸收,形成一种超媒介发展的趋势。由此可见,艺术是相通的,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有开阔的眼光,培养学生融合的思维,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最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也发现语文教材确实融合了多种艺术的元素,从而变得更丰富多彩,例如,《黄河颂》选自光伟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我们在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的同时,也是欣赏《黄河大合唱》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机会;《竹影》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在感受孩子童真童趣的同时,我们可以从文中“父亲”对孩子游戏的引导了解到不少绘画的知识;《口技》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描绘出当时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内容,让我们感受到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和口技艺术的感染力;《观舞记》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展示了肢体艺术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和美的享受;《核舟记》表现古人“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微雕艺术的神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更是一台戏曲盛会。语文教材中和各种艺术形式有关的素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各种艺术,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艺术素养。
二、艺术熏陶有助于完善人格,提高文学品位
1.拥有艺术修养,人格将得以完善和提高
“艺术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艺术教育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情感体验和情感发展的过程。”确实,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其它形式的艺术作品,优秀的艺术形象总是寄寓着作者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反映着作者崇高的审美观念,表达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我们在感知和鉴赏这些作品的同时,作者的追求、思想、观点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感情、道德观念,长期以往,我们的人格也会得到完善,道德修养也会日益提高。
中学生正是处于人生中最敏感的时期,在此阶段如果能得到很好的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青春期的“心理断奶期”,他们的心理、个性、人格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拥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履行各种社会职能,承担各种社会责任,成为人格高尚的人,艺术教育这种以美辅德的功能,对于培养孩子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巨大力量,起到教育人、感化人、塑造人的作用。
2.用艺术的审美眼光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
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斯曾说过:“绘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我国北宋诗人苏轼在评论王维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古代文人墨客非常喜欢在自己的画作上配诗,还加上几枚朱印,文学、绘画、雕刻三种艺术形式也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在人类的远古时代,诗乐舞也是结合在一起,用于祭祀和欢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篇篇入乐,这些也可看出文学、音乐、舞蹈是水乳交融的。如此看来,绘画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音乐能熏陶学生对情谊的感受,舞蹈能让学生懂得心灵的声音如何通过肢体去演绎……当我们自己能深刻感悟到各种艺术形式与文学融合而产生出的巨大魅力时,我们在教学中,跳出文字的园囿,把文学与其它形式的艺术有机地融合,渗透到我们的课堂,并引申到课外,长此以往,学生的文学品位必然得到熏陶与提高。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文学品位
1.了解音乐、美术教程,加强学科融合
要在教学中实施学科融合,先要教师本身具备一定的知识,我们教育界流传着一句这样的俗语:“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当然,虽然文学与各种艺术形式的关系非常紧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具备各种艺术修养,这就要求我们自己要先学习,从基础做起,阅读有关的音乐、美术教程,了解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音乐、美术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我校所选取的音乐、美术教材,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价值,如音乐教程中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和学习,对各种民族乐器的了解和感受;又如美术教程中学画脸谱,也是让学生在线条和色彩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教师的视野开阔了,教学的眼光也必然会长远一些。 2.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引导,让学生感受艺术形式的魅力
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学生缺乏感受力,他们不善于想象与联想,感受不到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学生因为过于在乎成绩,对成绩以外的事物缺乏兴趣、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对情感体验非常缺失,缺乏对亲情、友情、人性的体验。实际上,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当前大多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仍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所谓的“统考科”成绩为标准,却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审美、自理能力、社会合作等人文训练,所以在教学中,“应试”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都太过明显。
我们要开展素质教育,令学生全面发展,就要敢于挣脱“应试”的束缚,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感受除文学以外不一样的艺术形式,把文学和其它艺术形式融合在课堂中,开拓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竹影》一课时,我用PPT课件展示了很多中国水墨竹画,展示了水墨画与西洋油画的图片,学生们在观看大量的竹画中了解了竹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在比较中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水墨画的写意美,西洋油画在写实方面的技艺高超;在教《湖心亭看雪》一课时,我让班上画画功底好的学生到黑板上把“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用白描手法在黑板了勾勒出来,再分析美术中的白描引入到文学中产生的艺术效果;在教《黄河颂》时,我重点讲解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并播放了一些黄河大合唱的演唱曲目,学生的爱国热情被激发起来,《黄河颂》的旋律和歌声在教室回荡了好多天;在教《观舞记》时,我观看了一些印度舞蹈的视频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特地下载了一段印度“湿婆天”舞蹈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在直观了解后比较冰心用文章阐述的印度舞,学生也就非常容易找到对应的文字并分析自己的理解,在课堂的最后,我还播放了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经典作品《雀之灵》,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舞蹈的美和肢体艺术是人心灵的外现。
实践证明,这样大胆利用课堂让学生了解、学习这些看似与考试无关的内容,与考试是不存在冲突的,当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体会到文学艺术与其它艺术的融合所产生的震撼美,他们必然会喜欢语文课堂,喜欢文学艺术,当他们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时,還用担心他们的的语文考试吗?
3.课外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在拓展视野中提高品位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标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人文教育功能。优秀的文学作品,凝聚了作家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严肃思考。阅读名著和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传承民族精神,启迪和发展心智的有效途径,在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和形成健全人格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语文教材以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当然,有些名著的思想内涵深刻而复杂,中学生不易全面把握和彻底领会,但在阅读中,他们慢慢能形成在当今生活背景下的审美感受,接触并领会到作品中的思想精髓,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当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到达这样一种境界,他们的文学品位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于是在异彩纷呈的当代文学潮流中,他们就不致于在复杂的文化潮流中迷失自我。
在我的教学班级,曾经也有不少学生追求当代的怪异小说、网络小说,有的学生甚至在自修课偷偷地看《盗墓笔记》《斗罗大陆》等当代流行的书籍,为了改变他们的阅读品位,我把现当代一些著名的书籍结合课堂介绍给学生,例如,学习了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与艺术有关的文章,我把冯骥才的《维也纳情感》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感受维也纳这个艺术之都的艺术氛围,感受奥地利民族的音乐灵感,以及维也纳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学习了第六单元与动物有关的文章,我把姜戎的《狼图腾》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这些内容中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人类历史前进的脚步。慢慢地,我发现那些现时社会流行的书籍出现在班上的频率越来越少,学生们课余饭后捧着阅读的,大多是我们推荐的读物和名著。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很丰富的人文精神与内容,包含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世界先进文化,这些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包含了许多艺术元素,我们只要能够好好发掘与利用,不仅教师本人能得到艺术的洗礼,丰富我们的涵养,学生还能在学习,鉴赏中品尝艺术的盛宴,提升精神的追求,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品位。
【参考文献】
[1]作者不详.文学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关系.豆丁网.
[2]丛小飞.谈艺术教育与中学生综合素质.
[3]丰子恺.绘画与文学.岳麓书社,2012年版.
[4]南京大学文学院新生研讨课系列教材.诗词曲与音乐十讲.南京大学出版社.
[5]郭庆然.教师人文精神的内涵探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1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