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是重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本文阐述了改善小学道德品质和社会教学的有效发展措施,以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六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圆》的教学为例,分析怎样提升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社会教学
  在小学道德品质和社会教学方面,寻求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是进行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另外,教育学生个性和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的道德素养。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材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使社会教学融入生活,提高学生的素质。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方法,拓宽学生视野,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时代,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分析提高小学道德品质和社会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小学道德品质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新课改不断深入,小学的道德和社会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品质道德。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道德和社会课程不包括在考试范围内,这可能容易导致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其次,虽然新课程标准教材已经改革,但教师传统的灌输教学观念还没有及时更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机械复制的教学内容和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方法
  1.加强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
  ①合理依据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是教师在小学中进行道德品质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并结合实际生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将道德品质与社会教学和实践生活相结合,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能够适时地实现对教学目标的优化和调整,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道德品质的最有力体现,是避免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现象。
  ②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以教材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中,小学的道德和社会教育存在一些弊端。建立以学生为教学理念,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自身能力原则,根据不同层次设置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促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灵活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根据教材集教材内容复制,穿插现实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道德和社会课程,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③在教学中实施教学目标
  第一步是发展个性和社会教学的小学教学目标,但实施教学目标是关键,教学活动最后的目标是实现教学目标,小学道德品质和社会教师利用有效措施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放第一位,再相结合课程合理的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个性与社会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①通过实践优化教学过程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具体问题,不断探索实践与经验的有机结合,在进行道德品质培养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社会教学的活动,充分进行课程的设计和优化;例如,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可以更好的整合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②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进行教学
  一种生动的教学方法是解决学生年轻化,缺乏理性知识的措施,个性化的事物和社会教学活动,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创造问题情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将生活带入课堂学习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通过各种角色体验,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是课堂兴趣的调味,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
  3.扩大教学空间
  提高学生个性,进行社会教学要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为目标,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与优势,使学生对社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了解、适应。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应变与适应能力。
  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巩固认知能力,丰富业余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综合性和活动能力
  学生的实践与社会生活和道德品质密切相关,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不仅应该,更要创造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体表现在: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在教学中是最直接的关系,方式是好的,老师是教学和为学生解决的疑惑,老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是指路灯,指导。教学能否顺利,有一个重点要素:就是让教师与学生之间成为好朋友,和平相处,其次,教师活动的创建是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学科教学目标的顺利进行,活动的形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而制定灵动性,特别针对个别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最后,实践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行为活动,为学生设置更多的手脑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比较不同的学生观念,完成自我的提升和完善。
  三、《圆》的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案例
  下面以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六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圆》的教学为例,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渗透集体主义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对“圈子”的理解,通过更新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总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循环概念,指出圈子是无数分散点,有序,对称,和谐,根据封闭图的统一安排的规律,它体现了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作为一个阶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阶级形象和荣誉与每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不遵循集体纪律,集体的温暖永远不会有,教师在全面的认知教学中运用生动的语言自然地渗透集体主义教育,锻炼学生团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2.“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圆周”教学中
  老师在“圆周”课程讲授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古典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使学生对数学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地区勇于探索科学世界,发现新的问题。久而久之的不断引导过程中,不但使学生增强了自己的爱国心,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3.在实践中“欣赏与设计”,渗透品德教育
  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观察,然后分析模式的构成。通过欣赏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到图案本身的美感,并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索美丽图案的兴趣与对制作图案的学习热情。美丽的图案。然后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模式,然后确定选择转换方法,重新描述。
  4.通过数学练习和作业
  通过数学练习来锻炼学生思考和学习的良好习惯,用于面对困难。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培养出一种优秀的数学思维模式,借助一定的生活情境创造。在适当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来学习数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因此,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创建教育情景模拟,督促学生在一定日常生活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将理论转化为理论知识,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这不仅是为了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是为了加强学生在数学问题面前的理性分析能力。
  5.讓学生充满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关心学生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使学生能够独立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去引导学生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多结交朋友,懂得替他人换位思考问题。在教学中,必须用言行教育,将优秀的思想品德传承给学生,重视实践教育,在实践中学习高尚的思想。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测试分数,而是为了帮助所有学生将来走向世界。彻底的转型教育思想,不仅可以带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针对性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教育课程,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综合实践的能力,与自身的道德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学生更好的树立思想道德观念与价值观。
  教师通过丰富教学形式,增强自身能力,有机地结合现实生活与情感阅历,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积极性,以更加优化、高效的教学模式开展教育实践,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兴趣,使之多方面协同发展,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向明.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4(31):11-12.
  [2]魏文广.试议我国中学教育中品德教育中的问题[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5(22).
  [3]戴芳芳,杨雪等.试议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7,43:22-25.
  [4]朱为某,徐海燕.研究提升思想品德教育水平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
  [5]伊美源.分析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6(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9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