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游戏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促进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课堂游戏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促进作用进行阐述,了解课堂游戏与学习策略的正相关关系,以便借助有效课堂游戏促进学生的学习策略,让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
关键词:课堂游戏;中学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0-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英语成为国际贸易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并也成为中学生升学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为了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广大英语学习者越来越重视英语学习策略的合理使用。自我国实行教育改革以来,课标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当代的师生互动式教学逐渐受到英语教师的喜爱,并开始逐渐的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古老且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目前的英语课堂充斥着教师们精心准备的一系列适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课堂活动,其中课堂游戏为常见的课堂活动之一,教师们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更加地融会贯通,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经过资料总结,下面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分类进行如下阐述:
1 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分类
1.1 英语学习策略的定义
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即为关于学习的策略,是旨在从认知角度、元认知角度、情感角度和社交角度对学习直接或间接发生作用的微观方法系统。Bialystock (1978)在结合多年研究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在有效信息的指导下,学习策略是提高二语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Stern(1983)经过对学习策略的系统分析得出,认为学习策略体现着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所用方法的具体特征 ;O’ Malley& Chamot(1990)责任学习策略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一种指导思想;Oxford (1992)责任学习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步骤和方法,语言学习者采用这种步骤和方法可以有效的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内化、存储、修正以及使用[1]。至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学习策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几种定义如下:学习策略是一种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经过了很多人的实践证明;学习策略是一种问题解决方案,能够有效的解决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学习策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并且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根据学习人员自身状况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学习策略具有多样性,既可以是一种外部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活动;学习策略可以被学习和仿效[2]。
1.2 英语学习策略分类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学习策略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具有层次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分别是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
1.2.1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一种加工信息的方法,被广大的语言学习者所使用[3],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记忆的效率,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认知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加工和整理输入的信息;二是认知策略可以将信息进行分类储存。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基于此种方法将学到的知识用一个网络图连贯出来。综上所述,可见认知策略是一种复述策略,一种精加工策略,一种组织策略。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词汇时根据词根联想记忆派生词的方法就属于认知策略,例如以下的单词 :follow-follower-following ;decide-decidedly-decision-decisive等。
1.2.2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他又将这种元素认知称为反审认知和反省认知。元认知策略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对于认知过程以及认知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他作为一种调控信息加工过程的策略,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即调节策略、监控策略以及计划策略。在学习活动开展之前,计划策略能够根据语言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预判学习过程的结果,以及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监督策略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程度以及现存的不足。调整策略则是根据语言学习者在工作中的不足,及时的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4]
1.2.3 情感策略
情感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消除抵抗学习的消极情绪,推动青少年人格的健全发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实际可实施的情感教学策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躁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改善学生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将学生分为听觉型、视觉型和触觉型感知的学生。听觉型即上课时专注于教师用声音所表达出来的内容的学生,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可多采用有声的课堂活动和教学辅助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视觉型即专注于老师本身或黑板,他们对于图片等有图画的内容极为感兴趣,在新课导入时,可多采用图片或影像的方式导入,而此类学生占据绝大多数的比例。触觉型的学生则是喜欢亲身参与,爱好动手的学生,对于老师上课是的互动基本能积极参与,还能主动记笔记,对于此类学生要给予关注,上课时可多與其互动来调动此类学生的情感。
1.2.4 社交策略
社交策略则是语言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协调自身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2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因素
2.1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指的是推动学生持续学习,并保证学生能够完成最终学业目标的一种影响因素。他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众多心理学家对学习动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理论,例如归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以及成就动机理论等。目前对于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主要有启发式教学、控制动机水平、给予恰当评定、维护学习动机、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等[5]。 课堂游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上课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2 中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
元认知与认知不同,是对认知的一种认知,指的是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对自我思维活动的一种观察与调节。他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即分别是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6]。以游戏的方式尽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只有亲自参与了学习过程,思维才能得以开启,元认知体验才得以强化,元认知水平得以提高。
2.3 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也叫个性差异、个别差异,是指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7]。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差异,面对学生的差异,作为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要因人定标,因材施教。
课堂游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合大多数的学生群体,精心设计的游戏在课堂上的可操作性较强,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2.4 课堂游戏类型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TPR教学法讲究的是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将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演变为有趣的游戏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5]。游戏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虚拟的环境,设置特殊的竞争规则,当学习者取得胜利后就会产生荣誉感和成就感,因此游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3 课堂游戏对学习策略的促进作用
教学游戏亦称“游戏教学法”。根据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用生动有趣且贴近生活的游戏融入课堂的教学方法。
美国学校大多采用模拟游戏,由学生扮演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来进行,即模仿现实。此法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记忆效果,并可作为迟钝学生的行为矫正技术[8]。从而促进学生利用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学习、记忆。接下来从课堂游戏对中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对学习策略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
3.1 课堂游戏对语音学习策略的促进作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也是口语交际的载体。语音学习在整个英语学习中具有先导作用,正确的语音对于听力理解至关重要,还能帮助我们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把单词的音、形、义联系起来,甚至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
现阶段,中学英语语音教学的不足有以下三点:一是英语语音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学效果不佳;二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用于语音教学;三是教学工作者自身存在的情况和问题,教师是学习者初学阶段的主要模仿对象。如果教师自己的发音准确度不够高,会导致学生有一个不规范的模仿对象。
在语音教学过程中,教育人员要加强语音教学的趣味性。语音教学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将一些记忆困难的知识点以顺口溜的方式进行记忆,从而让学生找到语音学习的学习策略。
课堂游戏作为能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课堂活动之一,在初一音标教学中,采用“听音标竞赛”的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强对于音标的记忆;操作过程如下:教师将全班分成两组,并将准备好的两组完整音标卡片交由两组成员持有,教师在讲台上念出音标的读音,两组成员谁能够快速拿出所念音标的卡片,即得一分,最后终得分多者取胜。分多着取胜。此游戏可缓解传统的音标教学中易产生的枯燥乏味的现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乐趣、激发兴趣,增进学生情感策略的培养。
3.2 课堂游戏对词汇学习策略的促进作用
词汇是语言的基石,与语音、语法构成语言的三要素。对于中学生来说,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词汇,没有足够的词汇储备,学生很难学好英语。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与趣味性,让学生真正的爱上课堂,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记忆词汇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用的有如下几种:(1)利用词汇的发音,让学生把单词写出来,如让学生把双元音/u/与note,goat,road,rose等中的元音字母组合和元音字母的词形连接起来记忆;(2)联想记忆法:如听音乐时想到piano, guitar, violin, folk music等;(3)构词记忆法,掌握有些词干可加前缀或后缀,加了之后只是改變了词的词形或词义而已。如kind-kindness,like-unlike-dislike,care-careful等。
以上的词汇记忆法在课堂呈现中均可借助相关的课堂游戏辅助教学,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转换学生学习心理,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语言学习需要学习者长期的坚持,反复的记忆,唯有如此,才能够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教学中增加游戏环节则可消除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的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障碍。游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能够使人心理平衡、身心愉悦,现代教育将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词汇教学中可采用:(1)联想型游戏,其游戏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所学词汇意义的添加。步骤:把学生分成十人每组,每组指定一个本节课的目标单词,如guitar,football,doctor等,由下一个同学说出联想到的词,依次循环,超过3秒未准确说出的则接受惩罚,最后评选先进组。(2)听音反应型游戏,指令型(Simon Says),教师发出各种指令如 :Close your eyes! Touch your shoes! Open your mouths等。对于学生的注意力、听力与反应速度的极大考验,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复习了相关的词汇和短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3)模拟型游戏。这种游戏可用于课堂上的对话练习,分角色扮演(Role play)可采用指定对话或者自编对话的形式,表演形象逼真,吐词清楚流利,语法错误少,仪态得体者为优。这些游戏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使用英语的习惯,训练他们的英语思维,让英语成为他们的交际工具。 英语学习策略中的社交策略是指社交策略则是语言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协调自身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在词汇教学中采用联想型游戏、听音反应型游戏、模拟型游戏的形式,可促进学习者对社交策略的培养,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學生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养成大胆说英语的习惯,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使英语成为真正的交际工具。
3.3 课堂游戏对语法学习策略的促进作用
语法是语言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而语法教学也是较为枯燥的知识点,那么作为语言教师,应该热衷于让枯燥的课堂“活”起来。游戏则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不少学生听到“游戏”二字,兴致油然而生。因此,作为教师便可投其所好,巧妙地将游戏运用到语法课堂中去,或是用游戏的方式开展语法训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大脑思维。
在初中的语法教学课程中,学生对英语语法的认知还较浅,容易不知所措而丧失对英语学习的信息,因此教师可设计恰当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如讲解“there be”句型时,在操练时可以教室为参考,进行实景模拟,采用“四面开花”的游戏形式,开展句型的操练活动。其活动目的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熟练掌握该句型;其活动具体步骤如下:教师用手中的“指挥棒”随意提问一个学生,他便化身为“there be”举起牌子,坐在他前后左右的学生,则必须根据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图片提示,顺时针或逆时针地说句子,以“开花”的形式,进行句子接力。在做此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
认知策略是一种加工信息的方法,被广大的语言学习者所使用,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记忆的效率,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认知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加工和整理输入的信息;二是认知策略可以将信息进行分类储存。“四面开花”的操练游戏学习者可从中提取“there be”句型这一语法点,并可以对其规则进行加工整理,这一游戏促进学生在语法学习时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运用策略学习,效果往往会胜过机械地学习。
4 结语
实践证明,这种游戏教学法很受学生的青睐,因为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转变他们的学习思维,消除他们对于学习的抵触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知识。听说方面的游戏能促进学生情感和社交策略的培养,读写方面的课堂游戏能增进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课堂游戏具有趣味性,能帮助学生自觉的进入课堂,享受课堂,并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魏显斌.高中英语阅读策略培训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张殿玉.英语学习策论与自主学习[A].外语教学,2005年1月,第26卷(1):50-51.
[3]赵明慧.结合记忆策略的对泰大学生汉语词汇设计[D].山东大学,2012.
[4]朱文彬,赵淑文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7.
[5]张莉莉.初一学生外语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训练研究[D].江苏大学附属中学,2016.
[6]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1):73-74.
[7]王丹.课堂教学中学生差异性问题的研究[D].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
[8]杨文明等.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1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