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应用型高校重在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本会计是应用型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在会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能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特点使得其对学生的实际核算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而成本会计的内容零散、繁多、不成体系,使很多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容易混乱、一知半解,难以把所学知识点融合成整体。在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职能,在实务中学会活学活用,是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理论教学内容滞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不断延伸,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七个方面。时代的进步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使得企业要想具有市场竞争力,必须更加注重成本会计的预测、决策、分析等管理型职能。但目前包括我校在内的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其本科教学主要以成本核算为主,对成本会计的其他职能涉及较少,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全面,仅掌握单一的核算技能,综合能力不高,难以适应社会变化、满足社会需求。
2.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应用型高校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教学体系的核心环节应是实践教学。但现在的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成本会计这样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很多费用的分配方法和成本计算方法,要使学生更好掌握繁琐、复杂的知识点,离不开实践教学的支撐。但是目前我校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理论课时过多,实践课时很少甚至没有,即使有也仅仅是在教室完成假设企业习题的计算,缺乏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没有深刻的认知,理论与实际脱离,很难将众多知识点串联到一起,毕业后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应用能力差,难以胜任工作岗位。
3.课程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目前我校成本会计的授课方式还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结合多媒体通过“教-学-做”的方法单向灌输给学生,繁多复杂的计算容易造成学生不专心、不思考、被动学习的现象,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效果差。例如,对于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教师只是把五种分配方法演示一遍,学生学一遍,课堂练习一遍,整个授课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参与度低,极易降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课下独立思考与学习,举一反三的能力差,对做过的题只要稍加改动便无从下手。
4.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目前我校成本会计的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卷面成绩(70%)两部分构成,虽然考核构成比例较合理,但仍存在一些弊端,导致难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比如,平时成绩来源于作业、考勤和课堂表现,其中作业大多于课下完成,抄袭现象严重,考核结果有失公平;课堂表现多依据提问回答情况和听课情况而定,评判主观性强,标准单一,不能真正起到考核的目的。
5.任课教师缺乏相关经验。成本会计这门课程逻辑联系紧密、实践性强,教师需具有一定的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经验才能将整个课程内容融会贯通,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理解理论知识,适应未来岗位需求。但是目前的应用型高校大多数聘用的是刚毕业的研究生,不仅授课经验不足,而且没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经验,导致授课时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讲解不够透彻,学生似懂非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1.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应以企业对成本会计岗位人才的要求为导向,兼顾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等管理型职能,重新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深入性,顺应社会需求。此外,鉴于本课程的成本核算主要以制造业企业为主,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其他行业对成本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为满足时代变革,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对象上还应适当增加其他行业,扩大教学内容适用的广泛性。
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分解,科学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学习只通过理论讲授即可,但是对于各种费用的分配及成本计算方法,应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可以增加成本会计实验课时,使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充分消化理论内容。例如在校内可借助信息化技术,建设会计模拟实验室,其较强的仿真性可以使学生充分运用课堂理论知识进行实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融汇贯通。此外,还可以根据分解后的课程内容摄制经营实体视频,使学生体验完全真实的现场环境,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整体过程的核算,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加强校企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通过直观了解和接触企业“产-供-销”流程,将理论知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对接,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课程内容,进而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1)基于成果导向思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由传统“教-学-做”的灌输式思维向“学-做-教”的成果导向思维转变,以完成教学效果和满足社会未来需求为导向,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结合其实际情况和学习内容因材施教,在授课时可将课程内容分为具体任务下发给分好的小组,小组以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研究任务内容并予以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对结果进行评价并重点讲解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保证教学效果,更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满足社会未来需求。(2)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打造智慧课堂。在转变教学思维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下的在线教育平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笔者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利用“课堂派”教育平台来进行教学,课堂形式比较丰富。课前可以上传课程资源供大家提前学习,以便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听课效率;课中可以插入互动试题,让学生讨论后进行抢答,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课后对布置的作业可以提供相似度检查,从而多维度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轻松过滤搭便车行为,另外学生也可以在课下随时跟老师进行沟通和分享,及时解决学习困难。(3)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成本会计课程不仅内容多、计算量大,而且各章节之间联系紧密、逻辑性强,为使学生更好掌握成本核算流程及方法,教师在讲解时可充分结合案例进行讨论教学,实现教与学的融合。例如,在讲解逐步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时,对一个教学案例,可让学生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并比较计算过程和结果,讨论两种方法的差异和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加深理解、防止死搬硬套。(4)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即通过实物、观看视频等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在没有实践经验的前提下更好的理解。比如,在讲生产类型时,为使学生更直观的区分大量大批、单件小批以及单步骤和多步骤,可以播放发电厂、纺织厂、重型机械厂等企业的生产过程,极大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成果导向思维,以学生为中心,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融合,优质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4.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应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笔者根据课程特点,在期末考试时扩大试题覆盖面,适当增加综合型试题,使学生必须真正理解相关知识点后才能通过考试,从而达到考核的目的。在考核平时成绩时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比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提出课程问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并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在避免雷同的同时还能考核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评判课堂表现时,采用随机小测试、案例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次数等多种方式,并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考核其综合应用能力。
5.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为更好完成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观摩课和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开展培训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手段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安排青年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实地接触生产过程,了解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以便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作为一门内容繁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想使应用型高校的学生真正掌握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职能,在实务中灵活运用以满足岗位实际需求,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学现状,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强课程改革,同时学校还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平台,共同努力,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67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