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美术,是让世界变美的技术。美术是艺术学习的必修课程。高中美术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多样的美术实践,丰富体验,增强感知,加强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发展审美能力,提升人文修养,培养美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提升高中美术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与人文价值。本文阐述了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希望能与业界同仁共勉。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美术;教学提升
【中图分类号】G 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8-0091-02
高中美术课程,与基础教育相比,是更高层次的美学教育。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要求构建具有时代性、选择性、发展性的美术课程体系,拓宽美术视野,引导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强调体验学习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倡多元化质性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美育课程价值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搭建艺术展示的平台,培育学生的美术理想,提升美术能力,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1.高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1)激发想象,培养艺术鉴赏力
美术是具有人文性、实践性、社会性的艺术门类。含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美术欣赏是一种接受美术作品的过程,在玩味、尝试、理解的过程中产生美好的视觉和情感体验。美术欣赏也是再想象和再创造的过程,需要在时间、空间和情感上与作品融合,才能由表及里的理解作品的艺术内涵,领会作品的真谛,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愉悦的体验。美术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与自然、社会与生活密切相关,是对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折射。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作者的人文背景和创作理念,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了解客观世界和社会现实,激发学生对美的意念和向往,加深对社会美、自然美的感知,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2)丰富内涵,塑造健康人格
德育及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另一种诠释,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关系,陶冶情操,提升生活品质;美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传承,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了解社会与美术的关系,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和尊重多元文化的理念;美术创作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是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美术作品是内心情感的表达,可唤起心灵的共鸣,到达心灵休憩的港湾,塑造健康、平衡的心态;美术作品对祖国文明的歌颂,有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艺术观。领略祖国优秀的艺术作品,感受祖国艺术魅力,可激發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美术是对理想的追求,是对心灵的洗礼,可净化心灵,建立正确的审美情绪和观点,塑造健康人格。
2.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1)提升自我,树立现代美育课程观
美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培养有文化、有素养、有道德、有能力的现代化人才。高中美术课程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强调通过实践、体验、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育美学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高中美术课教师应加强文化修养,提升人文内涵,成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先行者。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重建现代美育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与学生观。通过美术教学,体验作品产生的过程,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与素养,引导学生参与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交流,培育学生学习美术、热爱美术的情趣,发展学生的感知与思维能力,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活泼、全面发展。让美术教师真正成为美的发现者与传递者。
(2)师法自然,发展学生的美术思维
艺术讲究师法自然,博采众长。以自然为师而效法。这里的自然,不仅是指自然界的万物,还包括在社会生活中所呈现的自然状态。在美术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与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领悟创作的精髓与宗旨,领略各种本真的美。因为对自然万物的感知不同,我们不能判定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作品与法国印象派作品孰美,也不能确认东方的绘画艺术优于西方的波谱艺术,但是不同的艺术形式是相通的,都包含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生命的真诚。美术作品贴近生活、源于自然,是对客观世界和自然万物的真实写照。所以,美术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所处的社会阶段,了解其与自然生活的联系,了解为何而画作,画作是为何?从现实世界中汲取养分,对美进行传承、创新与发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3)多样教学,提升美术课堂的魅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重构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美术课程是美的传承和展现的学科。教师应改革传统的几本书、几张图的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提供更多的开放性艺术资源,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文明。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各种图片和视频,对学生形成鲜明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将美术、音乐、文字和语言完美融合,创设情景交融的情境,引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使美术课堂更生动、更轻松,更富交流性、研究性、联想性和创造性,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丰富体验,积极参与艺术活动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在体验、实践、探究的基础上,加强美的感知和理解,发展美术思维,提升美术修养,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美术课外活动,创设艺术展示的平台和空间,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热情,增强美术学习的勇气和自信心,丰富创作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理想和标准。首先,在课前,教师可让学生阅读美术名家的相关书籍,了解他们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历,引发学生对其作品的感悟和理解,更好的领会作品的内涵;其次,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的美术比赛活动,大胆的走出去,体会美术之美感,扩大视野,增强艺术的价值认同和体验认同。最后,可组织学生郊外写生,走进自然,体验自然,书写自然,扩展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提高绘画能力,激发热爱生活和自然的美好情怀。
(5)多元评价,提升美术赏析水平
素质教育新课标倡导三大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强调教师的成长,重视以学定教。美术教学价值,是通过评价制度来体现的。现代科学的评价制度,要求以学生的情绪、参与、注意、思维、生成状态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项化、评价层次丰富化、评价手段多样化。高中美术课程,应结合教学现实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以生活化、人性化、发展性、激励性、指向性为原则,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印证,关注评价过程,重视评价结果。培养学生的美术感知力与展现力,发展美术思维与技能,提升美术修养与赏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洁.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甘肃教育,2019(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3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