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思想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之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并且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语文作为小学重要的学科之一,学生必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變传统的“应试教学”思想,突出语文课本内容的趣味性,根据对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课题,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中既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其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创新
一、强调语文词句练习,培养其阅读能力
语文学科教学重在阅读培养,所以在课文阅读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不断的理解文章中词语和句子,这些优美的词语和段落是组成一篇优美课文的重要结构。因此学生只要充分理解段落含义和词语意思,就能够充分理解作者文章中潜在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中心思想。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词语含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优美的语句,运用在语文写作当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所开展的词语训练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
注重“学习”和“运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前仅仅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默读一遍,学生虽然把文章整体内容都简单进行了解,但是对作者的写作用意和传达的思想情感,文章整体的内容结构以及优美的语句分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学习”和“运用”巧妙结合起来,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可以把文章中饱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从而使得学生在文章阅读中能够更好的理解。而在阅读之后,要懂得如何运用阅读技巧,把握课文知识素材,为日后学生在课文阅读和写作中体现重大作用。
教师应该在文章阅读中,巧妙融合课文阅读和理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理解文章涵义。语文课文中常用到的基本词语,教师可以通过写作和交流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加以应用,培养其实用意识。而一些优美的句子形式和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加深学生印象。有些词语学生很难理解,但是有些语句结构复杂的,则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和比较,利用多样化的引导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突出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例如,文章《生命的礼物》阅读理解中,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母亲的话“……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的意思是什么?这时,学生对于该段落的整体大意无法做到正确的理解。作为教师,应该着重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以段落结构和文章整体大意为基础,充分表述了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潜在的意思是母亲也在自己死后捐赠自己的器官。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创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过程中既要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学校情况,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枢纽,体现出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关系。学生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能够充分了解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之情,在课堂中能够被得到尊重、信任、理解和包容等情感认识,学生在受到教师的激励和肯定,更能够培养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被点燃出探知的欲望,激发自主学习热情,从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文《故乡的“水墨画”》中,教师首先让学生用心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和美丽,想象满塘的菱叶和采摘菱角时的欢乐情境,再组织学生根据对故乡生活中情境描述与课文中作者眼中的故乡情境进行对比,分别让学生在文中寻找出每一段介绍故乡的内容含义。如第一段讲述故乡长满菱角的池塘在作者眼中看似大大小小的水墨画;第二段讲述初春时故乡的池塘便出现了勃勃生机,一过“黄梅”后,菱角就挤满了池塘,菱盘上缀满的小花;第三段讲述了采菱女“头朝菱”时的情境,第四段讲述了采菱时节,家家户户都飘满了菱香,第五段讲述了作者想象自己也加入了采菱队,边采摘边品尝故乡的菱角。在活动中,学生通过理解和分析,充分概括了每一段的写作用意,并且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向教师请教,体会词句意思,想象着课文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眼中故乡别的美丽景色,从而提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注重学生课堂的主体性,提高他们语文应用意识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许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应试”教学方式,教师在黑板上传授知识,学生在下面记笔记,问题引导时,学生不会的就不做声,想回答的就举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教师一概不知,这种种现象表明了许多学生还未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中心思想,课堂中学生才是学习者,占据课堂主体地位,而教师是课堂的传授者,是辅助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应该分清楚什么是课堂主体地位,什么是主导地位,根据对学生学习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精心设计多元化的语文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大意,利用阅读来感受作者的写作用意和情感,突出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语文应用意识,许多教师认为这种方法过于创新,认为小学生没有较强的自制能力,不能较好的控制课堂和教学效率等问题,其实不然,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就是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从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能力。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讲解中,教师可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内容,从自己对生活中的亲情的理解,感受作者写作的用意,另外根据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程度,教师可提出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本文在描写父亲的时候,曾多次写到其他“孩子的父母”以及警察的言行举止,那么这种描写方法是什么?在文章中利用这种描写能够体现什么样的好处?说一说有关地震的谚语?通过提问的方式既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能够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懂得自我思考和分析,利用所学习的语文知识技巧,从而就得出正确的结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四、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越来越多的学校都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展开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采用PPT制作、视屏演示和动态图片等教学工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课堂积极性,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得语文知识更直观、准确的传递到学生眼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语文课文中大多数为词句和句子理解,长期以往,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现象,开始对语文学科失去学习兴趣,而利用多媒体PPT和视频播放的形式,使得原本乏味的文字变成有趣的画面,学生对于动态的图片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反而更愿意接受新知识,巩固知识基础。如课文《黄果树瀑布》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黄果树瀑布的样子,学生对黄果树的样子具有一定的印象之后,才能够更好的与课文中对黄果树的描述有效结合,促进学生课文理解能力的提高;如《草原》课文中,教师通过视频的形式播放草原的景色,以及在草原上的动物和植物特点,再与课文中草原景色进行对比,促进课文理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5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