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改下的高职航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航空装配的更新换代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于航空高职院校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高尖端航空技术应用人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因此本文阐述高职高专在航空制造专业培养人才的现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航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航空装配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21.202
  1 高职航空专业的教学现状
   在我国开设航空专业的院校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重点高等航空院校,主要是以培养航空器研制人才为主,这类院校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于航空理论知识的教授;另一类是以高职院校为主,主要是以培养航空器制造、航空器维修等应用人才为主,这类院校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于航空制造、修理应用技术的教授。但对于我国高职院校而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够清晰,在专业课程建设上发展不够明晰,课程开设方面机械式的照搬本科院校的方案。(2)由于航空专业的实训设备普遍昂贵,相关技术资料缺乏,双师型师资短缺。三、学生生源基础普遍薄弱,对航空专业的一些抽象知识学习兴趣不高[1]。
  2 航空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2.1 航空人才培养发展不明晰
   随着我国航空产业呈高速发展的趋势,对航空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从而促进了航空高职院校的发展。但也导致航空高职院校存在着专业发展创新动力不足,一味的追求办学规模,忽视了学生入学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并企图将希望寄托于在大学学习期间从根本上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这对学生和教师而言存在着巨大的主观难度。
   同时,在一些高职院校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课程多,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去企业实地调研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讨论,而是被动式的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因此,难免存在没有充分的考虑要培养什么人,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技能。
  2.2 高职院校航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匹配
   在一些航空高职院校,航空人才培养目标往往不具有与时俱进,与企业俱进的等特征(航空企业急需的是对航空器各种结构、系统都具备一定的了解,能读懂各种中英文的维修手册或者先进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并能积极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优秀人才)。从客观分析而言:这是由于航空企业具有较高的保密性,基本不愿与系统外部企业或院校进行实质性的交流,而导致航空高职院校无法及时有效的根据企业发展要求,更新自己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在一些先进航空制造领域,例如:3D打印技术、多轴加工技术、数字化装配技术等方面。也因此一些航空企业面临着无工人可以操作先进设备,或者有些设备的使用仅仅停留在操作人员简单的记住特定零件的参数设置,根本无法进行深度开发的尴尬局面。从主观分析而言:这是由于高职教师队伍面临着职称评级、繁重的教学任务等问题的困扰,不愿意积极与企业进行交流[2]。
  2.3 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
   随着这几年我国航空事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航空本科高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导致一些航空高职院校无法招到优秀的教师人才。同时,具有一定航空经验的技术人才一般不愿意到高职院校任教,因为在他们眼里高职院校的工作仅仅只是一份养老型的工作,没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再者,在一些高职院校里新进教师也大都是从一个学校到另外一个学校的学生,没有到企业进行过专业锻炼,自己对某些知识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因此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航空高职院校的教师整体素质还存在一定的欠缺,特别是在实践技能操作方面。
  2.4 航空教学资源的缺乏性
   当前在一些航空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航空教学设备一般都较为昂贵,如果没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或者企业帮助,普通的航空院校是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设备采购经费。同时,由于涉及保密等敏感问题,很多航空企业有意向将报废的设备捐赠于航空高职院校,但大多最终不能实现。另一方面,是由于很多航空专业知识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抽象性,保密性等特点,在编教材时需要综合理论以及实践从而增加了航空专业教材的编写难度,这导致了许多航空教材还停留在老一代航空器的旧知识上而没有及时更新。
  3 航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为了适应航空应用人才的发展需求,同时改善航空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航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下建议。
  3.1 科学合理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的人的根本指导守则。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出发,结合用人企业的要求科学合理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应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而随意更改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航空高职院校应设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本专业的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技能操作项目开发等问题。再者,应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改变课程结构。并始终把握航空专业人才应具有航空素养、专业技能操作基本能力、航空理论基本知识这条主线进行设计航空人才培养方案。
  3.2 重视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有别于本科院校教师,在于其需要更多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注重于学生实践操作方面的教授。但目前航空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来自于航空本科院校,在理论教学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但在实践教学环节可能缺乏一定的操作经验。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鼓励新进教师到相应企业去深入的学习。其次,应积极鼓励高职院教师参加各种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推动教师队伍技能水平提高。
   再者,通过与航空企業建立积极互动的良好关系。航空企业有大量的技术工艺问题急需解决,但又苦于缺乏精力和时间去摸索,或者有时候摸索出来了也仅仅是对特定零件的加工,而没有从根本原因上去理解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无法去系统的总结归纳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而言,缺乏科研课题和与实践相关的技术锻炼。但具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技术问题。但如何去搓成这两个信息不对称的主体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需要校企深入合作的平台和高职院校的积极政策促进教师走出去政策。
  3.3 重视航空教学资源的开发
   航空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从事航空器制造与维修操作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航空素养及基本理论知识。因此,其人才培养定位与本科院校有明显的区别,这就决定了航空高职院校的教材不能照搬本科院校教材。如何开发航空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一直是一个困扰着高职院校发展的技术难题。首先,应从教材资源建设入手,以专业指导纲领为依据,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并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编写。其次,开发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来改善航空教材抽象、原理复杂等局面,如:虚拟现实、航空教学动画等。
  3.4 加强与用人企业的合作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这将有利于航空高职院校各方面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成本节约。近年来,航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互动仅仅且限于校企高层间的交流,这主要是由于政策引导不够健全。同时,促进校企合作深入进行是一个系统而专业的问题,仅仅由高层指导性的推动往往效果都不明显。这需要航空高职院校从政策激励入手,推动基层教师、专业带头人、学术委员会成员经常性的交流,从而及时有效的促进专业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教学反思。
  4 结束语
   航空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离不开课程教授质量。因此,航空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与企业俱进,深化产教融合发展,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建设。
  参考文献:
  [1]徐政坤,卢端敏,宋斌等.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06):115-116.
  [2]袁江,魏红伟.高职航空维修专业群建设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 2018,4(13):204-235.
  作者简介:周波(1989-),男,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飞行器制造技术的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4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