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高校财务专业税收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会做账、会报税的财务人才需要量将大大增加,针对目前在税收的教学中存在学生实际申报纳税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锻造,调整税收实践教学的安排,加大教学实践软件投入力度等措施。
  关键词:财务专业 税收 实践教学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是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应用型本科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应用型高校财务专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大部分就职于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会计人员除了编制记账凭证、记账、编制财务报表等会计工作外,纳税申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美国著名会计学专家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一书中指出“很多小企业会计的目的是编制所得税申报表,甚至不少企业不是为了纳税根本不会计账。即使对大公司,纳税也是会计人员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一些企业在招聘考试和面试中也会涉及税务知识和涉税事项能力考核。
  作为财务专业必修课程——税收,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了解和掌握税收理论对于规范财务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希望通过税收理论和实务的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税收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用税收法规的相关要求的能力。掌握各种税收法规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方法。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税务处理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没有完全达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要求。
  一、税收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学生的专业引导不全面,学生不重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高考填报志愿是盲目的,学生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对所选的专业可以从事的工作范围也不甚了解。学校在学生进入大学时进行的专业介绍偏向引导学生考研究生、注册会计师等,向高层次发展,而对财务的基础工作介绍较少,大部分学生认为财务工作主要是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会计核算是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因此学生比较注重各项会计业务的处理,对会计类课程的重视程度较高,对纳税实务方面的内容不重视。
  2.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高校财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会计类课程课时较多,持续时间较长,从第2学期开始(大一下學期)一直到第7学期(大四上学期)每个学期都有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而与税收相关的课程通常只安排1个学期,理论学时64节,校内课程设计2周。存在着重会计课程,轻税务课程的现象。2周的课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通过编制会计分录,填写增值税、所得税纳税申报表;(2)综合案例讨论。课程设计集中安排在学期末税收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这个时间段还有其他课程的期末考试,因而学生不太重视课程设计。
  因为学院没有相关网上纳税申报的教学软件,实习时只能采用手工填制纳税申报表的方法,即使在课程设计时对相关报表的填写方法、主表附表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内容作了必要的解释,学生仍觉得不容易入手。网上申报对填写流程要求严格,而手工填制纳税申报表不容易看出流程,学生对于填制纳税申报表就敷衍了事,相互抄袭现象明显,实习效果较差。
  3.以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为主,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为了规范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无法因材施教,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过程,只能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的方式,有些班级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案例教学效果好,有些班级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案例教学讨论环节无法进行,仍然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被动听课,课堂上不动笔不思考.对老师强调的重点也只是用手机拍照,不主动对课程进行总结,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单个的税务问题尚能够解决,纳税筹划等综合分析能力较弱。缺乏主见和创新。
  近年来,高校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不断提升,新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任何商业社会的经验和经历,老教师也少有社会实践的机会,教师们对企业经营过程了解的途径较少,教学案例与企业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有些案例是为了教学而设计,对学生的没有吸引力。
  二、改进措施
  1.创新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锻造。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成为现实,教育成为伴随人的一生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中小学阶段因为升学的压力.只能按照升学的要求,跟着老师被动地听课、被动地完成作业。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这种惯性学习思维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校正学生的学习方法。
  从财务专业的职业规划以及社会需要等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社会‘的发展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良好的道德素养,对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内部控制能力、熟练掌握会计法规及国内国际会计标准的能力、内外协调的能力以及不断创新的精神都是企业希望财务人员具备的能力,也是学生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建立开放式教学形式,借助互联网将企业经营的过程引入课堂,为学生课前预习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在教学安排上可以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课时,增加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调整税收实践教学的安排,加大教学实践软件投入力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校税收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完成税收理论课程后进行的一次集中的综合实训。因为期末有大量的课程考试,挤占实习的时间,影响了实习的效果,因此可以将2周的集中实训调整为2个部分,完成流转税、所得税理论课程后安排1周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实习,完成所有理论课程后再安排1周综合案例讨论实习。
  从2017年开始,我校财会的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组队参加了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主办的“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这个大赛是组委会为配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贯彻教育部有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总体要求进行的。参加比赛的同学反映网上企业实景模拟经营形式的比赛。是从一个CFO的角度去审视企业的运营、财务、管理、涉税等多项企业活动,在企业实操中锻炼多方面能力。如决策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税收筹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即使到企业的毕业实习,也没有这么全面体系,这种比赛让他们受益匪浅。
  目前“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是以学校名义报名组队参加,只有个别学生可以参与,对于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学校可以通过加大教学实践软件投入力度,改变这一现象。现在企业纳税都可以进行网上申报,实习中如果可以通过模拟网上纳税申报,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从抄税到最后完成税款缴纳的所有流程,对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将有很大帮助。如果能够对学生分行业、分经营业务进行实训。将对学生以后就业带来更大的优势。
  3.给教师提供更多实践能力提升的途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改善大部分教师社会实践经历较少的尴尬;学校投入资金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每学期给学生上课或做讲座时,要求教师也参与,作为年终考核参考;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行业的论坛,及时了解行业的变化、需要,把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师生共同研究。
  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教改试验。在申报教改课题时,不设置申报年龄、职称、学历的门槛;对教改课程成果进行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
  赛教结合也是提高教师实践经验的一条途径,除了鼓励教师组队走出校门参赛外,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到校组织比赛,既可以锻炼学生能力也可以提高老师经验。
  三、总结
  应用型高校财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教育新理念,准确进行教学定位,培养理论知识扎实、会做账、会报税的财务人才;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和技能,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45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