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综合院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近几年国家教育格局的调整,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如何在地方综合院校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也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从立足现实,找准定位,确立目标,提出措施等几方面分别做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地方;综合院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要“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这个通知从改变我国教育供给与用人需求的错位现状出发,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明确目标。
  百色学院2006年在原右江民族师专的基础上升格为百色学院,成为一所二本院校,经过几年探索,确立了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道路。因为有了明确的方向,发展迅速,逐渐发展成为一所涵盖文、理、经济、法学等9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本科院校。2014年9月,广西教育厅下发文件,确定百色学院为广西4所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高校之一,百色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2014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为学校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一、锚定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在专业建设中具有奠基性的重要地位,其是否准确,关系到专业建设的全局,也关系到人才培养是否对路,因此,首先要找准专业的锚点。定位即确定位置,要确定位置,就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比如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等,即从这个专业成立的时间长短以及当前所处的时间点和空间位置关系等,对这个专业画出不同维度的坐标系,进行精准定位。
  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目前共有音乐表演和音乐学两个音乐类专业,音乐表演专业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音乐学专业2018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这两个专业设立及建设时间都不长,甚至可以说很短;空间上,音乐与舞蹈学院作为学校下辖的二十个二级学院之一,音乐表演专业与音乐学专业作为学校49个本科专业之二,其发展方向、专业定位等也都应与学校保持统一。就整个广西来看,音乐表演和音乐学专业在同类院校中也都有设立,各校这两个专业的师资力量、生源质量、专业建设水平等大体相当,培养的学生大都是面向基层,这就是目前百色学院音乐表演及音乐学专业所处的位置。
  二、明确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锚定专业定位后,即可根据定位确立培养目标,就是回答“本专业主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对于许多地方综合本科院校而言,大部分以培养服务地方的人才为主,注重地方性,随着近几年国家提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许多高校积极响应,明确提出培养为地方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相对而言,音乐类专业本身就属于实践性、应用性强的专业,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不少的经验积累,只要培养目标明确,并能坚持一以贯之地态度去贯彻落实,各种资源都朝这个目标集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百色学院自确定转型发展以来,各专业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音乐类专业同样如此。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明确写到培养“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中小学、文化馆站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音乐学专业以师范方向为主,提出要培养面向基层“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基层中小学音乐教师,十分明确。
  (二)培养要求
  培养要求是指根据培养目标和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常规能力等提出的具体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要求一般包括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構、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仍以百色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为例,学生主要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为外语、计算机、文献检索等工具性知识;哲学、政治学、思想道德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音乐表演相关专业知识等。能力结构为一门及以上的音乐表演专业技能、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计算机操作、公文写作等常规性的实际工作能力。应具备的素质结构为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身体素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等。从人才培养方案看,音乐表演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还是比较全面的,既考虑到了现实情况,也体现了高要求。
  三、提出和落实培养措施
  (一)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有了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培养目标,即可以围着定位和目标配置各种资源,重中之重是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一般分为两大类: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里包含通识教育必修、选修课程,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发展选修课程等;实践课程体系里包含实践必修课程和实践选修课程。
  既然要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就应因地制宜,以基层应用型人才所需掌握的本领为导向进行设置,并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确定下来。百色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的音乐文艺工作者及能在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除教育部规定的通识教育必修课不能改动以外,在学科基础必修、专业基础必修等方面都可围绕目标进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减少了乐理等基本理论课程,开设台词正音、原生艺术表演、民族舞蹈、合唱指挥、心理学、教育学等必修或选修课程,为学生以后从事基层文艺工作或中小学音乐教学打好基础。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除专业采风、专业见习外,还在顶岗实习、专业实习等方面,向舞台演出实践、教育实践、社会实践等方面倾斜,实行学分互换,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本领。   2.精准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在“应用型”,因此,必须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需要,精准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音乐类专业相较其他文科类专业而言,实践性更加明显,除日常教学、考试中等具有很大实践性外,平时各类演出实践机会也多,这对于锻炼学生的舞台经验和胆量,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多是参与群体性演出,担任独唱、独舞或策划、导演晚会的机会极少,独当一面的能力十分匮乏。同样,对于音乐学专业教育方向的学生而言,独立撰写教案、进行课堂设计并实施教学更是必备的能力,而学生们在这方面明显不足。所以,在加大实践教学的同时,更应强调“精准”,即瞄准职业需要能力和学生现有能力的“能力差”,精准发力,在“补短板”上多下功夫,从而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百色学院在几年的实践教学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也得到了不少经验教训。以专业采风为例,目的是要学生通过实践,学会到民間采风的一系列流程、采集素材,并学会归纳、总结、分析、研究的方法等,为以后从事民间音乐采集研究,音乐再创作、民间音乐进课堂等活动打基础。然而,前几年的采风活动。更像旅游似的采风,学生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看了看,实际动手动脑很少,操作更少,效果不令人满意。2018年,音乐与舞蹈学院采用新的方式,学生们集中驻村一周,就某一个民间乐种进行“真学、真练、真表演”,采风结束后,以舞台演出的形式进行采风汇报,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实践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效果明显提升。
  3.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对专业实践进行有益补充
  一般来说,大多数高校的各类学生活动或社团活动,都是由团委、学生会等学工部门组织,音乐类专业因其专业特性,参与这类活动还比较多,因此可以利用这点,在组织学生活动或社团活动时,对音乐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及实践形成支持和有益补充。百色学院举办的学生活动很多,其中每年固定举办的有“红歌合唱比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七一晚会”“元旦晚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能动性,甚至合唱指挥教师给每个学生布置任务,去指导其他二级学院的学生合唱,以此提升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艺术节大部分组织工作都由学生完成,大多数节目都是学生自导自演,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力得以有效提升,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学习和实践。
  综上所述,在地方综合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既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又不同于师范院校,其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对音乐类专业而言有利有弊。所以,在地方综合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办学者首先应看清自己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实际,锚定自己的定位,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其次,根据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回答,确立培养目标和要求;再次,要立足现实,对准目标找出路径;最后,围绕培养目标和要求,配置各类资源,落实各种措施,坚定走下去,实现目标的达成。诚然,人才培养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培养手段和方法,逐步积累经验教训,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预想中的目标,取得令人满意的人才培养成果。
  参考文献
  [1]王颖.从课程理论的角度看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J].大众文艺,2017(4).
  作者简介:王鑫安(1978—),男,河南伊川人,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声乐教育、民族民间音乐。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B类“地方综合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JGB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4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