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的重点不再是考高分,而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创新是学生必须吸收的一种新鲜营养,在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教育;实施策略
创新是现代社会的需求,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但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忽略了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极大程度上限制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化学是实践性强的学科之一,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实现学生知识以及技能的快速提升,帮助其树立积极的价值目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提出的最新要求。新课程中明确指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懈奋斗。再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得到发挥,促进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创新教育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思维培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之中,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使学生发现实验中存在创新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创新问题的可行性,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创新思想得以有力的体现。高中化学教师要对个性想法进行鼓励,激励学生不断思考,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应用能力得以提高。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生只有正确认识化学知识后,才可以对平时所学习的知识加以正确认识,归纳总结,突出创新,对化学思想加以建立,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自主能力得以提高,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二)运用化学教学
教学来源于生活,创新同样来源于生活。高中化学教师应在教学中運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景,加强学生对化学概念以及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消除学生对化学所产生的厌倦感。教师可以罗列各式各样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以及场景,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学习特点以及真实体验,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增强学生的热情,令学生深刻了解化学知识蕴藏的魅力。这里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在备课阶段应注重教学素材的选取,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延伸至生活,打破传统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创新教学方式。特别是针对单调、抽象等不易理解的内容进行改造,从而转变生活信息为教学素材,使其更加形象化,更能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的能力,为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与信息技术结合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大脑进行刺激,使学生更快地学习化学知识,从而加深对于化学知识的认识,促进化学学习信心的建立。信息技术能够将化学中的抽象知识通过图片、视频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整个化学过程,感受化学的神奇,体验化学反应的奥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化学授课的质量,帮助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高中化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还能够调动化学课堂氛围,学生通常喜欢动态的视频,通过播放与化学实验视频,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视频上,将会不自觉地被化学实验吸引,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促使化学课堂更具趣味。例如,在进行“化学反应与热量”教学时,教师能够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生石灰加水”会使水沸腾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通过提高自身化学专业素养,加强教学创新,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应引起教师的重视,不仅仅是化学学科,也是其他学科重视培养的能力之一。
参考文献:
[1]张世春.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7):297.
[2]赵子明.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创新教育的实施[J]. 中学教学参考,2013(26):87.
[3]郁琴芳.浅议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新课程(上),2013(4):138-139.
编辑 杜元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5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