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童话教学 塑造学生人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教学十分受学生喜爱,但是我们并不能简单地把它作为故事来讲解,而要让学生明白故事背后的含义。因而在童话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童话;课本插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1-0133-01
  一、充分利用课本插图
  1.课前引用,激发兴趣
  充分运用课本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我要的是葫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先观察课本两幅彩图,让学生说说两幅图都画了什么,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自然而然导入新课,在课前观察插图的基础上,教师更容易讲授清楚“叶子上的虫跟我要的是葫芦”这一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
  2.以圖释文,相辅相成
  插图是课文内容的浓缩和再现,学生可以通过插图来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文内容落实在插图上讲述。如课文《丑小鸭》就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安排了三幅图画,分别与课文二、三、七自然段内容相对应,使“丑小鸭”得名、离家出走、突然发现自己并不丑而且十分漂亮等原因形象直观化,弥补了文字抽象的缺点。
  3.以图补充,启发思维
  图是课文知识的呈现和补充,低年级学生经历少,所见识的东西少,在生活经验上有很多不足,插图刚好弥补这些不足。如《风娃娃》这篇课文中,“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学生在生活中根本没见过这种风车,更不知道风如何抽水,在没有多媒体的地区,教师就可以用课本上的插图来跟学生讲述大风车是怎样以及如何进行抽水的,比单纯教师口述学生想象要直观有效得多。通过插图学生很快明白大风车抽水的问题,还可以引入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也启发了学生思维、开阔了学生眼界。
  二、再现童话情景
  1.分角色朗读
  由于童话是故事类文体,课文内容又保持口语性的对话,很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角色的心理状态,深入课本内容中,深入其境领悟其中的含义,也能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如《小壁虎借尾巴》写小壁虎与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非常符合低年级的语言特点,让学生饰演各种小动物来分角色朗读,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甚至在读的时候可以模仿出小鱼可爱的语气,老牛深沉的音调,燕子阿姨忙碌时说话的声音。在读的过程中,语言、情感、思想和谐交融,通过语言,更好地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形式美,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情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2.表演童话
  表演童话也算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扮演文本中的角色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童话中的角色形象,更好地理解童话内容。比如,教学《小猴子下山》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玉米、桃子、西瓜等模型教具和小猴子、兔子的头饰,在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后,可以安排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小猴子和兔子,按照课本上的插图来表演小猴子扛着玉米——扔掉玉米摘桃——扔桃摘西瓜——扔西瓜追“兔子”,“兔子”在“小猴子”追赶下迅速回到座位拿下头饰,“小猴子”什么也没找到,最后垂头丧气地回家。表演童话既满足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也增强了学生的真实体验,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精确地领会文中的动词“扛”“扔”“摘”“捧”“抱”所表达的含义。通过角色朗读、表演,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更好地理解童话故事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张斯琪.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调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李蕾.小学低年级“童话育人”问题与对策研究[D]. 烟台:鲁东大学,2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以生为本视角下小学童话情感教学研究”(GS〔2018〕GHB1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许维权(1968—),男,甘肃陇西人,副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2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