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港学校文化建设中植入“渔村”基因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对于区域特色的精髓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教育者们进行了许多尝试,但是目前对于“渔村”优秀基因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研究尚少。笔者通过让学生寻访整理“渔村”优秀基因到编订校本教材《石浦渔文化》和校本实践性教材《践行渔文化》,使学生对“渔村”优秀基因有一个深层的理解和体验,然后通过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把渔文化精髓与学校德育教育相匹配结合在一起,设立综合评价项目,把学生身上的优秀素养与“渔村”优秀基因结合在一起,使研究得到升华。
  关键词:海港学校  学校文化  “渔村”基因
  一、研究背景
  人们在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的背景下,通过劳动、财富、意识、形态等活动,体现出区域文化独特的特点。[1]隨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逐渐融入了一些区域文化基因,优良的区域文化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深层次发展有重要意义。
  黑格尔曾经指出,一个地方的自然类型和生长在这土地上的人民的类型和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象山渔文化具有“勇立潮头”的“胆魄”和“海纳百川”的“胸怀”。象山渔文化是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人从陆地进入海洋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挑战,征服海洋会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民们只有相互协作、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在浩瀚的大海中有所收获,从而培养了渔民们的协作意识和文化。再如石浦“东门岛的渔民历代以海神为榜样,也造就了信奉者忠义气节”,海上渔船相遇素重礼让,大船让小船、顺风让逆风、橹前船让橹后船,体现了良好的团队互助意识。浩瀚的大海洗涤了渔民的心灵,渔民们在与海洋的拼搏中,沉淀出了包容、勇敢、创新、担当、豪迈、大度、谦让、团结协作、可持续发展的渔村文化精髓,这些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内涵相通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是社会对当代学生的基本要求,象山渔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利用好这些优良的文化精髓对促进学生素养发展是有利的。
  渔文化及其精神作为流淌在象山人血液中的特殊基因,居民大多数从事与渔业相关的工作,渔文化气息浓厚。石浦港被誉为国家中心渔港,以渔业为主要产业,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有著名景区——中国渔村,有历史沉淀的“石浦老街”,有“浙东渔业第一村”——东门渔村,有象山民宿中心——沙塘湾渔村等等,这一些可以为实现“渔村”基因植入海港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基础和平台。
  把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德育工作和区域文化相结合,即发扬和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赋予的学校德育工作的灵动性,在开辟学校文化建设的新层面、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径,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渔村”基因的含义
  “渔村”基因是指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
  (一)“渔村”,是指学校周边以景点为代表景区文化基因。我们可以通过与景区协作,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具体的活动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健全学校德育的路径和内容。
  (二)“渔村”,是指渔民长期与海洋为邻,以海洋为生而形成的智慧创新、包容、勇敢、创新、担当、豪迈、大度、谦让、团结协作、可持续发展等优良的传统渔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渔文化的建设,把学校德育工作赋予灵动的气息。
  (三)“渔村”,是指以东门渔村和沙塘湾渔村为代表的渔村村落文化基因,渔村人民“男渔女织”,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了村民间的独特情怀。
  三、研究方法
  (一)调查观察法。走访“渔村”,了解渔民邻里关系,提炼渔文化精髓,找出身边渔文化的印记。
  (二)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初步提出“渔村基因”植入海港学校文化建设的操作策略。
  (三)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实践进行研究,如把学生带到渔村进行实地教育活动,把渔村代表人物请进学校进行演讲,学生代表渔村向社会宣导渔文化等等,不断优化、完善“渔村基因”植入海港学校文化建设的操作策略,构建起学校、社会、文化相结合的立体德育教育体系。
  四、“渔村基因”植入海港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笔者首先从智慧创新、包容、担当、豪迈、大度、谦让、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可持续发展的渔村文化精髓以及“渔村”村落文化中,提炼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相适应的诚信、正直、包容、勇敢、创新、协作、责任担当、国家情怀、善待海洋等素养,并把这一些融入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其次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学校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并形成体系化的学校德育实践教育校本教材,把石浦渔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再次,通过学校的综合评价把渔文化精髓与学校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如设立学习之星、礼仪之星、担当之星、环保之星、善良之星、协作之星、拼搏之星……
  (一)“渔村”优秀基因的挖掘与提炼。通过调查观察,走访“渔村”,了解渔民邻里关系,提炼渔文化精髓,找出身边渔文化的印记。通过查阅资料文献资料,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挖掘与提炼“渔村”的优秀基因。让学生在归纳总结中理解“渔村”优秀基因的深层次内涵。
  (二)开发与实施“渔村”基因植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校本课程。通过相关的校本课程把“渔村”基因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把“渔村”优秀基因以教材课程的形式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如我们《石浦渔文化》的教材,课程内容:力挽狂澜同舟共济邻里之间好客石浦敬畏自然……把“渔村”优秀基因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继承和发扬包容、担当、豪迈、大度、谦让、团结协作、可持续发展的渔文化精髓,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如我们开设了《践行渔文化》(德育实践课程为主),通过系列化的实践活动把“渔村”的优秀基因融入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做到每月有活动,“渔村”优秀基因渗透活动素养教育,通过实践活动把学生置身于“渔村”优秀基因之中。《践行渔文化》基本规划如下: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直观融入“渔村”优秀基因。通过考察研究或邀请专家指导,合理地把“渔村”优秀基因通过墙绘、挂图、文字标语、饰品物件等形式直观地在校园中呈现,耳读目染地影响学生的发展。校园文化的熏陶直接影响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学会思考,什么是正确的人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精神境界。[2]
  (四)构建基于“渔村”优秀基因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把渔文化精髓与学校德育教育相匹配结合在一起,设立综合评价项目,具体如下:
  (五)构建景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共赢机制。通过与中国渔村、沙塘湾民宿的合作,不断建立健全合作的内容,丰富合作的形式,探索出景区能够为学校教育和实践提供平台和支持,反过来,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能够促进景区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
  总之,将“渔村基因”植入海港学校文化建设,提炼学生身边的渔文化精髓,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通过景区和基地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继承和发扬渔文化从而学生礼仪规范,促使学生弘扬“渔村”的文化精髓。但是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逐渐融入了一些区域文化基因,优良的区域文化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深层次发展,是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勤德.中国区域文化[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
  [2]王艳.高校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教育融合研究[J].现代交际,2017(16):24-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1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