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中,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很重要的一环,预算绩效管理又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实现单位资金使用的经济最大化,单位在关注预算收入的同时也要关注预算支出,做到收支平衡。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本文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预算绩效;绩效管理;事业单位;探讨
  一、前言
  绩效一词,源于企业管理,进而融入公共管理,最終成为一个政府和市场的通用概念。“绩效”就是强调绩与效,就是指我们工作的成绩和效果。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 、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事业单位(尤其是全供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要严格按照政府的预算批复情况来执行。但是在以往的预算执行过程中,很多单位只重视预算资金的审批和使用,不重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因此引入绩效管理,有助于加强单位的忧患意识,明确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
  预算绩效管理就是对预算实施绩效评价管理。绩即产出,具备数量、质量、时效和成本。效即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持续影响、社会公众满意度等,效果影响效率,政府看产出的效果,政府的投入是多少,产出和投入比是否正常,产出是否有效果,经济效果是否最佳。因此,预算绩效管理就是以提高财政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为目标,将绩效管理融入制定、执行、监督和评价的全过程,运用一系列绩效管理方法实施管理活动。
  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进而使得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比较低。首先,表现在事业单位的部分管理者和职工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受到事业单位机制的影响,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体制。有些事业单位只考虑自身利益,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其次,制度建设不够健全,覆盖面不广,缺乏统一规划和长效机制,对于预算绩效管理没有出台相关的法规。第三,预算绩效管理比较复杂,对专业要求较高,要求实际工作者责任心强。
  四、预算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
  首先,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预算绩效管理强调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并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其内容和意义实际上已经超越了预算管理本身,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阶段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其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增强职工的责任和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政府花钱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社会效益,根据“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迫使预算单位在使用预算资金时变得谨慎,从而增强事业单位的责任意识。同时,可以增加职工的服务观念,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追求办事效果,从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最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增加政府的透明度。预算绩效管理关注产出效果、目标的实现程度,本质上与高效、透明政府建设的要求相一致,有利于扩大公众的知情权,从而促进政府改革管理理念,提高决策管理水平。
  五、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
  1.事业单位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以实现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推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覆盖所用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具有中国特色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工作是建立预算绩效目标,实施事中绩效跟踪,开展绩效评价,推动结果运用。
  2.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途径。任何制度的建立,都要有可操作性的路径选择。首先,目标是一切管理的源头,事前设立绩效目标是明确支出责任的一个过程,缺少了这一过程,预算执行进度就不会从根本上得到提高,时候的绩效评价就没有了依据。其次,开展事中绩效监督是预算绩效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事中监督可以对财政支出的过程、结果进行有效的制约,从而不断完善项目管理,加强预算执行进度,更好的实现绩效目标。第三,建立单位自评、财政部门重点评价、中介机构评价等多层次的评价组织体系,让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和中介机构懂得如何评价,逐步将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细化为各部门的日常工作。
  3.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目标是评价单位一定时期内达到的产出效果,是预算编制、调整和监督项目执行以及开展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绩效目标应根据具体情况由财政部门和单位具体情况共同设定,评价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使用财政资金达到的效果,绩效目标应编入部门年度预算。绩效目标要符合部门职能和事业发展计划,并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效果紧密相连,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和实效等方面尽量细化,要经过科学预测和调查研究,目标符合客观实际。主要包括:预期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时效目标、成本目标以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预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持续的影响以及评估相关产出的考核指标等。
  4.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它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直接反映,是衡量、检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的量化手段,设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绩效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是:相关性、重要性、可比性、系统性和经济性。绩效评价指标按适应对象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是指适合财政项目共有性质评估的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个性指标是指在共性指标的基础上各部门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的一套指标,个性指标由财政部门会同预算部门制定。按指标能否量化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是可量化的指标,有确定的数量属性,具有客观上的确定性;定性指标往往不能以确切的数量反映,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非可比性。
  5.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内容。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专家评议法。评价的内容主要有:资金管理情况,包括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拨付是否及时、使用是否专款专用等。项目管理情况,包括项目管理办法的制定、项目申报资料程序是否合法、项目目标完成情况等。项目成效情况,是指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项目的完成所体现出来的效果。项目完成情况,是指通过具体活动而实现的既定目标。
  6.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及应用。在绩效评价过程中采取评分和评级相结合的方式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而确定结果,评价结果以报告的形式提交实施评价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评价报告经组织实施的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审查后,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被评价部门,并将绩效评价报告作为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优劣的重要依据。对评价结果优秀的单位,在安排财政项目资金时可以优先考虑。对评价结果良好的单位,在项目预算中存在的问题整改后,从宽编制财政支出预算,安排财政资金。对评价结果合格的单位,在要求纠正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安排项目财政资金可以相应的减少。而对评价结果不合格的单位,可以暂停已安排计划资金的拨付,对新安排项目资金时要从严考虑或者不安排资金。
  结束语
  财政预算绩效的实质就是政府投入与支出效果的比较,简单地说就是“要干什么事,这件事要花多少钱,花钱是不是有效,效果是不是好”。目的是改善预算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控制预算和成本。因此,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做好绩效评价,对我国政府资金的合理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潇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与绩效管理探讨[J].财经界,2019(03)
  [2]王琳.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J].财会学习,2019(05)
  [3]王洪.浅谈强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J].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06)
  [4]赵媛.浅谈对预算实施绩效管理认识[J].企业导报,2015(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9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