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师古代文学参与式教学研究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源于西方的当代参与式教学理念在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学术界对其本土适应性、理论基础、实施要领、实施效果等问题做了全面的研究分析,其学科教学领域涉及中小学与高校的众多课程。但对高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研究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高师;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2-002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012
   参与式教学理念源于主体参与思想,中国的孔子、孟子、荀子、陶行知和西方的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在教育理念中本就具有鲜明的参与意识。但是,在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建构和实践探索方面,中国仍是落后于西方。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来,现代教育思想把发展人的主体性放在中心地位。60年代,巴西教育学家PaoloFriere提出了“对话式教育”和“行动参与式研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元认知学习理论、群体动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卷入理论等研究的共同努力下,参与教学理论日渐成熟。8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以参与式教学为中心改革本国的教育模式,90年代以来,西方高等教育机构逐渐普及此项教学改革。
   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参与式教学相对落后。1990年,王瑞麟通過将参与式教学与依赖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对比,初步介绍了参与式教学的特点:能够满足教学“多维性”的目标;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在课堂中对学生因材施教[1]。1999年,国家教育部启动了“中英甘肃基础教育合作项目”,将参与式教学全面引入我国教育领域。在此基础上,学术界涌现了陈向明、吕世虎、靳健等一系列研究参与式教学的知名学者。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一系列学人的努力下,研究者对参与式教学的本土适应性、理论基础、实施要领、实施效果等问题做了全面的研究分析,其学科教学领域涉及物理、化学、数学、历史、英语、语文、思品、体育、生物、音乐等基础课程,也涉及医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物理学、环境学、经济学等高校课程。从近三年知网发表的参与式教学研究论文数量来看,2016年385篇,2017年388篇,2018年至10月初为止共190篇。可见,从1990年王瑞麟的研究开始,中国的参与式教学研究历经近30年,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至今仍然较有研究价值。
   但是,对高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参与式教学研究则较少,具有代表性的篇目及观点如下:
   2010年龙剑梅提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的特点,本身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其生命热情与人生体验,通过实施非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实现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创造性,真正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知识获取与延拓、内化、升华的目的。”[2]虽然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课堂生成性特点,但也从“生命体验”的角度提出了古代文学课程与参与式教学的高度契合问题。
   2014年王娟开始提出高师古代文学课程的参与式教学策略:应在参与式教学中穿插由学生试教的环节,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分析和讲解一首诗词,时间5-10分钟不等,“这样的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与了学生的教学,可以说是教师带领学生超越自我的过程”[3]。
   同年,金建锋对高师古代文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应用提出了更为具体、全面的实施策略,分别包括多元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课外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开展、注重对学生参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改革古代文学考核方式并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创新能力四大方面,其中第一方面又详细列出了5点措施,分别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读写训练;发挥问题意识法,激发创新意识;创设情境教学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辅导教学;开辟第二课堂,实施开放式教学[4]。
   2018年邓国均在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做教学研究述评时,将“参与式教学法”列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之一,并认为该方法“强调对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的激发,无疑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步骤和教师应当重视的着力之点”[5]。
   从高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该项研究经历了从教学意义的探索到具体教学策略的实施这一过程,但是在教学模式的探索方面仍存在研究的空白,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评价的构建等方面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尤其在翻转课堂、慕课、雨课堂等当今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参与式教学与网络传播有效衔接,更是有待于深入探索的一大课题。总之,该项研究刚刚起步,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瑞麟.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途径——参与式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1):46.
  [2]龙剑梅.生成性:课堂传播中生命主体知识目标的动态实现——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0(1):150.
  [3]王娟.关于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4(4):120.
  [4]金建锋.古代文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1.
  [5]邓国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73.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华云松(1973— ),女,天津人,讲师,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研究、小学国学教育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9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