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道义经济行为变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投身到打工浪潮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国情的双重影响下,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农民工返乡后导致乡村的商品交易、酒席以及互惠帮工等道义经济行为产生变迁,而这些变迁一方面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却打破了乡村道义“安全第一”以及“回避风险”这两大原则。本文通过分析农民打工返乡后道义经济行为变迁,思考乡村经济发展中利益经济与道义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道义经济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道义经济最早是由英国历史学家汤普森提出来的,他认为道德经济是以连续的传统观念为基础的社会规范和义务以及集体应有的经济功能合在一起。美国政治人类学家斯科特认为道义经济是基于农民对饥荒的恐惧而产生的一整套关于技术、社会、道德等的行为模式。钟小鑫认为道义经济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为了维持基本生存,放弃利润最大化。在国内学术界对于道义经济的研究主要分为对于道义经济理论的思考以及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闫丽娟,王瑞芳(2012)通过征地事件分析了底层农民的道义经济观和在社会转型中人情网络关系向个人契约关系转变的失败。张建雷,王会(2014)指出,“自己人”逻輯和“礼俗”性地租减少了土地流转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保障了村庄中经济处于弱势地位的家庭。总的来说,学者们对于道义经济的研究都有各自独到的见解,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对于受到利益经济冲击后返乡农民工对乡村道义经济变迁研究比较少。本文通过对笔者家乡农民工返乡后道义经济行为,研究道义经济受市场经济冲击后对于乡村建设的影响以及思考,丰富已有的研究。
  1 马场坪农民外出务工背景
  马场坪中的“ 马”是地支“ 子” ,因地势较平坦而得名。马场坪隶属于古苗疆走廊交通要道福泉,位于京滇古驿道上。有汉、苗、布依、侗、彝、水等25个民族。其中除了对家坡和王家坡是苗族聚集村寨外,其他地区大多是多民族混合居住。马场坪打工浪潮的兴起除了得天独厚的交通地理位置以外,还得益于大量的磷矿。1990年11月1日,世界最大的磷矿厂经国务院批准建在马场坪,马场坪还兴办了编织货、汽车修理、建材等行业以及各种乡镇企业。这些工厂的兴建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也使得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因此打工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市场经济的冲击及农民工回乡后带来的新思想和高物质生活,使得更多的农民选择了外出务工。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落叶归根”,无论在外获取多大的利益,农民工们的内心并没有归属感。偌大的城市中他们只是外来者,他们的家在乡村。乡村中的农民由于外出务工,受到外面文化的影响和涵化以及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冲击,回乡后其传统道义经济行为也产生了变化。
  2 农民工返乡后乡村道义经济行为的变迁
  农民工外出务工后传统小农经济意识受到冲击,现代化经济意识得到提升,使得传统的道义经济发生了改变。
  2.1 商品交易行为的变迁
  商品交易中传统的赊账,一般是在买主与卖主有亲戚、血缘关系基础,或者是卖主朋友圈中熟识的人,卖家才会允许买主赊账,但是这样的道义经济圈较小。农民工返乡后赊账从传统的先建关系再赊账变为了先赊账再建关系。这样的行为方式为返乡的农民工购物提供了便利,促进了马场坪各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形成了一个大的道义经济交流圈,不但满足买主与卖主各自的需求,还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情互惠网络。
  赊账的村民与商家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好客的买主在办酒席的时候也会邀请商家,商家的到来加强了买主与商家的关系。由于道义的关系买主将有相关需求的亲朋好友带到商家这里,照顾商家的生意。同样,商家也是农民在街上的熟人,当农民需要买其他物品的时候,会找到商家。而商家根据买主的需求将他介绍给自己熟识的店家。因此也就形成了情感上以及经济上的互惠,扩大了道义经济网络,使得更多的人到这个网络中来。农民工返乡后的商品交易中道义经济的变迁扩大了同一道义经济互惠圈,使得更多的人得到情感以及经济的互惠,从而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2.2 酒席行为的变迁
  酒席本是乡村经济中一种互惠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过去的传统道义经济中,村民家里要宴请宾客的时候,将全村的桌凳、锅碗瓢盆全都借过来,还请村子里的人帮忙煮菜做饭招呼客人。因此,在乡村办酒非常热闹,一般都要吃三天左右,促进了村民们情感上的交流。酒席中传统的送礼一般是送面条、米、肉、白糖,为主人家的酒席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有钱的也可以送钱,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但这也是少数的。村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互惠互利,相互帮忙。
  农民工返乡后,酒席模式也就变了。大量劳动力的外出,使乡村酒席找不到人帮忙,于是出现了代办酒席的群体,他们包揽了租借酒席需要一系列相应物品和做菜,称为“万帮”。宾客们则通过麻将、扑克等一系列娱乐活动交流感情。在送礼上,人们直接送钱。它不同于之前亲朋好友送物资对于酒席的支持,而是通过送钱来对主人家进行经济上的支持与帮助。无论是乔迁还是红白喜事,都会花费大量的金钱,大部分村民因此欠下一些款项,而收的礼钱,正好可以还了这些账。农民工返乡后酒席道义经济的变迁扩大了乡村村民间相互支持的范围。
  2.3 乡村帮工行为变迁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命脉,而粮食的种植与收成又受到时节与天气的影响,因此就存在了村民间的相互帮工。记得小时候,读初中的大表哥带了四个同学回家,把大舅家和外婆家的稻子收完以后,他一个星期没有回家,后来听舅妈说他去帮同学家收米去了。上初中时,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同学这样相互帮忙。由此可见,我国农民之间相互帮工互惠的道义经济是代代相传下来的,它不同于经济学中的追求利益最大化。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大部分农民家里仅留下了老弱妇孺,有的连妇女也出去打工了。而土地作为农民的生命之源,部分农民工虽然离家务工,但家里的土地也仍然种上了庄稼,农忙时节田土间的劳作就只能通过花钱请人来帮忙完成。帮工这一道义经济的变迁不仅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压力,同时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流通与发展。   总的来说,农民工外出务工后返乡带回来的一些新思想以及经济意识使得乡村中的道义经济也随之变迁,从而从某些方面促进了乡村的经济发展。但是也正是由于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影响,导致乡村道义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3 问题与思考
  由于受到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以及利益经济的熏陶,返乡农民工在乡村道义经济的行为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
  3.1 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一部分农民工返乡后,利用道义经济的行为获取了自己的利益以后,不但不做出回报,还存在拖账、赖账等行为。除此之外,还通过酒席这一经济扶持的道义经济来谋取私利。许多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借口办酒席,想从中获取利益,却增加了被邀人的经济负担。久而久之,酒席中的道义经济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在帮工道义经济中部分农民工由于出了钱,就感觉高人一等,对前来帮工的村民指手画脚,不尊重人,过分压榨别人的劳动力,觉得别人的帮忙是理所应当,没有感激之情。导致亲近的人越来越少,乡村的人情味也越来越淡。
  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利益经济的影响,使得道义经济失去了原有的互惠与相互扶持。部分农民工更多的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家中父母一味地索取。当父母干不了活后,却不愿意赡养父母,自己住着小洋房,却看着父母住在黑漆漆的老房子里。兄弟姐妹之间窝里斗,害怕自己吃一点亏,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总的来说,返乡农民工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以及利益经济的双重影响。使得道义经济行为在变迁过程中出现了异变。这些异变也对乡村建设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3.2 思考
  道义经济主要是基于“安全一”和“回避风险”两大原则的集体互惠,它为乡村这一共同体中人们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符合人们的基本生存安全价值观,而返乡农民工回乡后道义经济行为的异变,却打破了“安全第一”以及“回避风险”这两大原则。返乡农民工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影响下,一方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却又害怕风险。因此他们在返乡后的经济行为中利用道义经济的互惠性以及“回避风险”的原则来获取利益,将风險转移到他人身上。部分村民的赖账行为以及办酒席获利后断联系等行为,都体现了返乡农民工回乡后道义经济异变对乡村的安全以及风险回避的破坏。返乡农民工道义经济行为的异变,是农民工快速适应以及接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快速转变所产生的弊端。而这些弊端瓦解了乡村道义经济的中互惠、互助等行为,使得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人性变得冷漠。乡村建设失去向心力,则会走向衰落。因此,解决和处理好乡村道义经济行为的异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4 总结
  通过对贵州马场坪返乡农民工对道义经济行为变迁的研究,可以看出利益经济与道义经济在乡村经济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及道义经济行为的变迁对于民族团结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农民工外出务工后经济意识的提高对于乡村道义经济来说是把双刃剑。我们需要辩证地来看待和处理它,不能一味地批叛也不能一味地推崇。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问题,促进乡村道义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钟小鑫.人类学中的道义经济传统及其反思[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6(02).
  [2] 闫丽娟,王瑞芳.农民的道义经济与发展抗争——一个西北少数民族村落的征地谈判个案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09).
  [3] 张建雷,王会.土地的道义经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再认识——基于安徽省L村的实证调查[J].学术论坛,2014(05).
  [4] 涟波.黔南重镇——马场坪[J].贵州文史丛刊,1992(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6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