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时有精英死于心梗的新闻爆出,年轻人心肌梗死的逐渐增多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度因此,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接受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等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一、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主要是因为持久、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部分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逐渐年轻化以及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研究的缺乏使中青年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不足,从而缺乏有效的预防。因此,探讨18-45岁年龄之间的人群显得尤为重要,希望能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预防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国内外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中青年人群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很多都有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些行为习惯中隐藏了大量的危险因素。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及心理因素等[2]。
  2.1对患者家族病史因素的研究
  国内已经有很多做大量的实验研究急性心机梗死发生的社会学因素,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本文将其中关键的危险因素综述如下:心血管疾病阳性家族史是中青年人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3]。高血压和FBG(空腹血糖)异常可加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紊乱,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血脂控制除进行常规降脂治疗外,还应对其合并的可干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治疗[4]。
  2.2对患者的吸烟因素的研究
  国内有大量研究也证实,吸烟使得血管内皮细胞的 NO 减少而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并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5]。国外的研究也发现,年轻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便是吸烟,在一项大样本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加的临床实验中发现,40 岁以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 40 岁以上的相比,吸烟率前者是后者的 2 倍,且每日吸烟数量后者亦明显低于前者 [6] 。
  2.3对患者血脂异常因素的分析
  王维维等人通过Meta分析血脂异常是中青年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当人体由于长期高血脂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变窄,心肌注血量减少,造成心肌梗死[7]。Reed等首先提出血清胆固醇水平和包括冠心病脑卒中肿瘤在内的死亡之间呈J型或u型相关,血清高TC的情况下,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是造成死亡增加的主要原因 [8]。由于血脂异常这一危险因素并没有大量的研究支持,因此这个结论还需要更高质量以及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以证实此结论。
  2.4对患者酗酒因素的分析
  以往研究证明酗酒与急性心肌梗死也有关联,但是以往的研究认为少量饮酒可以降低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本研究认为饮酒可能不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长期大量酗酒可能是导致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三、中青年心梗死亡率更高的原因分析
  在我国每 13 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它已成为中国人的首位死因,占我国总死因的 40%?[9]。经过研究发现年轻人心梗死亡率更高的原因:其一,年轻人多为首次发病:与老年人或长期心肌缺血患者不同,绝大多数中青年心肌梗死为首次发病。其二,缺乏“缺血预处理”:发病前,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血管的基础病变通常较为轻微,没有显著斑块和固定狭窄,因此心脏未能建立血管侧支循环及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10]。年经人冠心病多无先兆症状,起病形式是急性起病,其是心肌梗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急性心肌梗死虽然发病率日益提高,但是很多发病的危险因素都是可以降低甚至是可以避免的,并且中青年人可以通过以下征兆及时发现病症:一是不能解释的疲劳;二是剧烈的胸痛。并且年龄在18-40岁左右的人每年进行一次心电图的检查,除了做心电图检查,家族中有心脏病史的人及出现过心慌、心悸等问题的人建议还要做心脏超声检查,以及冠状动脉CT检查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赵祥淘, 杨松, 陈燕春.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J]. 山东医药, 2014, 54(7):45-47.
  [2]Reed D, Yano K, Kagan A. Lipids and lipoproteins as predictor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roke, and cancer in the honolulu heart program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J].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986, 80(5):871-8.
  [3]李小榮, 贾永平, 张凤祥,等. 单中心10年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特点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1618-1622.
  [4]魏勇, 欧阳平, 汪自龙,等.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危险因素人群血脂异常特点[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 05(2):231-235.
  [5]郭纪群, 贾恩志, 杨志健. 吸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关系的研究[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7(10):1187-1192.
  [6]黄峻. 现代循证心脏病学[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士, 2002.
  [7]王维维, 蒋超.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Meta分析[J].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3, 34(6):69-71.
  [8]Reed D, Yano K, Kagan A. Lipids and lipoproteins as predictor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roke, and cancer in the honolulu heart program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J].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986, 80(5):871-8.
  [9]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2010, 49(2):375-379.
  [10]程龙. 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D]. 河北医科大学, 2015.
  作者简介:姓名  蔡镇泽(出生年月一九九三五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滕州,学历硕士,学习单位清华大学,邮编100084,研究方向运动生理生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1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