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效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高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理论课的实效性偏低。所以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效性,成为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性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力争从多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獻标识码]A
  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实效性非常重要。
  1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内容“重叠化”“理论化”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有59.01%的大学生认为现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内容与中学的知识有所重叠。不管是政治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情况都存在。其实,不仅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具有相似性,而且课程与课程之间也有所相似。这样以来,很多学生在课堂中听到相似的内容就缺乏新鲜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降低了这门课程的实效性。作为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应该体现于各门各类中。除了“重叠化”之外,在问卷调查中有65.72%的在校大学生觉得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相关教材方面,不够生动,过于“理论化”。教科书中的内容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编写成了乏味的原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生动的例子可以吸引学生,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趣味。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单一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有66.78%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单一,只单单采用最为传统的讲授法。多数教师只用口头语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科书上的“干巴巴”的原理讲授出来。首先,单一的讲授法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学习的兴趣;其次,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再次,采用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会使得课堂缺乏灵活性,阻碍了学生保持相对持久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话,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主动性不强,在课堂上就不会听老师的讲课,更不用说在课下自觉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课堂作业。这样自然会削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效性。
  1.3 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主体地位不明显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有56.54%的大学生认为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老师不点名的话,确定要去上课,其余的大学生要么是偶尔去,要么就是根本不去,从到课的情况来看,学生并不是主动去上课,而是被迫的;另外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46.64%的大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且记笔记,其余的学生要么是只听讲,要么是边听边做自己的事,甚至还有的只顾做自己的事根本不听讲,从中也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并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除此之外,在调查问卷中有57.24%的大学生仅仅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为了期末考试可以拿到相应学分,从这个认知来看,很多学生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理论课的自觉性;有42.05%的大学生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目的在于入党,考公务员,考研。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实用主义比较突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缺少自觉性。
  2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制约因素
  首先,教育环境。从社会环境来看: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弊端难免会影响社会,比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观念等导致许多人一味地追求金钱,功名等而不关心国家政治,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宣传。另一方面,我们宣传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不当,也会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效性。与此同时,有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存在叛逆心理,自身很排斥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学校环境来看:一方面,有些高校的领导和教师本身就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从而导致学校教育风向整体上偏向理科,而有所忽视文科,“重灾区”便是政治学和哲学。另一方面,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方面,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不够。
  其次,教育主体。一方面,从师资队伍来讲,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一些老师,在自己的教授领域没有相对的自豪感以及职业成就感,同时有一部分老师还缺乏责任心,对待教学态度不认真。另一方面,对于马克思主义课程,有些老师学习这个专业不是心甘情愿的,相反是无奈的,所以多年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只不过仅仅是一份谋生工作而已。
  最后,教育客体。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讲,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本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这门课程缺乏一定的兴趣,在学习中没有动力。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现在的高等院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门课程作为公共课程,而这门课程的好坏对其专业的发展并无影响,对将来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并非那么重要;而对于哲学以及政治专业方面的学生来讲,有些学生是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自身对于这门课的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上大学之前虽然都接触过思想政治课,但是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都不是很重视政治课,学生多是应付考试,很多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根本就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缺乏学习动力。
  3 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效性的举措
  3.1 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育内容
  首先,在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上,要改进完善,实现科学化。调整课程内容,合理规避重复。在这一方面,国家教育部已经着手改革。但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来是一个整体,只不过对于社会现象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往往采取的是多思维、多角度、多学科的综合分析法。设想如果将其人分为几部分,显然是不科学的,所以是不是可以考虑将几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融为一体,这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分析。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这样便可以使得理论与实践联系更加密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融汇原理于具体问题中。改进教科书的编写,就得突破以往教科书的“理论化”现象,使得教科书不仅仅是只讲原理,更为重要的是将一些基本理论融汇于现实的具体问题中去。这样的话,便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了“活生生的东西”,而不是纯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重要的不是体系,重要的是分析问题的方法。如果离开问题单单只讲方法的话,那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只能是抽象的东西,所以必须将原理融汇于具体问题中,使得原理“有血有肉”。如今,在这个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多极化的时代,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更离不开我们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材书更应该体现这方面的内容。   3.2 “玩转”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坚持择优性原则。第一,讲授法。通过课堂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实践的基本特点和要求。第二,多媒体教学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改革与对外开放的相关内容制作成PPT,可以搜集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将所学知识用这些多媒体手段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更有激情地学习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其次,坚持综合性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单单依赖一种教学方法,更不能仅仅只采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来使学生获取知识,而应该海纳百川,把各种教学方法加以综合运用。一般说来,讲授一堂课应该以一两种方法为主,再辅之其他的方法,使这些方法相得益彰,相互配合,从而合力发挥最大优势。最后,坚持相关性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趋利避害”,尽可能地抓住有益的因素,避开不利的因素。比如,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讨论法相对比较费时,但是讨论法却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有充分的教学时间,采用讨论法即可,但是如果教学时间很紧张的话,那只能采取更为适当的教学方法。
  3.3 受教育者应增强自觉性,体现主体性
  首先,要落实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即在听课的过程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从而提高自身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可以將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外化为良好的行为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应该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尊重他们的差异性,积极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去从事某些活动的心理意向,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如今,打破旧的学习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是时代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关键之所在。其次,要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自觉主动性。大学生自身应该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因为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强大,意义深远:一方面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并且其能够指引无产阶级进行科学的运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还具有的功能是改造世界。马克思曾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所以马克思主义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尤其注重改造世界,其三,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开设对大学生来说也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往大了说与党、国家利益目标一致,往小了说可以指导自己的三观。因此,大学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自觉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郭霄凤,张国民.强化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2).
  [2] 马晓燕.对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09).
  [3] 李仁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综合调研与提升思路[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1).
  [4] 杨显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03).
  [5] 郑德平.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理论观察,2017(12).
  [6] 王淑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7(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6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