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术前心理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通过与病患者的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表情、动作、态度去影响或改变病患者的情绪、感受等心理,促进患者产生乐观、坚强的积极心理,进而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医护活动,达到理想的医护效果。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加强心理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的信任、理解与配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而且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因此,要把倡导和强化心理护理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骨科;患者心理;术前护理
现代医学十分重视并强调心理护理的作用及其成效。骨科患者术前常见的心理状态主要是恐惧、紧张、悲观、忧虑,这些心理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手术的成功和治疗效果,必须把握好护理环节,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手段,有效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保障手术成功并取得良好疗效。
1 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护理
骨科手术会给患者的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如出血疼痛,致残及后遗症,甚至有一定程度的风险。从日常护理中可以看出,恐惧是病患者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也是心理护理中应该重点解除的心理障碍。其次是悲观、焦虑、忧郁,这些心理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手术的成功和治疗效果。因此,通过心理护理手段有效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教会患者掌握术前准备方面的一些必要知识,将对手术产生积极的影响。
1.1 恐惧、紧张的心理。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紧张状态,故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甚至不配合手术前准备等心理状态。据此,在护理活动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1.1 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本院的医疗规程、医生素质和以往成功手术的病例,并向患者适当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可靠性、麻醉方式及安全措施等,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感到亲切、可靠有依托。
1.1.2 通过说明、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情绪,并较好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的心理因素,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和信赖,增强配合手术、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在这过程中,应始终强调语气要和缓,动作要轻柔,态度应真诚。通过以上方法,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大部分可以得到消除。
1.2 悲观的心理。悲观心理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对治疗无信心,甚至严重绝望。当有的病患者得知自己会落下残疾,影响形象,常感到前途黑暗,悲观绝望。有的病人承受不了这一打击,拒绝手术;有的甚至想到轻生。对此,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及时地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护理人员要怀着真挚的感情与他们交流沟通,尊重和关心他们。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也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即还要重视做好患者亲属的心理引导和心理疏导,使之与医护人员共同配合,营造一个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爱护患者的情感环境,通过亲属与医护人员的关爱重建患者的信心,增强战胜困境的勇气和意志。
1.3 忧虑的心理。忧虑心理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对手术结果、对未来生活的担忧。患者往往担忧手术是否成功,家中经济负担是否承受得了,伤口能否及时愈合,术后是否会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家庭、婚姻带来不利影响等。据此,在病人入院后,即以亲切的语言,热情的服务,娴熟的技术,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并耐心地向患者解释,鼓励他们面对现实,避免烦躁情绪,使其尽可能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并配合手术。医护人员应与患者亲属联手,对前来陪同的家属,也需對其进行宣传手术的必要性,使之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给患者以更多的支持、理解、疏导,使患者消除后顾之忧。此外,要尽可能为患者营造一个宽松、安静的环境,尤其应注意防止各种不良刺激。
2 体会
2.1 要使手术成功,仅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得力的治疗手段,依然不够。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其手术效果极为不利,作为一名合格的医护工作者,除了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及专科护理外,更要重视心理护理。
2.2 通过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手段,保证病人处于一个接受并配合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是保证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护理人员应努力学习掌握心理护理知识,善于了解、分析、掌握骨科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较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通过正确引导、干预患者的心理活动,达到配合手术、增进疗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权阳顺,邹晓华. 心理护理的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11):933.
[2]杨雪青. 浅谈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疗, 2010, (23): 161.
[3]李金凤. 骨折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7,(08)
[4]刘莹,李应兰,邵贵平,等.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7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