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道德日记”塑造中学生人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班主任;学生管理;道德日记;人格完善;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0—0046—01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多年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两条关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一是坚持读好书;一是坚持写日记。他管写日记叫做道德长跑。近年来,我在担任初中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坚持让学生写道德日记,高悬鞭策自警,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教会学生求真向善,本文就这一问题做一探讨交流。
一、当前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是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德行的培养提高。面对以升学率为衡量标准的考核机制,德育教育不会被纳入升学考试的主要科目,自然是不能和文化课相提并论,因而出现了重知识轻道德的现状。
二是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大纲化、课程化、条款化,忽视基本社会公德的培养,其实用性和实效性不大。
三是校园隐形德育教育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校园隐形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校园的黑板报、宣传栏、行为准则等一系列能够直观察觉却又经常被忽视的层面上。比如黑板报、宣传栏等更新较慢或者说只是为存在而设置。
四是专业德育工作者队伍普遍不强。由于师资力量的局限性,学校德育工作很大程度上由班主任担当,又因为教学压力任务较重,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者,还要扮演德育工作者的角色,往往是力不从心。
基于上述现状,从对人类自无约束的范畴上讲,有两条是必须的:一是纪律,二是道德。纪律规范了人的行为准则和要求,纪律规定以外的范围自然要靠道德的约束了。正如公交车上让座,没有一条纪律要求必须让座,这就要靠自觉,利用道德去约束。因此,班主任坚持强化中学生写道德日记,是抽打自己的鞭子掌握在自己手里,以期获得“改变,源自潜意识”的效果。
二、写道德日记对学生的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有独特的价值
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青少年都会遇到一些关于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的怀疑、思辨、困惑,写日记能使人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在一次又一次形成文字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水平,在一次又一次形成文字的过程中,“旧我”(恶的、有缺点的)与“新我”(善的、有优点的)也就不断地处于矛盾斗争中,日久天长,能使人的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理智地调动头脑中的正能量,去战胜那些把自己拖向泥潭的错误思想。而且,这种剖析自己,更新自己的改变,最可贵之处在于它是来自于潜意识的,这比那种外在的、刚性的、显性的改变要稳固得多,长久得多。
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道德日记,不但有利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剖析,产生改变自我的愿望,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指导学生的人生航船不至于在个人的小河上打转,而且能磨练人的意志力,也可以积累材料,提高写作能力。
三、如何引导学生写道德日记
一般来说,每一位学生一入学,便要开始写日记。刚开始,提的要求不可过高过多,也可分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学习好的同学一篇日记五六百字或千八百字都可以,学习后进的学生,从一两句话起步,引导他们逐渐超越自己。总之应把握度,克服学生畏难情绪,保护学生写的兴趣。
在日记内容的编排上,以学生进入中学也就是青春期后,身心发展从幼稚向成熟蜕变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倔强、叛逆、早恋、攀比、冷漠、自我意识强、报复心强、懵懂的人生观、不太明朗的价值观等心理特征和思维格局为基本针对点设计系列命题日记。此外,如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也可考虑渗透。
1. 从活动中攫取道德感性材料,让学生有写的东西。凡学校、班级舉办的各种活动,应明确告诉学生从中体验道德,抓取写的东西。如“中华经典诵读”、“爱国歌曲大家唱”、“手拉手”公益活动、“扶老助残活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讲座、学生社团活动等。
2. 抓交流,让学生认知道德,有动笔欲望。可利用“班队会”“团日”等时机,大力宣讲中外名人、先贤的道德故事以及身边感人的好人好事,交流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沟通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在社会奉献他人等方面的道德行为以及学生在家庭、班级、社会中遇到问题的思辨和困惑。
3. 抓拓展,引导学生强化道德,坚持写。道德教育应该是个全方位的工程。除了五天的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的教育也应该同时起作用。因此,应紧扣时代脉搏拓展日记范畴。如关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关注CCTV-1《焦点访谈》栏目及CCTV-12《天网》栏目。
为保证“道德日记”活动健康持续开展,班主任要定期对学生的道德日记进行认真细致的批改,把批改日记的过程变成师生心灵对话的过程。通过撰写批语、个别谈心、集体座谈等方式进行开导和激励。对具代表性的思辨日记可在班内专栏张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坚持。终止一个坏习惯和培养一个好习惯都需要足够的耐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9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