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长文化素养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古汉语中,“文化”是一个动词,即以文“化”人,使人的生命与生活丰富多彩而合乎一定的规范。而文化 起始于生命的存在,生命是文化的原点,人是文化的创 造者,没有人没有生命也就谈不到什么文化。同时,生 命也为文化所创造,没有文化,生命必是黯淡无光,人 也不成其为人,文化构成了人之为人的特质。因此,文 化是生命的表达方式。文化为生命拓展更加广阔的生 存、成长的空间,有文化的生命才是更符合人性的、更 有力量更有前途的生命。教育即为创造有文化的生命 而设。故教育之本真惟在关怀生命、惟在以文化“化” 人,提升人之价值,从而促使人实现对自身的超越。
  学校文化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就是发挥弘扬学校生 命,激荡人文情怀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学校 的生命力在于学校文化;学校的前途在于学校文化;学 校的成就大小也在于学校文化。那么,校长呢?校长应 在学校文化中前行,学校才会在学校文化中攀升。
  中和街小学是一所有着八十多年文化积淀的老校。 自 1930 年建立“培德学堂”到今天的“中和”,成为首 届文化名校,注重的就是学校文化的传承与挖掘;注重 的就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自觉和自省;注重的就是以“中 和”为文化基点,以“继承厚重历史文化,完善形成人 文文化,打造经典中和文化”为核心,创设优秀学校文 化的管理理念,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积极寻求文 化关怀,努力用文化构建校园之真、校园之美、校园之 善、校园之乐、校园之健,勾勒出了一幅现代化、高层 次,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学校美好前景。
  一、校长要在办学理念中前行,用先进理念引领学 校发展
  1、树立全新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决定行为,为了 实现办学理念的引领,我们认真研究,从“中和”出 发,提出了“中正仁和德润文光”的校训。意思很明 白,“中正”,做人要正中、正直;“仁和”,对人要仁 爱、和谐;“德润”,品德要靠浸染润泽;“文光”,要 将文化发扬光大。确立以“让每个孩子都接受高质量的 教育,把学校建成师生都向往的精神家园”为办学思 想。其中高质量的教育包含高质量的师资、高质量的育 人环境、高质量的办学条件、高质量的管理、高质量的 决策等。树立了“培德育智”的核心价值观,“我爱人 人,人人爱我”的学生观、“人人可造,个个有用”的 人才观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教师观,坚持“给 孩子一生的幸福,给家长永久的喜悦,给社会良好的回报”的追求方向和“汇聚众人之力量,凝聚众人之智慧,激发工作之活力,创造学校之辉煌”的工作理念。 先进的教育思想促成了鲜明而又独特的中和精神,成为 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2、確立五大发展战略。 第一,质量立校战略。教育教学质量是社会群众、
  广大学生家长密切关注的焦点,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 高低的主要标尺。我们牢固确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将高 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以此赢得社会各界 和广大家长的认可。
  第二,科研兴校战略。我们努力探索以教育科研 为先导,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办学新路,确立教育科研 在素质教育中的先导地位,大兴科研之风,以课题为载 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第三,管理强校战略。现代学校的竞争说到底是管 理水平的较量。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充分贯彻“以人为本” 的思想和理念,通过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赢得效 益,对人、事、物、时间、信息等要素起到整合作用。
  第四,特色发展战略。特色是一所学校的办学亮 点,是特色品牌学校的载体之一。经过我们的扎实工 作、奋力攻坚,形成了教科研、艺体、社团、管理、德 育、科技、书香、校园剧、评价、依法治校等十大办学 特色,被授予“全国首届百佳特色小学”荣誉称号。
  第五,强强联合战略。实现了三个联合:一是与 强校联合,吸收经验。与南京、北京的名校开展交流互 动。二是与弱势灾区学校联合,爱心支援。与内蒙古赤 峰市喀喇沁旗,四川省北川县香泉乡中心小学结成了帮 扶对子。三是与兄弟学校联合,优势互补。与淄川区实 验小学、临淄金茵小学结成了联谊学校,定期交流互 动,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3、明确发展目标。积极落实“一二四五十”的学 校总体发展要求:一即突出一个宗旨:让每个孩子都接 受高质量的教育,把学校建成师生都向往的精神家园; 二即确立两大目标:一是建设名校,提升内涵。二是改 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四即把握四个第一:把发 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和谐作为第一导向,把创新作为第 一动力,把质量作为第一追求;五即瞄准五大发展战 略:质量立校战略,科研兴校战略,管理强校战略,特 色发展战略,强强联合战略;十即打造十大中和:把学 校建设成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的思想中和; 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和教育内涵的人文中和;具有规范的校本研究机制和高素质科研型教师队伍的科研中和;具 有高质量教学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求知中和;具有文明、 和谐校风,规范行为和高尚品格的德馨中和;具有鲜明 的办学风格、文化品位和人才培养特色的特色中和;具 有高水平现代化教育的数字中和;具有高层次师德、师 爱、师魂的师爱中和;具有高水平幼儿教学的精英中和; 具有高素质教师、干部队伍的激情中和。
  4、打造美好发展愿景。“人文化、国际化、科技化” 是中和街小学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人文化”就是以 “淄博文化名校”为出发点,以十大中和特色文化为基 础,加大学校文化的建设力度,走内涵发展之路,构建 人文、和谐的学校教育体系。“国际化”就是让中和品 牌走出国门,开阔视野,实现教育资源的国际化交流, 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科技化”就是以现代 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网络 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重点,提高现 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 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服务。
  二、校长要在打造高素质团队上前行,引领教师专 业发展   有专家这样解释“团队”:一个有智慧的人带领一 群有耳朵的人前行。在学校,校长就要做有智慧的人, 而人的言谈举止反映着一个人的文化,而文化更反映一 个人的修养,反映一个人的内涵,更标志一个人的品 位。精神和文化是教育的根基,时代需要有深厚文化底 蕴的人引领教育发展。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 教师更是新课程改革的先锋,教师对改革的态度、热情 以及理论修养和实践行动,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因 此,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团队,而这种“素质”是以广博的文化修养为背景的。
  1、找准团队发展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应当从教 师的内心找起,就是要具备“三心”:爱心、信心、责 任心。有人曾这样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 任就办不好教育”。一句简短的话语带给我们诸多的思 考,而归结起来我们必须思考这样一个命题:课堂上我 们到底给学生留下了什么?我们不希望教出的学生是高 分低能的,是高智商低情商的,这也不符合社会对人才 的要求。只有我们站在为学生将来负责的角度上,怀着 感化一切的爱心和永折不回的信心,去教育、感染、关 怀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成长才会是和谐的,健康的。中 和街小学在学校教师中树立生本意识,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实现这一切,学校要 求教师从一种文化的角度来思考日常教学,采取切实可 行的方式,如专家引领、课题推进、研讨促进、理论学 习,自我反思等,通过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使生本意识内化为教师的一种教育品格。
  2、营造良好的团队发展环境。我们注重营造良好 的教育氛围,体现一种学习之风、书卷之气,服务之 风、公仆之气,文化之风、君子之气。这种氛围是潜移 默化的积淀,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文化。 因此,只有关注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让教师都成为有 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人,让校园充满浓郁的时代文化, 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感染人、启发人、鼓舞人。为 此,我们实施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大工程。
  一是实施了“名师创建工程”,建立了学校合格教 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专家型教师、功勋 教师梯次发展机制。目前共评出了专家型教师 7 名,名 师 28 名,骨干教师 63 名,优秀教师 88 名,造就了一 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在学科教学与研究方 面具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是实施了“青蓝工程”,老带新,新促老,把培 训、教研、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平稳过渡。实施青年教 师“一二三四五”成长计划(即:一年“结对子”;二 年“压担子”;三年“指路子”;四年“搭台子”;五 年“拔尖子”)。
  三是實施了“教师才艺增长工程”,鼓励全校教师 “精通一门,兼学多门,融会贯通”,在认真精通一门 的基础上,博学多识,增长才艺,提升水平。
  四是实施了“反思促进工程”,引导教师主动化发 展。教师反思,不仅是重构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我校从校长到教师人 人进行反思,从管理到教学,从师生关系到课堂故事,从 教后记到读后思,使老师们在反思中积累属于自己的素 材,在反思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激励下试 着写,考核下要求写,习惯下自然写,到品味成功下主动 写,使老师们善捕捉、会思考、勤探索、勇实践,不断提 高。五是实施了“模式创新工程”,引导教师进行生本教 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形成了“三学一练”的主 流课堂教学模式,数学“读· 思· 解一条龙”模式,其他 学科也结合学科特点,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提 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五项工程为带动,促进了教师的 专业成长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十余名教师执教了省级 公开课,有市、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多名。市、区多 次在我校召开教学科研工作研讨会和现场会,并被评为淄 博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和山东省教学示范校。
  三、校长要在学习求知上前行,营造书香校园良好 氛围
  “面对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我们只有勤于学 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这是新时代对校长和教师的要求。
  1、注重学习完善,丰富自身内涵。作为教育工作 者,必须注重学习,只有在学习中不断丰厚自身的文化 底蕴,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不被时代淘汰的 教育工作者。作为校长,必须不断学习提升,丰富自己 的内涵,才更有说服力,才会起到引领的作用。而对待 学习,要用淘金的眼光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用 淘沙的眼光多寻找自身的不足加以提升。读书学习不是 一时的事情,要让人生充满书香。唯有读书,心灵才能 净化,心境才能达到一种高层的境界。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我校落 实七项措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书香校园建设提供有 力支持。①向学生推荐不同深度、广度的书籍;②教给学 生好的读书方法;③师生共读;④亲子共读;⑤定期展出 学生读书成果;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⑦建立合理 的读书评价体系。采取五个结合,构建学校读书生态。① 将书香校园建设和新课程实施结合起来;②将书香校园建 设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③将书香校园建设 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④将书香校园建设和创建 学校文化结合起来;⑤将书香校园建设和课题研究相结 合。在我的带动与引领下,中和校园书香韵味浓厚,文化 底蕴深厚,师生心灵得到了滋养和浸润。
  四、校长要在学校管理上前行,实现学校科学高效 管理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行动的哲学”。在学校管理 中,我们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了 6 大亮点;一是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经过不断探索、挖 掘、实践、完善,逐步形成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理念的“和谐管理模式”,其主题是:民主、团结、激 情、向上。在中和校园,人的自由、幸福和尊严被充分 关注,人的个性、人格和权益受到充分尊重,学校最终 成为了师生生活的乐园、精神的家园、成长的摇篮。   二是实现了 5 个优化。本着“人人有事干、处处有 舞台、时时有进步”的管理思路,从优化德育环境,优 化教学环境,优化活动体系,优化评价机制、优化用人 机制等方面创设、探索有利于师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 创新体系。
  三是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健全了各 项规章制度,使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四是建立了明确的岗位目标管理体系,实行精细化 的分工负责管理。激发全校师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人人参 与学校管理。激发激励师生的创造性,以多样化的评价、 动态性评价为主,实现了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
  五是形成了自己的激励教育模式,其主题是:“自 信、有为、激情、活力”,突显自信教育。通过十项教 育活动、十五种习惯的培养及十二种激励方式(英雄激励、榜样激励、表扬激励、奖励激励、自我激励、爱国 主义激励、重大历史事件激励、成绩激励、情境激励、 群体激励、故事激励、共情激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
  六是干部队伍素质优 秀,对干 部、教师提出了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工作要求(树立一种精神,即 “中和精神”:团结奉献、公正廉明、和谐进取、务实创 新;确立两种理念:一是先进的管理理念,二是成功的 育人理念;做到三个善于:一是善于学习,二是善于奉 献,三是善于知足;领会四个注重:一是注重态度,二 是注重思想,三是注重习惯,四是注重细节;执行五个 统一:统一的号令;统一的调式;统一的认识;统一的 行动;统一的实效;关注六个更加:更加高的标准、更 加细的管理、更加严的要求、更加实的作风、更加精的 运作、更加恒的决心;提倡七个相互:相互关心、相互 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 互补台;保持八种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协调意 识、团结意识、奉献意识、吃苦意识、超前意识、业绩 意识)。真正实现了学校的无缝隙管理,形成了学校的 和谐管理文化。
  五、校长要在学校文化内涵上前行,营造学校文化 化境
  文化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基曾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说话。”在校园文化 建设中,物质文化是基础。
  我校以“精、气、神”为主线,以“精心育才,精 诚树才,精功益才,精博铸才,精典成才”为思路,精 心打造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使中和校园处处是文化, 处处能育人。
  校园中心位置的“中和”石,厚重的泰山花岗岩体 上镌刻着欧阳中石先生手书的“中和”。还有围绕四周 的“太和石”“保和石”“仁和石”“和谐石”“亲和石”; 围绕在“中和石”周围的是学校五幢主体建筑,分别命 名为“精忠楼、精华楼、精英楼、精杰楼、精和楼”, 寓意中和学校是培育中华英杰的基地,师生成长的摇 篮,教育全体师生立志做中华英杰。
  走进精忠楼感受到的是童话般的自然文化;走进 精华楼感受到的是深厚、儒雅的儒家文化;走进精英楼 感受到的是广博、悠久的地域乡土文化;走进精杰楼 感受到的是奉献、高尚的廉政文化;走进精和楼感受 到的是悠久绵长的校史文化。精心设计的文化景点,在 校园中随处可见。驻足神韵广场,仰望五星红旗,每位 师生都对伟大祖国充满着热爱和憧憬;豪气运动场,激 励大家做有豪迈气质的中国人;微笑墙让学生体验无处 不在的师爱关怀;儒家五圣文化墙展示了儒家治学的博大精深;《二十四孝》文化墙告诉人们百善“孝”为 先;明志壁鼓励师生做事先“明志”;劝学墙激励师生 “学不可以已”;涂鸦壁给学生以放飞理想的天堂;“中 和”壁在讲述汉字演变的同时,提醒每位“中和”人要 “致中和”;中和楹联壁上丰富的“中和”联让人赏心 悦目。
  散布在校园内的四十八块文化石,姿态各异,或 卧或立,用多种字体镌刻了诸如“见贤思齐”、“笃行” 等儒学经典,增添了校园环境的人文内涵。师生为校园 里的花草树木命名,使花草树木有了灵性,营造出一种 情意绵绵的人文氛围。使置身其中的每个孩子都能在潜 移默化中受到学校文化的浸润。
  六、校长要在师生成长上前行,文化润泽于人,实 现跨越发展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让文化创造价值,必须 让文化融入具体实践。”为了让无形的文化产生有形的 效应,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学校文化的受益者,学校建设 形成了“激励教育,成就中和;养成教育,诠释中和; 社团活动,丰厚中和”的师生文化体系。
  激励教育,成就中和。积极实施“自信、有为、激 情、活力”的“激励教育模式”,突显自信教育,通过 十二种激励方式(英雄激励、榜样激励、表扬激励、奖 励激励、自我激励、爱国主义激励、重大历史事件激 励、成绩激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 了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养成教育,诠释中和。通过 主题教育活动,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深入开展了十 个方面(自信、惜时、感恩、立志、吃苦、勤奋、诚 信、知礼、守纪、友爱)的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主题班(队)会、每天的升旗仪式等教育契机,结合重大节日 纪念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做到了月月有主题、班班有措 施。通过坚持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感恩教育、 交通消防安全教育、節能减排教育等多种教育活动,学 生懂得了“既明且哲,隐恶扬善”。
  细节决定成败。学校制定了中和街小学《教师工 作荣辱观》、《学生行为荣辱观》、《家庭教育荣辱观》, 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了荣辱观教育,引导师生自觉树立贴 近生活实际的荣辱观,使荣辱陶冶文化浸润校园。同 时,要求全体师生从日常小事做起,养成十五种良好 习惯(规范走路、认真学习、讲究礼仪、讲究卫生、注 意安全、活动秩序、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爱护公物、 遵守纪律、热爱艺术、发明创造、强身健体、热爱劳 动、激情向上),养成教育把行为内化成为了优秀的 品质。
  社团活动,丰厚中和。天生我才必有用。为了孩子 的天性发展留一块自由的天地,我校的十五个少儿社团(中和诗社、中和文学社、中和舞蹈团、中和阳光体育 团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根据爱好自主选择 发展空间,层层推进的序列化活动安排,使学生的特长 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张扬。
  每年一届的全方位展示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中和 文化博览会”,融合四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 读书节)于一体,让不同特点的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 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接受“中和”文化的熏陶。
  我们充分挖掘“中和”所包含的儒家思想精髓,结 合校本课程开发,用“中和”之美,塑造儒雅的中和课 程文化,让学生尽享现代版的“六艺”之美。
  诵经典美文,塑儒雅之气。我校把《经典诵读》校 本课程,融入到了学校文化建设之中。教材将《论语》《大学》《老子》等经典名篇收录其中,通过开展读、诵、 唱、演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经典活动,提高师生的诵读兴 趣,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来 熔铸师生的精神和品格,奠定人文根基,塑儒雅少年, 做谦谦君子。
  传统体育运 动,修儒雅之 身。开发了校本课 程———《阳光中和》,将传承中华体育文化的武术、 太极拳和具有现代时尚美的健美操、校园集体舞以及趣 味阳光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让师生在运动中健身、益 智,感悟“宁心静气做事,刚柔相济做人”的道理,接 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
  黑白对弈,育儒雅之趣。编印校本课程———《围 棋》,围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学校为了弘 扬这一文化瑰宝,成立了围棋社团,以棋育德、以棋益 智、以棋健心、以棋怡情、以棋促创。纤纤手艺,琢儒 雅之情。编辑活动课程———《手工》。在老师指导下, 学生们普遍学习了剪纸、十字绣、泥塑等传统工艺制作 技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得到了训练, 儒雅的性情得到了培养。
  翰墨飘香,养儒雅之性。广泛开展书画教育,开发 了校本课程———《书墨画韵》,开展“书写规范”活 动,要求师生“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开展 “书画怡情”活动,引导师生从书理画论中学习为人治 学之理,涵养儒雅之性。
  古诗曲韵,博儒雅之艺。编辑校本课程———《古 诗曲韵》。教师自己为古诗词谱曲,将朗朗上口的古典 诗词,用优美动听的旋律吟唱出来,激发了师生学习经 典的兴趣。
  学校发展靠文化,文化奠定靠校长,只要校长在学 校文化中不断前行,学校发展定然在文化中不断攀升。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和街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0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