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我国经过30多年的探索,虽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着重研究了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及其主要问题,并对促进我国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问题分析;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4-013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4.03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As a new industry, leisure agriculture has formed a good development trend in China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explora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leisure agriculture grows rapidl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The article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the main problems caused by it, and put forward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Development mode;Analysis;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 汪静(1968—),女,安徽潜山人,副教授,硕士,从事西方经济学、旅游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6-13;修回日期 2019-06-18
  休闲农业是指将自然生态环境、田园风光、乡土风情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耕文化等相融合,提供民众休闲、娱乐的农业经营活动[1]。休闲农业于20世纪30—40年代兴起于意大利、奥地利等地[2],不久便在欧美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的休闲农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拓展,模式日趋多样,内涵不断丰富,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休闲农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竞争力提升,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当前,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持续发展等主要对策值得系统研究。
  1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1.1 休闲娱乐型
  休闲娱乐型又称为“农家乐”型,“农家乐”模式是指将周边的田园风光、山水景点与农家风貌、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为消费者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农家乐将田园客栈、特色美食、生态养殖等绿色产业全面融入旅游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主要形式有观光农业、民俗文化展示、特色民宿、特色美食、生态养殖农等。
  我国的农家乐旅游起源于四川成都,1987年在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将田园风光、农耕活动、民风民俗、民居文化与现代旅游、休闲娱乐相结合,被认为是农家乐这种全新的旅游形式的开始。成都的“五朵金花”是“农家乐”模式的代表,“五朵金花”指的是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东郊5个村子: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驸马村的“东篱花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江家村的“江家菜地”。五朵金花分别被打造成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的4个花卉主题景区,以及“江家菜地”的农耕文化主题景区,形成一村一品一业的乡村旅游景观[3]。
  1.2 参与体验型
  参与体验型是以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工艺技术,吸引游客参与其中的一种旅游形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开放一些果园、茶园、农场、牧场、花田、鱼塘等,吸引游客进行果蔬、茶叶、花卉的栽培采摘、采捕鱼垂钓、动物认养等活动,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4]。参与体验型的关键是要给旅客提供深度浸入式的乡村体验,游客购买到的不仅是有形的旅游产品,还有无形的“旅游记忆”。20世纪90年代的建设的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是这种模式的最早呈现,未来农林大世界建有以“生態旅游、趣味互动”为主题的项目30多个,使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与农业休闲观光完美地结合起来,及具观赏性、参与性、 科普性、趣味性。比如果蔬采摘园一年一度的采摘节让游客们体验到亲手采摘的收获乐趣;“趣桥飞度”表演让人过目不忘;趣桥竞渡项目则考验着游客的胆量与体力。
  1.3 农业公园型
  农业公园是指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5]。农业公园的产品品种多样,可以是专门经营除水果、蔬菜、花卉、茶叶等专业性的农业公园,也可以是多种经营的综合性的农业公园。农业公园是一种规模化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其核心区域为原住民生活区,它将生态化的田园风光、园林化的乡村景观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产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融合在一起,完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模式。全国首家国家农业公园是山东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园内设有农耕文化、科技成果、现代农业、花卉苗木、现代种苗培育推广、农耕采摘体验、水产养殖示范、微滴灌溉、民风民俗体验、休闲养生度假、商贸服务等10个功能展示区,集中展示了兰陵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成就,展示了以瓜菜为主的国内外新优品种和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同时也展示了沂蒙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为当地注入了更多的旅游、文化、服务元素。除了观光游览功能,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自2013年至今,已连续举办6届“菜博会”,为蔬菜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载体和平台,对推动兰陵、临沂蔬菜产业发展,都发挥了很好的带动辐射作用,也成为世界了解临沂、了解兰陵的重要窗口,有效提升了兰陵县、临沂市蔬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4 科普教育型
  这种模式既有农业生产又有科普教育的功能,它是利用园区种植的农作物,饲养的家禽、家畜以及相应的农业设施,进行农业科技、农耕历史文化、生态农业、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展示,寓教于乐,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实现了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5]。其消费者群以儿童、青少年学生以及对农耕知识、动植物感兴趣的城市游客为主。广东佛山盈香生态园是科普教育型旅游中具有代表的园区之一,这是一个集旅游、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自然生态园。园中有观赏、采摘、水上游乐、体能锻炼、探险等活动项目,还以自然课堂形式,推出了多项研学主题旅游,让小朋友在游玩中学习,探索出一种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高了中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成为了广东省最受学生欢迎的研学旅游基地。
  1.5 民俗文化型
  民俗文化型旅游是指以农村风俗习惯、民俗文化作为旅游吸引物,开发传统歌舞、民间技艺、农耕文化、民俗风情、民俗建筑、历史文化、节日庆典等活动,增加农业休闲旅游的文化内涵。正因为“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才有了民俗文化的魅力。剪纸、糖人、戏曲、皮影儿、居住、服饰、饮食、礼仪、节令、游艺民俗都是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物。山东潍坊风筝节、河南马街书会、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龙舟竞赛、陕北农村的秧歌、安塞腰鼓、逛庙会、斗鸡等都是民俗文化型休闲农业的典型产品。
  2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和策划欠缺,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我国的休闲农业项目大多以企业或农民自主开发为主,缺乏统一规划及专业指导,从全国的角度看,休闲农业缺乏全面的规划,各地各自为政,盲目开发,空间布局存在着不合理性。此外休闲农业项目特色不明显,大多是果实采摘、农家餐、钓鱼、棋牌、民居住宿等,彼此之间少有创新或差异性,自身的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对游客的吸引力。
  休闲农业的发展只靠农民的一己之力是不够的,需要财政、金融、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目前发展的初期阶段,政策扶持是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尽管我国已出台相应政策,但是在道路建设、住宿设施、安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扶持资金的和金融、财政、土地等政策还难以到位。此外,由于目前我国休闲农业的经营形式大多以自发的、分散的私营企业、个体、小农等为主,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自身无力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得休闲农业发展的资金更加缺乏。这致使许多休闲农业资源还难以规模化开发利用,发展休闲农业的规模效应无法得以实现。此外,政府在税收、贷款、用地、工商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统一性的休闲农业管理办法尚未形成,这些都影响着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
  2.2 产业联动不足,规模经营和知名品牌尚未形成
  休闲农业虽然说可以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联动,然而现实中休闲农业以旅游业为主,许多相关的统计也计入旅游产业,真正将其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还很少,农业产值滞后于旅游收入,并未形成真正的休闲农业。在区域联动上,虽然区域内已逐步形成一定的产业联动,个别地区还出现了产业集聚,但由于其经营时间短,季节性较强,因此距离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有一定的差距。区域间的联动还未形成,尤其在生产要素的流动上,还不够完善,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均以区内人群为主,区域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休闲农业大都存在着“小、弱、散”现象,休闲农业区大多档次低、规模小、知名度不高,缺乏品牌意识不足。其内部接待工作主要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户自行承担,经营规模的有限性制约了产业化发展空间。。
  2.3 管理体制较不完善,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缺乏
  我国休闲农业正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在经营管理上还很不完善。首先,各级政府对休闲农业项目开办的立项条件、申请程序、审批办法、管理制度等事宜不规范、标准不统一,这导致了各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良莠不齐,对已评审的休闲农业项目也缺乏动态监测,缺乏定期评估制度。其次,部分地区的休闲农业行业协会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休闲农业的发展,然而有些地区的协会只是简单的农民结合,进行一些日常的管理,针对休闲农业规划以及行业标准制定做得很少。第三,由于涉农部门、旅游部门、土地管理部门等缺乏相应的协调,在制定休闲农业用地规划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土地管理尴尬的局面。
  休闲农业的经济管理体制从总体上看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发展休闲农业的所必须的收益分配机制、合作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等都不太完善,容易出现利润分配、权、责、利分担等方面的问题。此外,由于一部分休闲农业园区是由一些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投资兴建,农民通常只能得到劳动雇佣合同中规定的薪酬。这使得农民利益缺乏长效的保障机制,最终会影响农民对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4 经营管理水平偏低,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休闲农业多数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轻管理、低质量严重制约了休闲农业的发展。目前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很多不具备旅游管理专业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背景,很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或由当地农民担任,无法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服务。从事休闲农业方面的服务人员,也绝大多数是当地的农民,部分从业人员思想陈旧,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专业培训,不能很好地掌握旅游政策、市场动态、经营和操作程序、环境教育等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即便进行了培训,也存在培训时间过短、缺乏专业性等问题,行业整体素质偏低,无法适应休闲农业旅游迅速发展的要求。
  3 我國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
  3.1 科学规划,协调推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休闲农业总体规划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依据,规划起点要高,内涵要深,突出特色与个性化相结合[6],要有前瞻性、整体性和延续性。要重视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空间布局、模式选择、项目策划、景观营造、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特别是要与农业发展规划、乡村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结合起来,实行多规融合,并将其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   通过科学规划,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和市场的有机融合,使农业与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融合发展[7];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景观和谐统一,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走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代人与后代人共享资源与环境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6]。
  3.2 立足本土资源,开发特色化产品,加强旅游品牌建设
  特色是产品实现差异化的工具,是产品竞争力的源泉,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特色化的休闲农业产品,要紧紧围绕“农”字做文章,要围绕文化底蕴和资源特色,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出能突出时代特征,彰显地方文化内涵的特色化产品。
  旅游品牌是旅游产品特色及质量的集中体现,是拓展旅游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旅游企业形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休闲农业市场的竞争,就是品牌之间的竞争。休闲农业产品开发必须依托当地农业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内涵,强化地域特色,合理选择推广主题,建立品牌标志,强化品牌个性,彰显品牌特色,打造特色化的休闲农业产品品牌形象。
  3.3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休闲农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要充分利用旅游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农业科研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的人才、科研及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8]。加快建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培训基地,进行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针对性培训,培养出一批兼备农业和旅游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针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旨在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及创新能力,因而要着重进行旅游法規、经营管理、创新意识、环保理念等方面的知识培训;而针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旨在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技能。因此要着重进行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接待礼仪、操作规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讲解。
  参考文献
  [1] 钟植一.整合思想下的休闲农园空间规划探索:以大理朴村岛休闲农园为例[J].福建建筑,2013(4):118-120.
  [2] 黎江,黄璜.衡阳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作物研究,2013,27(S1):75-77.
  [3] 邱晓稳.成都三圣乡:“花卉之乡”的美丽建成之路[J].中华建设,2018(2):36-39.
  [4] 贾凤伶,李瑾,黄学群,等.天津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5):93-97.
  [5] 肖军,熊健.安徽省休闲农业开发模式选择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2):39-44.
  [6] 曾文涛.发展休闲农业[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9:35-39,43.
  [7] 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湘潭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中国乡镇企业,2013(1):59-61.
  [8] 肖军.熊健.安徽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3(15):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3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