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高校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园艺植物育种学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园艺植物育种学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高素质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地方园艺特色,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及第二课堂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逐步形成了科学合理且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园艺植物育种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3-0152-03
  Abstract:Horticultural Plant Breeding wa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horticultural specialty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 order to better enable students to grasp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al skills necessary for horticultural plant breeding and meet the needs of loc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applied high-quality horticultural professionals,curriculum group teachers combined their own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and local hort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Reforms and explor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many aspects,such as Building of Teaching Team,optimizing of teaching contents,exploring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s,applying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developing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University and research,and the second course,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urriculum system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had gradually been formed.
  Key words:Applied undergraduate;Teaching reform;Breeding for Horticultural Plant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核心课之一,以现代遗传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并以自身的科学实践不断补充、修正和发展的一门创造性的学科。优质、高产、高效的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引进、选育,离不开园艺植物育种学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1]。为紧跟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快速发展,提高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农林高校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信阳农林学院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组教师充分结合学校自身专业优势和地方特色,对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逐步形成了科学合理且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
  1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精湛的教学艺术、高深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教学改革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信阳农林学院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组教师根据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相互之间团结协作,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全面提高整体授课水平和教学质量。课程部分章节内容抽象难懂、实践性强,授课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课程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从事与园艺植物育种有关的生产实践经验。如自交系的选育、配合力的测定、杂交后代的选择、育种材料的诱变等,如果教师缺乏相关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经验,就很难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透彻,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难以实现本课程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强的教学特点。为此,课程组实施“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让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派到园艺植物育种相关的企业生产一线,通过挂职锻炼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专业技术指导,不仅在生产实践中凝练出生动的事例充实到课堂讲授中,增加课堂讲授吸引力,而且也提高了年轻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此外,鼓励课程组老师积极参加园艺植物遗传育种领域的国内外教育教学、学术交流会议,到国内外重点农林高校进行访学或研修,不断提升授课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知识及理论学术研究水平等。彻底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空洞乏味的概念、理论的陈述,而是极其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深层次的领会与感悟的传授。
  2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是将传统的蔬菜育种学、果树育种学、观赏植物育种学3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而来,教学内容繁杂,教学体系有待优化。结合全国高等院校课程总学时大幅压缩的背景,课程组成员应严格把握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保持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认真吸收国内外同行的经验,将园艺植物育种学各论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有代表性的重点讲授3大类园艺作物的育种学内容,如蔬菜方面讲授十字花科蔬菜育种,观赏植物方面讲授菊花育种、果树方面讲授猕猴桃育种等丰富园艺植物育种学授课内容。授课过程中,及時补充园艺植物育种学中一些前沿、热点问题的讲述,如增加园艺植物的抗逆育种,转基因育种,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育种等。   3 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信阳周边地区的园艺植物生产现状、生态气候、消费习惯等特点融入到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与当地园艺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更大程度地服务地方社会园艺产业经济发展。近年来,信阳及周边地区特色园艺作物黄心菜、黄瓜、猕猴桃、板栗、草莓、葡萄、大樱桃等优良品种市场需求空间巨大,但在品种引进过程中,个别品种未经严格的引种试验,导致生产损失惨重。本课程将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引进或选育与地方园艺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选育或引进优良品种,完善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以满足地方园艺产业发展对新品种的需求,学生在此过程中也真正的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传统的园艺專业教学实习是将其教学实习集中安排在3~7d内完成,但是多数园艺植物育种实验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结束,再加上实习期间可能遇到的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实习效果往往较不理想[2]。将传统的集中实习教学模式根据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关键阶段改为分散的教学实习,如开设的十字花科蔬菜的自交不亲和性鉴定与选择试验,从试验材料的定植、栽培后的田间管理、套袋、2~3d后自交授粉到授粉后的管理,后期的考种等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实习过程,这样学生可以全面的掌握自交不亲和性鉴定与选择技术,实验实习效果显著改善。另外,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并向学生开放,鼓励对育种学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开展育种学相关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专业的问题,实现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统一。
  5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互联网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便于高校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使高校课堂教学得到有效补充。课题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认真总结本课程教学知识点、难点、拓展点等重点教学内容,开发园艺植物育种学“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成果[4-6].改变传统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被动式学习,将学生学习的选择权、决定权转交学生,使学生能够基于项目自主规划学习内容,掌控学习节奏,体现独具特色的学习风格和知识吸收方式,主动探求、理解和重组知识,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探索者。
  本课程教师除了利用课程网站作为师生互动交流学习的平台外,还积极利用超星学习通、课程QQ群、课程微信群,电子邮件等将授课课件,课后练习题,开展的实验实训、讨论内容等及时上传网络,方便学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也便于师生进行及时沟通。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利用互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也促进了“互联网+”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6 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学校与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产学研合作,不仅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谋求更高层次发展的迫切需求[2]。为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课程组教师积极主动与地方园艺企业联系,通过签订校外实习基地,联合制定、修改专业培养计划,开展座谈会等方式,掌握相关企业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主动创新园艺植物育种技术、开发新产品,协助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等;另一方面,邀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园艺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联合制定学生实习计划等方式,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为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7 积极开展园艺植物育种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时间进行的的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有力补充。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具有理论性相对较强、内容繁杂抽象,为了提高园艺专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程组老师专门成立黄瓜、黄心菜、菊花、猕猴桃等新品种收集与引进、品种选择、杂交种培育等园艺植物育种兴趣小组,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相关的教学科研,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所学课程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育种实践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理解掌握,并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8 结语
  通过教学改革,课程组教师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地方园艺特色、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开展产学研合作及第二课堂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培养掌握园艺植物育种学必须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应用型高素质园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俊国,李桂荣,杨鹏鸣,等.《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2:10.
  [2]刘松虎,梁本国.应用型本科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探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4):118-121.
  [3]暴卿.结合MOOC的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路径探索—以《新闻心理学》为例[J].新闻知识,2018,3:76-79.
  [4]吴维仲,关晓辉,曲朝阳.“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J].信息化建,2015,2:190-194.
  [5]赵俊芳,崔莹.翻转课堂的内在意蕴及高校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向[J].当代旅游,2016,6:105-110.
  [6]李捷,贾焕军,孙喜发.高校校园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44-45.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4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