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皖北美好乡村绿化现状调查及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随着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绿化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皖北地区美好乡村的绿化现状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调查后,总结其优缺点,为以后美好乡村绿化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美好乡村;调查;评价
  [中图分类号]TU985.128 [文献标识码]A
  皖北主要指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地区,共六个地级市,分别为: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阜阳市、淮南市、蚌埠市,属于中原文化区,是淮河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密集,以农业为主,工业水平比较低,人均纯收入水平低,属于不发达地区。皖北地区显著的特点是聚族而居、一族一姓。其次该地区水资源比较紧缺,因此在乡村绿化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水的限制。
  按照《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的相关规定和对皖北实际情况的综合考虑,将皖北美好乡村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改造提升型乡村。指乡村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相应的范围和一定的基础设施,周边具有满足扩建需求的用地。在原有基础上健全基础设施,美化环境,使周边零散居民点逐渐集中,推进乡村建设。
  (2)拆迁新建型乡村。指因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和乡村安全需求,必须实行整体拆迁的乡村。新建乡村按照新型社区标准进行建设,做到乡村安全、布局合理。
  (3)旧村整治型乡村。指配套设施不全但近期不能拆迁的乡村,有计划地进行危旧房改造来改变乡村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等。
  根据以上分类,本文将选取皖北美好乡村中部分典型乡村进行绿化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查地点如下表:
  1 改造提升型乡村绿化调查
  1.1 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南山村绿化调查
  1.1.1 概况。南山村位于风景美丽、景色宜人的淮北南山生态区,占地2420亩,人口4064人,寿桃、杏、紫薯等农产品种植面积近万亩。该村生态环境较好,地下水资源丰富,瓜果四季飘香,邻里有爱,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该村自从建设美好乡村以来,实施进军荒山、精品园林、蓝天碧水等生态工程,大力推进“汉韵水街”、梅园、杏园、桃园等建设,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1.1.2 绿化现状。该乡村位于南山生态区,原有绿化基础较好,植被丰富。通过环境整治,在村内原有自然水系周围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汉韵水街”,力求打造皖北的“江南水乡”。
  1.2 淮北市烈山区榴园村绿化调查
  1.2.1 概况。榴园村位于龙脊山脚下,全村2900人,土地面积2857亩,以石榴生产为主,种植面积近8万亩,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特种养殖、休闲旅游等特色经济。榴园村联合发展乡村旅游,重点在环境整治、完善设施以及突出文化内在上下工夫,突出“新汉风”建筑风格,一户一景、精雕细琢,完成风貌改造;实施绿化、硬化、亮化、排水、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基础设施改造,古老的小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1.2.2 绿化现状。通过改造该村绿化现状良好。道路系统比较完善,路两边有花草点缀其间。庭院内外都种植了石榴,使整个乡村都融在石榴丛中,着重以保护该村特有的自然景观来美化乡村。
  1.3 萧县白土镇费村绿化调查
  1.3.1 概况。费村距萧县县城15公里,与天门寺景区隔路相望,距皇藏峪森林公园5公里。该村下辖3个自然村,共计4880人,土地面积7850亩。倒流河穿村而过,水面约一万五千平方米。该村依靠优美的生态环境,大力绿化美化环境,力求做到“凡土必绿”,努力建设宜居宜游的新环境。
  1.3.2 绿化现状。该村整体绿化较好,绿化率可达到40%以上。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美丽的费村颇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
  1.4 砀山县葛集镇白腊园村绿化调查
  1.4.1 概况。白腊园村位于砀山县葛集镇北部,自然村14个,人口7320人,面积1.3万余亩,其中油桃近五千亩。该村的特色产业以油桃、银杏树生产及销售为主。在建设美好乡村的过程中,白腊园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在乡村绿化美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4.2 绿化现状。该村整体绿化较好,绿化率可达到40%以上。由于该村起步早,对于绿化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指导原则,所以绿化效果有些杂乱无章。
  2 拆迁新建型乡村绿化调查
  2.1 泗县瓦坊乡王集中心村绿化调查
  2.1.1 概况。王集村位于泗县瓦坊乡,规划人口约为5800人。新区内按照“11+5”的要求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设施齐全便于群众生产生活,基本实现了村容整洁的目标,彻底改善了农村环境。
  2.1.2 绿化现状。村内房前屋后及庭院绿化较好,根据实际情况,营造小果园、小菜园等乡村绿化效果,具有比较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但绿化树种单一。
  2.2 砀山县薛楼板材加工园神湖中心村绿化调查
  2.2.1 概况。薛楼中心村位于砀山县城南,人口2416人,耕地面积3840亩,共6个自然村和一个国营苗圃场。该村的特色产业为板材加工、木质工艺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并通过土地综合治理、土地流转等方式成立了神农、源旺等十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三千余亩速生丰产林规模经营,不仅创造了平原林海的生态效果,也为特色產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2.2.2 绿化现状。绿化景观突出现代城市气息,整体绿化效果一般,绿化率可以达到30%,部分沿河绿化景观有待加强。
  2.3 利辛县马店孜镇双沟行政村集美水寨中心村
  2.3.1 概况。集美水寨中心村地处西淝河畔,是由3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合并的中心村,总人口9816人,总面积2万多亩。经规划后该中心村面积为1533亩,容纳村民2454户,目前,新村各项建设正在稳步进行当中。   2.3.2 绿化现状。该村绿化景观设计偏重于现代城市绿化景观,硬化面积比较大,并且大量运用草坪营造疏林草地景观。
  2.4 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绿化调查
  2.4.1 概况。十河镇大周村原有14个自然村,人口3100人,全村面积6308亩,后经土地整合,将原有的七个自然村合成大周中心村。该新村规划设计260亩,人口1600人。目前,大周新村已经基本完成各项公共设施建设工作,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村容比较整洁。
  2.4.2 绿化现状。村内大部分面积已经绿化,绿化空间有限,村内整体绿化率不高。
  3 皖北美好乡村绿化调查总结
  通过对以上美好乡村示范点的绿化调查,根据实际情况,总的来说,由于皖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各地美好乡村绿化现状良好,有待加强。具体情况如下:
  改造提升型乡村绿化:这类乡村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建设最初没有经过规划设计,全凭自然发展起来的乡村。特点是房屋聚集,道路狭窄,没有充足的公共绿地空间,绿化面积小、条件差、难度大,各项绿地指标等不满足条件。
  拆迁新建型乡村绿化:这类乡村主要因近年来城镇建设和乡村安全需要,必须进行拆迁新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乡村,一般有较为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乡村绿化齐全,具有生态环保性和皖北特色。但有的乡村本着节约土地的要求,规划中并未留有足够的绿化空间,从整体上看没有什么绿意。还有的乡村盲目模仿城市的绿化形式,不遵循生态发展规律,注重形式主义,造成原有乡村风貌的丢失,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可言。
  4 皖北美好乡村绿化景观评价
  4.1 皖北美好乡村绿化功能成效
  4.1.1 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遮阴纳凉、阻滞烟尘等,因此良好的绿化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防风固沙、降低太阳辐射等,从而有效改善乡村的小气候。
  4.1.2 结合生产,创造经济效益。乡村绿化不应只追求景观效应,还应结合生产如:公园绿化种植用材林、经济林、果树林等,这样即美化了环境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不仅提供了安全健康的生产地点同时还为农村经济发展营造了好的外部环境。
  4.1.3 促进乡村文化生活,创造社会效益。在乡村绿化中利用休闲绿地吸引村民进行户外活动及休闲娱乐,不仅使广大村民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还满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丰富村民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
  4.2 皖北美好乡村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缺乏科学的设计规划,绿化模式选择不恰当。据调查,很多乡村的绿化设计没有经过系统的规划,缺少整体性和计划性;盲目采用城市绿化设计,使得乡村绿化没有特点。
  4.2.2 注重硬件设施建设、轻绿化。一些乡村对于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比较注重而且资金投入大,而對于乡村绿化工作,由于它的各种效益见效比较慢,所以很多乡村并不是很重视,把它作为附属性后置工作,绿化态度不积极,最终致使资金不足。
  4.2.3 绿化树种选择缺乏特点。现阶段大部分乡村绿化仅限于简单的林业绿化层次,树种选择盲目跟从,不考虑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造成绿化效果千篇一律,没有辨识性。
  4.2.4 绿地管理机制不健全。所谓“三分靠种,七分靠养”,许多乡村绿化仅仅停留种植阶段,没有后期管护,养护质量低,出现树木“年年种树,年年不见绿”的现象,缺少有效的组织财力和人力进行绿化的专业管护。
  4.2.5 资金筹措难。由于农村村级经济发展水平低,又不平衡,许多村想搞绿化没资金,资金问题是发展乡村绿化的一个瓶颈。
  [参考文献]
  [1] 薛媛.皖北美好乡村绿化景观设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
  [收稿日期]2019-0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9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