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德彪西《贝加莫组曲》之《帕斯比耶》中“帕凡舞曲”与“帕斯比耶”的舞曲曲风交融性分析

德彪西《贝加莫组曲》之《帕斯比耶》中“帕凡舞曲”与“帕斯比耶”的舞曲曲风交融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对“帕斯比耶”舞曲和“帕凡舞曲”曲风风格的特点分析,解析了德彪西早期创作的《贝加莫组曲》第四首小曲《帕斯比耶》中舞曲曲風的交融。旨在为研究德彪西、研究印象主义早期钢琴作品、以及为这部作品的演绎者、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个相对完整、全面、综合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德彪西;《贝加莫组曲》;帕斯比耶;帕凡舞曲;交融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在1900年一个较早的德彪西的这部组曲版本介绍中,《贝加莫组曲》的四首小曲被命名为《前奏曲》《小步舞曲》《惆怅中的漫步》《帕凡舞曲》。但是在1904年,在德彪西自己的作品介绍中,《贝加莫组曲》被宣布只有三个乐章,分别为《假面舞会》《萨拉班德舞曲》和《欢乐岛》。最终在1905年6月,《贝加莫组曲》被出版,这个时候,四首小曲才被最终确定为《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和《帕斯比耶》。可见,在《贝加莫组曲》中,德彪西曾尝试过多种将自己同时期或稍后一个创作时期的一些其他钢琴作品编入这个组曲。最终确定下来的四首小曲,与1900年《贝加莫组曲》介绍中的四首小曲相同。但是有两首小曲曲名发生了变化。如果说将《惆怅中的漫步》改名为《月光》是为了贴合“贝加莫”这个主题的需要,情有可原。可是第四首《帕斯比耶》曾经被命名为《帕凡舞曲》,值得我们详细推敲,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楚地探究出德彪西在《贝加莫组曲》中所尝试的舞曲曲风交融。
  一、传统帕凡舞曲曲风与帕斯比耶舞曲曲风风格特点的介绍
  帕凡舞曲始于16世纪初欧洲的宫廷舞蹈音乐,又名“孔雀舞”。其主要特点有:(1)音乐缓慢,舞步十分庄重;(2)乐曲通常为2/2拍,由许多对双人舞者组合成列队进行演出;(3)每一首帕凡舞曲,都有明确的固定持续八分音符跳音的伴奏音型;(4)主旋律的旋律感很强,且均为长线条旋律(图例1)。
  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悼念公主帕凡舞曲》与福列的《帕凡舞曲》。
  帕斯比耶舞曲源于法国民间水手之间,16世纪后期由街头的流浪舞蹈艺人传到巴黎,并在宫廷流行起来。其主要特点有:(1)音乐活泼而热烈;(2)乐曲通常为3/8拍为主;(3)速度快;(4)旋律以三小节为一个乐句,这最为特殊(图例2)。
  巴赫的《德国组曲》里就有典型的《帕斯比耶》作品。
  二、传统的帕斯比耶舞曲与帕凡舞曲的异同
  我们来看《贝加莫组曲》中的《帕斯比耶》,不难发现,这首《帕斯比耶》同时具备了帕斯比耶舞曲与帕凡舞曲的特征,却又不尽相同,这真是一种舞曲曲风的交融,这种交融性也显示出了印象派音乐曲风模糊性的特点。这首《帕斯比耶》的特点有:(1)四拍子,与帕凡舞曲相同;(2)速度快,与帕斯比耶舞曲相同;(3)伴奏音型与帕凡舞曲一致,但伴奏音型并不具备一致性,在韵律上时常做变化;(4)旋律线条时长时短,时而与帕凡舞曲类似,时而与帕斯比耶舞曲类似。
  因此可见,《贝加莫组曲》的交融性还体现在这部作品中舞曲风格的交融。
  《贝加莫组曲》以组曲形式创作,作品的创作与出版时间跨度之大,早期德彪西的生活阅历也决定了这部作品的复杂性与交融性。通过第二章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部作品内容性交融的一些结论。
  1.“贝加莫”这个标题的含义十分模糊,具有印象派的不确定性,说法不一。可能来自于魏尔伦《月光》中“去参加欢畅的假面舞与贝加莫舞”之句中的贝加莫舞,也可能来自于德彪西访问过的意大利贝加莫地区。无论“贝加莫”的出处是地名还是源于诗作,它都是这个组曲的标题。标题性本应当作为确定加强音乐体验的方式,德彪西却在取名上故意模糊化,体现出了其早期作品内容的交融性。
  2.这首组曲在内容上同时具有古组曲与浪漫主义组曲的特点却又不尽相同。
  3.在《帕斯比耶》中,德彪西达到了一种帕斯比耶舞曲与帕凡舞曲曲风的内容性交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1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