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是现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的教育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使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诸要素有机地形成合力,引导学生形成创新人格,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得到优化和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人格;塑造
  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是现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的教学任务之一。现代心理学者一般认为人格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几个方面。培养创新人格,就是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行调整,从人格的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塑造,即:加强认知教育,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情感教育,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与反应;加强意志教育,形成顽强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强自我教育,形成自我调控、自我实现的能力。下面我就这四個方面分别予以阐述。
  一、积极塑造崇高的责任感和较强的进取心
  责任感和进取心是创造人格的首要特征,它的有无决定着学生将来是否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对家庭、对集体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心有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也有利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这种人格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小明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两块玻璃,一块是新的,值10元钱,一块是旧的,值6元钱。邻居向小明索赔,请问同学们:小明该不该赔?如果赔的话,一共要赔多少钱?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应该赔。有的学生很快地报出了答案“16”。此时我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进一步追问:如果你就是小明,那么这钱从哪儿来呢?于是学生开始了热烈讨论:有的说用节省的零花钱来赔;有的说每天少喝一杯牛奶,用节省的钱来赔;有的说向父母借钱,以后再还;还有的说帮叔叔阿姨卖报纸,用挣的钱来赔……这时,我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肯定:“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只要大家对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弥补过失,都是值得表扬的。”通过诸如此类的教学实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是非常有益的。
  二、积极塑造健康和谐的心境
  创造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商活动的过程,它还需要以健康和谐的心境为动力。在智商和健康和谐的心境的双重因素作用下,人的创新能力才可能充分发挥。而健康和谐的心境又称情感智慧,是创新人格一项重要的特质,它是指一个人对自我感情世界的理解和情绪控制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因素,智慧占20%,而情感智慧占80%。《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也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健康和谐的心境的培养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
  三、积极塑造坚忍不拔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与创造力的发挥密切相关,只有具备坚强意志的人,才会敢于攀登,结出创新的丰硕成果。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意志品格中的优点与弱点,有意识地培养其果断、坚持的行为品格,增强其抵抗挫折的能力,努力使学生具备敢于挑战权威、敢为天下先的品性,养成藐视困难、勇于拼搏、不折不挠的品质和精神。具体到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大胆想象,或者所提的不着边际的问题,要有包容之心,因势利导,发散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练习中,教材中有这样一题:“一幅图中画有若干只兔子,平均分成三组,每组3只。现有18根胡萝卜平均分给这些兔子,每只小兔分几根?”大多数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先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再求出平均分给每只小兔多少根,列式为18÷﹙3×3﹚=2﹙根﹚。当我提出还有其他的不同解法时,全班学生先是惊异,然后都低下头开始思考。不一会儿,有一位学生高高举起小手:“老师,我是这样列式的:18÷3÷3=2(根) ,这样思考对吗?”接着这位学生站起来流利地说出自己的思路:先将18根胡萝卜平均分给3个小组,每个小组6根,小组再将这6根胡萝卜平均分给每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得2根。全班学生茅塞顿开,一片哗然。这位学生在同学们的啧啧称赞声中自豪地坐下。这道两步计算题,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算难题,但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能想出第二种算法,确实不容易。假如老师在第一种解法结束后,没有进行探究;假如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不再重新思考,怎么会出现这种“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正是通过采取这种激励、扶持和推动学生去获取成功的措施,使他们从小就充满自信心、自豪感、成就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帮助学生适时地选定创造目标,努力克服认识障碍,化解不利因素,充分调动智力因素,完成预定教学目标。
  四、积极塑造正确的自我意识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努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这里所说的自我意识就是自我调控、自我实现的能力。不健康的自我意识可以直接导致许多“自我挫败行为”,泯灭创新渴望。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解剖自己,使学生了解未来社会的变化趋势和特点,了解和掌控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学会自我调控身心状态,自我消化内在冲突,纠正创造思维中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提高思维的精确性和批判性,并正确评价自己,激发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教师要在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自觉开发自己天资和潜力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品质、追求精神,让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追求。
  例如,在解答小时、分钟的时间换算题时,有一道题:“足球比赛上下半场各是45分钟,如果不出现补时和加时,那么一场足球比赛需要多少个小时?”大部分学生很快就算出了答案,并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回答。但此时我发现平时足球踢得非常好的小颜没有举手。根据我平时的观察和了解,小颜天性比较活泼好动,是班级的体育健儿,但文化课却比较差,学习上有一定的自卑感。针对这种情况,在解出这道题的答案后,我进一步追问:如果出现加时赛,那么一般会加多少时间?这样一来,一场含加时赛的足球赛一般要多少时间?面对这两个追问的问题,许多学生都一脸茫然。我点名让小颜站起来,并告诉大家:“下面请我们班的‘小梅西’来回答这一个问题。”当小颜头头是道地说出足球加时赛的时间及具体应用情形时,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下,他的自卑感一扫而光。教师采用这种鼓励式的教育方法,多用“你行”“你可以试试”“你能够成功”之类的鼓励性话语,少用或根本不用“你不行”“你真笨”之类的贬低性语言,不用成绩衡量学生,不因做错一道题、写错一个字就挖苦、讽刺学生,那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会多一些自尊、自信,少一些自卑、自怯。教师要多做有心人,积极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的机会,允许学生的个性张扬,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通过长期训练,学生就能塑造出正确的自我意识。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具有创新的禀赋,其创新能力都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都可能成为创新人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使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诸要素有机地形成合力,引导学生形成创新人格,使学生的素质逐步得到优化和提高。
   (责任编辑:吴延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1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