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州市柔道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广州市柔道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问卷研究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市柔道俱乐部发展现状的实际情况实行了深入的调查、总结、解析和探究。结果显示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俱乐部硬件设施不完善,俱乐部宣传力度不足,教练员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有待提高,柔道运动受性别、年龄、职业和动机等多方面的影响;建议政府提高对柔道运动的重视,改善广州市柔道俱乐部的硬件设施,加强广州市柔道俱乐部的宣传力度,提高柔道俱乐部教练员的教学水平,为促进柔道项目的推广发展提供参考意义。
  关键词:广州市  柔道俱乐部  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c)-0163-02
  柔道源于日本,属于格斗对抗性体育项目,被日本民族视为“国技”,是中小学男生的必修课,各类学校均设有柔道馆,并聘有专业的柔道教师负责学校柔道教学及训练,通过柔道训练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促进身体机能整体提高,使头脑反应更加灵敏,肢体更加敏捷。由于引入我国较晚,群众基础较差,柔道俱乐部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本文对广州市柔道俱乐部现状做专题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广州市柔道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1.1 教练员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1.1.1 教练员性别和与年龄的现状与分析
  运动项目的性质和特征对教练员的性别影响较大。调查发现,广州市柔道俱乐部的教练员男性占85%。一方面,受运动项目的性质和特征影响,柔道运动属于对抗性项目,身体运动较激烈,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女性不适合参加强度较大、危险系数较高的体育运动。此外,部分俱乐部对女性教练员有偏见,认为女性教练员不如男性教练员。因此从事柔道教练的女性较少。
  据调查,广州市柔道教练员21~30岁的占31.5%,31~40岁的占45.8%。由此可见,广州市柔道俱乐部教练员21~40岁的占77.3%。21~30岁的教练员多数是在校大学生或应届毕业生,功底深厚,技术扎实,有亲和力,但是教育经验不足。1~40岁的柔道教练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能迅速收集情报和发现问题,快速找出解决方案,能较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40岁以上的占22.7%,多数是俱乐部元老,为柔道运动的发展燃烧自己,奉献自己。
  1.1.2 教练员文化程度的现状与分析
  文化程度反映了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经历与层次,也是衡量一个人知识理论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现今社会,高学历往往和高能力、高素质挂钩[3],学历高的人,考虑问题比较深入,能更流畅的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据调查,广州市柔道教练员中拥有本科学历占大多数,为80%,专科和研究生人数较少,分别为12%和8%。教练员文化水平低,不利于学员技术的提升。由此可见,广州市柔道俱乐部教练员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1.1.3 教练员获得技术的途径和方法
  教练员获得技术的途径正规,方法正确,则有助于教学,获得途径不正规,则阻碍柔道技术的进步与提高。据调查,广州市柔道俱乐部教练员通过专业队训练占比重较大,为58.5%,体育院校占14.5%,俱乐部占24%,其他途径甚少。据悉,专业队、体育院校以及俱乐部均重实践、轻理论。因此,加强教练员理论素质培养有助于广州市柔道俱乐部的发展。
  1.1.4 教练员工作年限的现状与分析
  教练员的工作年限与资质水平和教育经验息息相关。年限长,资质水平高,经验丰富。年限短则相反。因此,教练员工作年限是教练员经验丰富与否的重要评价标准。
  据调查,广州市柔道俱乐部教练员工作年限为1年以下,占20.5%,1~2年占一半以上,为54.5%,2年以上较少。因此,广州市柔道俱乐部教练员的工作经验不足,工作年限较低。
  1.2 会员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1.2.1 會员性别和与年龄的现状与分析
  广州市柔道俱乐部会员性别分布相差较大,男性占87%,占大多数。据悉,多数女性会员了解柔道礼仪、文化后会改变见解,接受柔道运动。由此可见,随着柔道文化的宣传与普及,柔道运动会受到更多女性的青睐。
  据调查,广州市柔道俱乐部会员年龄为21~30岁的人群最多,占50.3%,此人群多为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柔道锻炼是一种放松、发泄、锻炼身体的有效途径。其次为31~40岁,占20.5%,10~20岁为15.7%,10岁以下和40岁以上所占比例较小。
  1.2.2 身份的现状与分析
  据调查,广州市柔道俱乐部学生会员人数最多,占40%,企事业员工次之,占28%,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较少。说明,柔道俱乐部的会员分布较广,学生为主流。
  1.2.3 会员获得信息渠道的现状与分析
  据调查,广州市柔道俱乐部会员通过网络获得信息渠道最多,占42%,其次为朋友转介绍,占38%,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俱乐部演出和其他占比例较小。会员获取信息的渠道80%来源与网络或者朋友转介绍。由此可见,广州市柔道俱乐部的管理人员更擅长运用高科技网络技术作为宣传手段,更重视会员的服务和会员对俱乐部的满意度。
  1.2.4 部会员运动动机的现状与分析
  据调查,广州市柔道俱乐部会员健身、防身的动机最为明显,占中67.5%,其次为减小压力,占48.75%。学习技术,占37.5%,降脂减肥,占25%。由此可见,多数会员进行柔道练习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防身健体。
  1.3 场地设施的现状与分析   据调查,广州市柔道俱乐部会员认为俱乐部场地设施非常好的占14.5%,较好占18.5%,一般占21%,较差为46%,所占比例较大。由此可见,广州市柔道俱乐部的场地设施无法满足广大会员对柔道运动的需求。据悉,多数会员对俱乐部场地设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为场地太小,通风条件较差,空气质量不好等。
  2  广州市柔道俱乐部发展的影响因素
  2.1 政府不够重视
  政府政策不利于柔道运动的发展。柔道运动是一项同场对抗性项目,身体接触多,竞争激烈,容易使人对柔道运动产生偏见甚至错误观念,认为柔道运动容易受伤,政府也不例外。因此,缺少政府的支持,柔道俱乐部多以消遣、娱乐和健身为目的。
  2.2 教练员水平有待提高
  广州市柔道俱乐部教练多数为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运动技能过硬,教学经验不足。基础班柔道教练员认可度较高,中级班和高级班教练员认可度较低。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教练的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衔接断层。
  2.3 硬件设施有待改善
  柔道运动对场地要求严格,规范标准的运动场地可降低会员受伤机率。高质量的运动场地有利于广州市柔道运动的开展和推广。广州市柔道俱乐部场地建设较为简单,面积较小,有的甚至在健身房的一角开设柔道教学,条件简陋,与柔道运动对场地的要求严重不符。部分柔道俱乐部没有储物柜和更衣间,更是对会员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的不负责任。
  2.4 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宣传是新型项目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宣传的力度和发展速度密不可分。网络宣传是当代社会发展最迅速、便捷、广泛的手段之一,但是,在网上搜索“广州柔道、广州柔道俱乐部和广州柔道会馆”等时,相关网页寥寥无几,网页内容更新滞后,导致柔道爱好者求师无门。可见,广州市柔道俱乐部的宣传力度亟待加强。
  3  广州市柔道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
  3.1 政府提高重视程
  运动项目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关注,政府重视程度越高,运动项目发展越快,柔道运动也不例外。多数柔道俱乐部的硬件设施不合格,缺少系统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改善都离不开政府的关注。首先,政府应严格规定柔道俱乐部的建设标准,对于硬件设施不合格的柔道俱乐部强行要求整顿或改建。其次,制定系统的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定时进行测验,测验不合格者,禁止进行难度大的柔道练习。最后,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减免柔道俱乐部税收,促进广州市柔道俱乐部的发展。
  3.2 提高教练员的教学水平
  教练员的教学水平对俱乐部会员的去留和发展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教练员教学水平高,会员的流失率就低,教学水平低会员的流失率就高。提高教练员技术水平的途径主要有:首先,俱乐部应该组织一些专门针对柔道教练员的培训。一方面,培训教练员的技术水平。另外一方面,培训教练员的理论知识。培养教练员科学、新颖、有趣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应该引起重视。其次,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增强教练员间的交流,组织本部教练员出去参加培训学习,请优秀教练员、柔道专家或者学者到俱樂部指导。最后,制定教练员评分标准,定期对教练员进行考核、评分,督促,教练员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只有教练员不断优化,俱乐部才会发展越来越好。
  3.3 改善硬件设施
  劣质垫子不利于会员安全的锻炼,狭窄空间不利于会员大胆练习,通风设施封闭不利于会员呼吸。上述问题对俱乐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俱乐部的管理者应该更加重视维修和更换垫子、扩建场地,完善通风设施,为会员创造安全、舒适的训练环境。
  3.4 加强宣传力度
  广州市柔道俱乐部的宣传可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组织柔道表演、交流和比赛,进行当场宣传,即线下宣传。另一方,可以将线下宣传的相关信息,同步更新至网络,做到线下与线上宣传同步进行。同时,借助新媒体力量,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处播出或发表。
  4  结论
  (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柔道运动发展缓慢。
  (2)教练员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均有待提高。受性别、年龄、职业和动机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柔道练习者具有局限性。
  (3)硬件设施不完善,多数俱乐部出现垫子过硬或破旧,通风系统较差,练习空间较小等问题。
  (4)宣传手段单一,主要通过网络和朋友转介绍进行宣传,但是宣传力度不足,多媒体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全粤华.基于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
  [2] 杨立刚.浅谈影响柔道运动在中国大众化发展的因素[J].武魂,2013(7):64.
  [3] 胡鹰.北京市俱乐部柔道运动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1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