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安新型都市渔业发展思路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水生态文明的深入推进,西安市渔业生态功能得以彰显,但与此同时,传统渔业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面对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西安渔业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摆脱瓶颈,走出一条新型都市渔业发展之路,成为了这一时期当地农业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西安在科技、信息、市场等方面具备诸多优势,西安渔业必须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循序渐进,积极拓宽渔业内涵与功能,通过“稳定养殖规模和吸引从业人员,转变增长方式,调整养殖品种和产业结构,拓宽服务功能,挖掘发展潜力”5个着力点推动西安新型都市渔业发展。
  关键词:新型都市渔业;发展思路;西安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3-0101-03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fishery is highlighted.At the same time,the development of tranditional fishery economy is restricted.Facing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new period,Xi′an fishries should seize the right opportunities,exert its advantages,get rid of the bottlenecks,and find a solution in the fishery development,it has become a major research topic for local agricultural workers in this period.Xi′an has many advantages in technology,information and market.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modern agriculture,Xi′an fishery must broaden the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 of fishery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demand,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Xi′an new-type Urban modern fishery through “stabilizing the scale of aquaculture and attracting young professional farmers,changing the mode of growth,adjusting aquaculture varieties and structure,broaden the functions of service and tapping the potential”.
  Key words: New-type Urban modern fishery;Development ideas;Xi′an City
  西安漁业发展历史悠久,《诗经》曰“文王灵沼,于韧鱼跃”,记载了西周文王姬昌以民力为台为沼,在灵沼中蓄水养鱼,开创了我国古代最早有文字可考的人工池塘养鱼的先河,奠定了我国古代悠久辉煌的渔业发展史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从周秦至隋唐,古长安渔业技术先进,兴旺发达。唐代以后至解放前夕,西安渔业日趋萎缩凋零。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西安渔业步入了快速恢复的发展阶段。随着水生态文明的推进,渔业生态功能得以彰显,但与此同时,渔业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面对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西安渔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积极融入西安战略和发展大局,大力发展新型都市渔业,走出一条解决当前供给侧矛盾和突破发展的生态之路。
  1 西安新型都市渔业发展的基础
  1.1 养殖现状 据统计,西安现有养殖户820家,养殖面积1170.94hm2,其中水库养殖面积310.624hm2,滩涂养殖面积69.374hm2,湖泊池塘养殖面积790.954hm2,渔业产量1.3707t,年水产品消费量15万t,年产苗种4.58亿尾,产值37445万元。其中,养殖产量95%以上为鲤草鲢鳙鲫,特种养殖品种有:罗非鱼、淡水白鲳、虹鳟、金鳟、鲟鱼、红螯螯虾、罗氏沼虾、丁鲑、淡水鲨鱼、大鲵、鲈鱼,水生植物有莲藕、观赏莲等。
  1.2 发展机遇 2004—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聚焦“三农”的机遇、西安建设全国第3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机遇、“一带一路”发展机遇、西咸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机遇、资源环境压力和市场需求增长双重压力夹逼的机遇等。
  1.3 区位优势 西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重要的城市。
  1.4 条件优势 (1)人口条件:2018年末,西安常住人口1000.3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4.01%。(2)气候条件: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养殖季节晴多雨少、水源水质较好。
  1.5 资源优势 西安地下热水资源储存较为丰富,全市年消费水产品约15万t,拥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丰富的专业技术资源,对后备从业人员吸引优势较佳。
  2 存在问题
  2.1 效益问题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水产品消费量下滑明显,养殖规模萎缩严重,传统养殖效益低下。
  2.2 结构 (1)养殖结构:养殖品种单一,结构雷同,养殖方式落后,名特优产品养殖比例小,产业化水平低。(2)人员结构:绝大多数渔民年龄偏大,资本积累低,文化素质、经营能力有限,经营主体仍以分散经营为主,承包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2.3 环境 养殖水域外源性和内源性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水域环境恶化、资源衰退现象日趋严重、养殖病害频发、生产成本上升和产品品质下降。
  2.4 行业 西安都市型渔业面临产业比重低、水资源短缺、养殖水域萎缩等问题,行业整体创新意识较差(个体有创新),管理部门超前引导力度较弱,养殖环节开放程度低,综合挖掘潜力不够,健康养殖认识层差不齐,配套技术研发跟不上行业发展节奏等。
  3 对策建议
  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西安渔业行业实际,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坚持以城市化、生态化为基本动力,依托资源、科技和服务优势,按照功能定位、融合产业、服务城市的方向,不断增强产品保障、生态休闲、科技示范等功能,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努力把渔业打造成促进生产、建设生态、打造宜居、服务生活的新型农(渔)业产业。具体建议通过“稳定养殖规模和吸引从业人员,转变增长方式,调整养殖品种和产业结构,拓宽服务功能,挖掘发展潜力”5个着力点,逐步将传统的发展模式调整为以下优化模式,助推西安渔业在与农业其它产业竞争中率先进入转型升级的2.0时代,通过提质增效和融合发展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协调统一的总目标。
  3.1 养殖品种“50∶30∶20”优化模式 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是陕西省省会,在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水产品消费升级需求和供给侧改革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大力发展附加值较大的养殖品种并按照《西安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形成区域化的优势产业布局。综合西安市养殖现状和消费特点,建议按照“50∶30∶20”优化模式调优养殖产品结构。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在满足一般性消费、休闲渔业、增殖放流等大宗淡水鱼类基础上,把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和其他观赏水生动植物种养殖分别逐步提升到30%、20%种养殖规模。对照国内先进的发展经验,名特优养殖规模的扩增需要深化养殖环节的开放合作,大力吸引外地养殖企业到西安投资特种水产品养殖,带动本地养殖企业(户)转变传统养殖观念和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提升观赏水生动植物养殖规模,建议采取“基地+水族店+市民”直营或“订单渔业”的方式推进,适度扶持较高品质的观赏型渔业产业,满足不同群体对水族观赏和水环境工程消费升级的需求,丰富渔业服务内涵,提升渔业服务水平,稳步拓宽产业链条。
  3.2 养殖方式“50∶30∶20”优化模式 目前,西安市水产养殖方式主要为池塘和湖库传统养殖,设施化养殖规模小,生态型渔业养殖模式基本停留在试验推广阶段。西安市水产养殖规模虽然萎缩,但人工湿地河湖面积每年激增,预计到2020年,全市生态水面将达到0.51万hm2。与此同时,新建湿地河湖生态问题呈多发趋势。西安渔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也应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突出发挥渔业水生态修复和赋予水生态灵动等不可替代的功能,阶梯式发展人放天养式的生态型、观赏型、娱乐型渔业,实现渔业生态和社会服务的双重公益价值。综合我市养殖基础条件和绿色发展理念,建议按照“50∶30∶20”优化模式强化基础设施改造,利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传统渔业,引导养殖方式转变,生态优先,逐步将传统“增量增收”的养殖方式(拼资源、拼消耗的发展方式)转变为“提质减量增收”(绿色发展方式)的养殖方式。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对传统池塘养殖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使改造升级版的“三化”(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池塘达到50%甚至更高,同时,将设施化养殖模式规模(如,水槽体养殖、渔光一体、温棚养殖、加工业等)和生态渔业养殖规模(含配套生态处理和其它生态水面)分别提升到30%、20%。通过优化引导调整,改善渔业基础设施(含水处理设施)条件、提升产业层次,助推西安渔业加速转型升级,为都市提供现代化的農业示范样板,全面融入大西安发展战略。技术成熟后将最新成果应用到全市0.51万hm2的生态水面,推动城市宜居、渔业功能拓展和生态环境优美的协调统一。
  3.3 从业人员“50∶30∶20”优化模式 当前,全市水产养殖户820户,既有专业大户、渔民合作社、渔业企业,也有个体经营、且大多为小规模个体分散经营;统计渔业人口3456人,大多数人员年龄偏大(50岁以上),创新意识较差,接受新事物缓慢,综合能力偏低。“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赢发展成为全国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抓手之一。为了进一步激活主体、激活市场,建议通过出台更多举措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渔)业创新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健全服务功能,吸引年轻人进入农(渔)业行业,按照“50∶30∶20”优化模式调优劳动力要素配置。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等,将原有行业主体(50岁以上)优化到50%或更低,留住一批拥有较高素质青壮年农民从亊农(渔)业(或有关创业),吸引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激发行业发展潜力,使青壮年乐于进入农(渔)业行业,并逐渐成为新型都市渔业的主力军,稳步将30~50岁、20~30岁从业人员比例分别提高到30%、20%或更高。通过优化引导调整劳动力要素配置,逐步培育出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和成熟的社会化服务主体,形成一支高素质年轻化的农(渔)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增强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全面培育新型职业农(渔)民。
  3.4 休闲渔业“50∶30∶20”优化模式 “十三五”以来,西安市休闲渔业呈现出发展加快、内容丰富、产业融合、领域拓展的良好势头,也存在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规模普遍较小、入行门槛低、低水平的重复和盲目扩大现象较为普遍、与其他社会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但是潜力巨大。全市休闲渔业现有水面约490hm2。为了发掘和拓展其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新业态形成,避免盲目扩大,减少低端型同质化恶性竞争,建议按照“50∶30∶20”优化模式推动休闲渔业调优产业结构。“50”为一般型的休闲渔业规模比例,即将现有常规(低端型)休闲渔业规模比例逐步调整为50%的水平,满足大众化的消费需求。“30”为特色休闲渔业(品种特色、垂钓特色、旅游特色、服务管理特色、亲水娱乐或混合型等)规模比例,即将具有自身特色的休闲渔业(中端型)规模比例发展到30%的水平,满足较高需求的消费群体。“20”为其他综合性休闲渔业的规模比例,即将具有传统文化底蕴或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休闲渔业(高端型)规模比例发展到20%的水平,突出本地文化灵魂,挖掘传承古长安渔业文化,提升传统文化品味,增强特色产品的时代感和竞争力,努力打造西安高端型休闲渔业的品牌,满足具有更高精神和物质双重消费群体升级的需求。通过优化引导调整,西安逐步形成“低端-中端-高端”差异性(分别制定“三端”标准)休闲渔业,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渔业产品及其文化休闲生态的需求,服务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高休闲渔业在社会生活中的整体地位,培育壮大整个产业。   4 结语
  西安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西安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它是行业发展和培育壮大的基础,也是积极发展新型都市渔业的开局。西安渔业规模虽小,产业比重低,但发展基础较佳、资源条件较为成熟,渔业内涵和功能不可或缺。新型都市渔业的目标是推动渔业的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渔)民全面发展,符合大西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农(渔)业及其内涵功能的发展定位。从4个优化新模式方面为西安新型都市渔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突出了生态功能,侧重于供给侧改革,各模式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和相互促进。只有全面系统优化升级传统渔业发展模式,才能切实增强发展的内动力,不断开拓新型都市渔业发展的新境界,真正实现“小产业,大功能,小行业,大作为”。
  参考文献
  [1]蒋佳佳,刘广东.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方式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229-231,255.
  [2]孙吉亭,王燕岭.澳大利亚休闲渔业政策与管理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太平洋学报,2017,25(9):78-85.
  [3]王秀娣.我国发展现代渔业的问题和对策[J].农家参谋,2017(9Z):20.
  [4]王宾等,北京市房山区都市型现代渔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北京水产,2014,02.
  [5]鱼小民.发展现代渔业正当其时[J].海洋与渔业,2017(7):66.
  [6]廖静,李易珊.聚焦渔业供给侧改革广东大力推进現代渔业[J].海洋与渔业,2017(9):40-41.
  [7]本刊讯.信息化全面支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行动正式启动——农业部首次召开渔业信息化高峰论坛[J].中国水产,2017(10):9-10.
  [8]刘璐璐.发展现代渔业的对策建议[J].纳税,2017(31):198.
  [9]杨云贤,覃普,杨建敏,等.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渔业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106.
  [10]张龙,程晓仙,肖长坤,等.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改革方向[J].科技和产业,2018,18(07):36-40.
  [11]李惠.关于天津市津南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7,23(10):35-38.
  [12]邓万里.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J].当代贵州,2016(38):17.
  [13]何川,朱文君.都市型现代渔业背景下的北京观赏鱼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水产,2012(4):34-36.
  [14]李武歌.西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7(3):25-26.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48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