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特长分组”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工程概预算》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必修课,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文章以《工程概预算》课程的课程性质为依据,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对目前在《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本门课程教学的“特长分组”法,并讨论了以此方法为基础所应采取的一些教学方法,论证了所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特长分组”;教学方法;工程概预算;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4-0103-03
   Abstract: Project Budget is one required course in civil engineering field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it is highly practical and integrated. The problems exiting in teaching method of this course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course character of Project Budget and problems in practical teaching. A teaching method, the Speciality Grouping, which applies to this course is proposed, is proposed and some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is method to be adopted are discuss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proved.
  Keywords: "the Speciality Grouping"; teaching methods; project budget; the effect of teaching
   一、概述
  《工程概预算》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同时还是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综合性,主要是对建筑工程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费用投资进行概算或者预算,从而为业主或施工单位更好地对投资进行控制或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以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使费用得到更为合理地利用,因而本门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土木工程专业或工程管理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培养大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门课程实践性很强,对学生的专业背景要求相对较高,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识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熟悉土木工程施工工艺,具备一定的工程合同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和了解许多关于工程造价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1],为将来投身工程造价相关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相对较高。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在本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除了教材的内容相对陈旧等弊端之外[2-4],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本文提出了“特长分组”这一授课方式,以期探索出一条能克服弊端、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二、《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轻基础”的问题
  《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核心问题就是“钱”的问题,无论是前期工程量的计算还是后期套价的计算均是围绕着最终的目标——“造价”,也就是“钱”而展开的,尤其是前期工程量的计算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要求相对较高,若学生不具备较强的工程图纸的识读能力,没有相对扎实的土木工程施工等的专业基础,那么便不会较为正确地计算出每一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这一问题非常突出。由于受课时等方面条件所限,“概预算”课程的教师若只管“概预算”方面的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不论学生是否看懂了图纸,是否了解了图纸中的绝大部分的规定,是否明白图纸中的每条线、每个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是否了解了基本的施工工艺,只管闷着头讲课,忽略了概预算课程的一些基础知识,轻视了学生的基本功,那么此时的授课便犹如海市蜃楼,无论教师资历有多深、授课方式多么有水平、讲得多么天花乱坠,对学生来说均是毫无意义的,而一旦他们听不懂,便自然会放弃,从而影响整门课程的学习。
  (二)“轻实践”的问题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说的最多的一件事,在许多教育教学会议上我们都会围绕这一话题侃侃而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真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吗?
  《工程概预算》这门课与《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息息相关,如前所述,若没有这些课程作基础,那么“概预算”便无从谈起。就施工组织而言,若没有相应的施工背景资料,工程造价中的许多项目的工程量是无法确定的,如施工电梯需要几部?施工现场的余土要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问题需要依托施工方案才可确定,虽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相关的施工课程,但是他们并不能将施工课上所学的内容与工程概预算很好地结合起来,如在计算基坑开挖时,对于是否放坡这一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许多学生便不知如何处理,只知道放坡是为了防止塌方,但在做预算时是否应该考虑、如何考虑这些问题常常是他们所不能解决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施工现场的经验,对施工現场的认知程度不够,书本上学的东西犹如纸上谈兵,不会灵活地加以运用,而这种情况会对《工程概预算》这门课程的学习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重教材”的问题
  一本好的教材能将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学生以这些教材为基础能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效果,但再好的教材从写书、定稿到出版应用都会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使得这些教材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滞后性,这种情况对于一些知识内容相对较为固定的科目,比如力学等来说,影响不大,但对于工程概预算这门课来说影响就非常之大,原因很简单,因为概预算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从定额的更新到一些新的文件的颁布和实施,这些情况都会对概预算课程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若完全依赖于课本的话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四)“轻案例”的问题
  案例教学也是许多学校和教师所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好的案例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习内容很好地串联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所述,目前关于《工程概预算》课程所出版的许多教材中所引用的案例要么是内容过于陈旧,要么是知识点之间相互脱节,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大大下降,学习效果不高,笔者发现有许多概预算课本上现在所引用的工程图纸中所采用的规范和标准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西,把这样的课本投入到现代的教学中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三、基于“特长分组”教学方法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在《工程概预算》课程授课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并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总结,提出了“特长分组”的教学方法。所谓“特长分组”指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把学生按照个人特长进行分组学习,主要分为“识图组”和“施工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分“混凝土组”、“地下工程组”等,通过课堂上的分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这种方法应用到课堂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了较多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
  (一)建立“修基础”的授课模式
  此处所说的“修”不同于传统的“讲”,传统的“讲”重点在于对新知识的讲授,是需要教师来讲解的,而“修”的内容则是在课堂上花最少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发挥特长”来进行自我修补。因此,在《工程概預算》课堂上只修补那些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在上课之前要先完善课程的教学大纲,标记清楚哪些是概预算课程的基本内容,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增强实践的内容,哪些是需要修补的内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概预算重点内容讲解之前,首先要求学生熟悉工程图纸,了解相关的施工方案等内容,而这些内容虽不是《工程概预算》课程的主讲内容,但却是本门课程的基础,此时可以在上课之初找到识图能力较强及具有施工现场学习和考察经验的学生,让他们分成不同的兴趣组,即成立“识图组”和“施工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进入到哪个组,然后在小组内分工合作,通过讨论的方式熟悉项目的内容,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走上讲台向大家讲述所了解的情况,对于一些不清楚或不懂的问题老师再做以解答,这样只需要花费一节课左右的时间便可对工程项目的背景资料有着较为深入地了解,而课堂讨论往往也是学生们所喜欢的方式,它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解决了所有的疑难点,为下一步概预算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修基础”的授课模式能够很好地巩固和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结合度,在学习《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同时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因此,是一个受学生喜欢的、高效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二)将“重实践”落实到位
  读懂图纸、了解施工现场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情况是顺利做出工程预算的前提和保障,到施工现场实地参观学习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且最快的途径,但是学生的学习时间等因素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或时间到施工现场去学习,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我们可以鼓励有机会到施工现场学习的学生把重要的施工现场情况拍成照片或视频,充分利用当前方便、快捷的网络手段,把这些资料共享到班级群上供大家使用,而对于这些肯为大家做贡献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提高其平时成绩等。
  除了上述做法之外,还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鼓励采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讨论中来,充分发挥现场经验相对较为丰富的学生的特长,让其为大家讲解他本人在施工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学生往往对这些内容是非常感兴趣的,相信由那些有一些实际经验的学生做完讲解后,其他同学会非常乐意参与到这一讨论中,这样的课堂学生们会非常喜欢,它将工程概预算的学习与工程实际紧紧挂钩,将实际工程的学习落到了施工现场的情况中,学生在不到现场的情况下便可将其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相结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会大大提高。
  (三)将新规范引入课堂
  如前所述,概预算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国家及省级各类清单、定额等规范每隔几年均要更新,在新规范出来之后仍有大量课本是以过时的规范为基础编制的,这样的课本若再让学生继续使用则是极为不合适的。因此,概预算教师应该首先选择合适的课本,在此基础上,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将最新的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本上的基本内容之外,还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相关规范的最新动态,为他们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概预算工作做好准备。
  (四)将新案例引入课堂
  《工程概预算》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课本的学习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概念,比如一些费用构成等等,即便是课本上会有一些例子,但那些例子也通常不系统、不完整,往往会让学生们觉得他们离实际的概预算还有好远的距离。笔者认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轻视课本所起的作用,因为课本里面的内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没有稳固的基础学生很难将知识融会贯通,所以毋庸置疑课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中只讲授课本上的内容就行了,而是首先应该进行课本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对基本内容熟练掌握,与此同时,教师自己也要想办法找到一些以最新的规范为基础的、典型的、实际工程的新案例资料,可以将这些资料在加工整理之后作为后期的辅助资料向学生讲解,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将基础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相结合,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四、结束语
  “特长分组”教学方法主要指的就是将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特长进行分组,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将讨论的方式引入到课堂中,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够很好地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贤国.建筑工程概预算(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宋健.高职建筑工程专业概预算教材内容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19-20.
  [3]胡祥.建筑工程概预算X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文汇,2018(6):55-56.
  [4]袁惠燕.清单计价模式下《园林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现代园艺,2018(7):217-2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2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