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悉尼协议》范式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悉尼协议》以成果为导向而关注学生毕业达成度,倡导持续改进,实现服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内涵与理念。专业建设要素与各地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范式不谋而合。把握培养目标设计的原则与关键点,进行三项课程设计的需求验证能较好地保障专业建设成效。在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的背景下,以“实质等效”和“持续改进”为理念指导,不以获得专业认证为终点才是促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可行举措。
   【关键词】悉尼协议;专业建设;需求验证;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07-0076-04
   【收稿日期】2018-09-26
   【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悉尼协议》范式的专业建设路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17YJC880045
   【作者简介】柯政彦(1985—),男,江西九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童丰生(1966—),男,江西德兴人,教授,所长,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三种导向有工作过程导向、学科逻辑导向与成果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其中学科逻辑导向多发生在普通本科院校。国内高职院校在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后,逐渐引进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取向,成为一时主流。在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本科专业参加工程教育认证的影响下,各高职院校纷纷盼望着早日加入《悉尼协议》。当前,部分省市的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基于《悉尼协议》范式,参照认证标准进行专业建设。
   一、《悉尼协议》的理念与特征
   (一)倡导以生为本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悉尼协议》范式的核心,[1]是提升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是通识素养和关键能力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有效路径,也是专业诊断与改进的有效框架。《悉尼协议》要求办学主体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做到以生为本,围绕培养高质量的“产出”即学生这一中心目标去精心合理设计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评价课程教学则要求必须从学生整体学习质量出发,侧重于能反映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的指标。
   (二)倡导第三方评价
   《悉尼协议》中成员国(地区)的专业认证机构都是非政府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由相关专业人员运营,高等教育管理者参与其中,所有认证机构都有特定的评价指标、政策及评估流程。从专业建设层面来讲,专业建设者都普遍开始注重专业建设的“效果”与“成效”。在考核验收期间,高职院校如若想证明其专业建设取得了预期效果,那么就必须让建设与改进的受益者——学生、教师、企业按照可测量的指标进行评价。只有通过客观的第三方评价,院校主办方与专业建设者们才能看到专业建设的成功与问题,进而才能准确把握专业建设的真实效果,然后加以改进和完善。
   此外,《悉尼协议》还倡导多维评估和持续改进理念。过去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几乎是封闭的、静态的,《悉尼协议》认证体系则是推进开放的、动态的、持续改进的质量保证体系。
   (三)反向设计特征
   成果导向教育是《悉尼协议》最为重要的课程开发建设指导思想。成果导向的课程开发,采用“反向设计”的原则,基于“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学校的课程改造。[2]以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进行反向课程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按照学习导向的课程设计,一门课程决定教什么即教学内容或教学大纲的设计,应立足事先制订的学习成果,应把学习成果逐条地落实落细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从而明确某门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应达到学习成果的贡献度。在以成果为导向的反向设计下,课程设计时必须首先明确本门课程对学生实现学习成果的贡献率,然后对这些学习成果逐条确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再后确定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所需的教学课时。学习成果是课程设置和设计的依据,课程是达成学习成果的载体和“跑道”。只有把学习成果贯通于课程体系设计中,在学习成果与课程之间建立有机关联,才有可能保证认证标准“落地”。
   (四)关注“产出”特征
   参照《悉尼协议》范式进行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关注的重点不再是以往投入多少启动资金,购买了多少套实训设备,建设了多少实训室或是引进了多少硕士学位以上的高学历教师,高资金、高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并不能确保高质量的“产出”。《悉尼協议》要求专业建设围绕“成果”进行,将专业建设的精力更多地关注在“产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产出”是什么,这里应该说的是学生,是高职教育培养的各行各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悉尼协议》为范式,将以往的专业建设投入要素即师资队伍建设、实训设备与场地、校园环境的建设等,为了学生达成毕业后3—5年的专业能力而进行投入和持续改进。
   二、高职专业建设要素与培养目标设计
   (一)专业建设要素与认证指标
   欧阳河把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分为以下4个要素:教师、学生、课程、教学设施,其中课程是最为复杂的核心,涵盖教学计划、专业培养目标、教材等;[3]而教学设施则包括实训室、校园环境等支持条件。从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EEAA)、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到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的认证标准可以看出,各个协会的认证范式是基本相近的,只是个别字眼不同,基本是由专业目标(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结果)、学生、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资源)以及持续改进等7个方面组成。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 2017年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名单,确定203个建设项目分3期建设。此后,黑龙江省确定了50个专业为高职院校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从各省市的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重点专业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重点专业建设,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中的重点专业建设到现如今的高水平专业建设,其本质要素都是围绕各类协会认证范式的7要素。    (二)培养目标的构建
   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阶段具体应达到的目标,是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性质与任务以及当前经济社会需求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殊要求,是对毕业生在毕业后3—5年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4]培养目标需要分三个级别逐层确定,即学校、学院、专业。首先是确定学校层面的教育目标,这需要综合考虑政府要求、行业需求、校友期望、学校发展定位和学生发展五个方面。其次是学院层面的教育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依据学校培养目标确定学院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最后是专业层面的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能力要求需根据专业特色进行细化,能力要求建议分条描述,可在校级毕业要求的基础上,适度增加维度,总量不宜超过12条。在描述的时候建议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关联性(对应性、不可逆性及不可复制性),建议分为记忆、掌握、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6个层次进行描述;二是准确性(动词)。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的构建路径包括:转变理念,形塑成果导向教育思想;定义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再开展以文献研究、问卷调研、个人访谈与座谈形式的多元化调研;进而进行多方民主商议确定校级与院级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
   (三)培养目标设计的关键点
   在进行专业培养目标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以下三点事项:
   一是要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并重。在核心能力方面,利益相关者一致认同素养型能力的重要性,显示出非专业能力应该得到与专业能力相同的关注。在设置培养哪些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时,如师生对能力分布有分歧的,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调整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的比重。
   二是核心能力重要度判断既要考虑数据指向,也要兼顾《悉尼协议》标准项要求。对于重要度和达成度均符合利益相关者正向评价的能力予以保持并固化、成果化(履行责任)。各利益相关方均认为次优先位置的能力,如果确定要作为核心能力培养,应考虑其课程、学时、学分的比重,并在后续持续关注该项能力的实现情况(项目管理)。[5]
   三是应仔细研究自身的数据特点,找到合理解释,发现核心能力需求度、达成度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在培养方案修订、非专业核心能力设置、课程设置中予以体现。
   三、高職课程需求验证与设计环节
   (一)课程设计的需求验证
   1.人才培养目标的验证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来说,开设新专业或者是调整专业发展方向都需要进行社会调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调研。因此,需求验证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需求验证需考虑的因素有工作需要、社会需要和知识许可三方面。工作需要包括知识、能力、素养、规格等,这类似于人才培养的企业调研;社会需要包括国家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以及人才成长规律;第三个因素是知识许可,这里的知识许可主要是指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学校是否具备较强的学科积淀和师资配备。涉及的利益相关方有相关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等。因此,按照《悉尼协议》要求来建设专业,就必须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验证。
   2.建立需求验证机构
   为了更好地、科学合理地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建立需求验证机构,需求验证机构必须含有以下四大职能:进行社会政策研究、开展产业技术研究、教育教学研究以及学科专业研究。在当前教育管理体制下,专业教研室和相关产业研究所比较适合改造为具体专业的需求验证机构,学校一级的职业教育研究所则是校级培养目标的需求验证机构。各需求验证机构需要验证课程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什么内容,如作为岗位员工需要培养什么,作为产业人才需要培养什么,作为社会公民需要培养什么,作为健全个体需要培养什么。
   3.开展需求验证的方法
   开展需求验证,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遵循。针对工作需求验证,可以利用岗位胜任力模型、工作过程模型、职业能力测评、人才需求调研以及人才个案研究等研究工具进行;针对产业需求验证可以从产业政策合规构建、产业发展报告、产业专家研讨法、技术趋势文献研究以及区域技术现状调研;开展社会需求验证的方法则有地方社会发展规划、典型个案研究、宏观政策解读等;而个人需求验证的方法则有新生需求调研、毕业生发展研究、典型群体个案研究以及各项专业测评。以往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只是采用了其中的1—2种方法,存在征求意见不够广泛、分析不够全面具体等问题,因此导致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和社会需求匹配度低。
   (二)课程设计的环节
   以往,高职院校在设计教育活动的时候,通常采用管理导向模式,即管理者下达命令,受众被动接受,所关注的是决策层的需求,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观点可能会被忽略。因此,在开展参照《悉尼协议》范式进行专业建设伊始,学校应将“利益相关者参与、平等协商达成共识”作为活动组织中的关键要素,让不同的利益相关主体能够发表见解、阐述观点,通过协商的方式最终达成共识,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利益相关群体更好地认同所达成的共识,最终能够贯彻、维护此结果。[6]
   课程设计主要由以下三个环节组成:
   (1)采用头脑风暴式会议制定初稿。通过头脑风暴法其目的是消除参会人员身份、职务等外在条件的约束,形成相互尊重,让所有人员都能够表达观点、畅所欲言,最终达成共识,形成校级培养目标初稿。在采用头脑风暴法时应注意前期准备需充足,会议主题及任务需明确并提前告知全体与会人员;会议规则要清晰,与会人员一律平等,以鼓励阐述观点为目的设计会议流程;主持人需要掌握相关技巧,开展前期培训等。
   (2)组织扩大范围的校内讨论会议。校内讨论会的目的是让更多的教职员工能够参与其中并发表观点,有助于其更好地认同并理解校级培养目标。参与人数在核心小组的基础上,扩展3倍左右人数,即涵盖所有试点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的全体教师、教务处、学工处、质管办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    (3)利益相关方征求意见。利益相关群体由三大类群体组成:一是核心利益相關者,这包括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本校教师、核心雇主;二是重要利益相关者,这主要是学校过往3届的毕业生(即校友);三是间接利益相关者,这主要指行业产业专家。
   四、以《悉尼协议》为范式的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理念先行
   《悉尼协议》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建设理念,要求结合目标专业的优势与地域文化特色设计培养目标,通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的质量监控的不断建设,有效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通过毕业要求和学习成果的对比分析和多维反馈,检视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合理性,从而提出改进意见,指导课程、师资和支持条件的科学调整和持续改进,最终完成专业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的提升。将这一系列“制定—建设—达成—反馈”的内容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参与建设专业便可进入认证—建设—改进—再认证的良性循环,获得快速有效的科学建设和持续不断的改善进步。[7]
   (二)参与认证
   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为了更广泛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我国高职教育要积极参与国际专业认证,提高人才的国际流动能力。我国高职教育在专业建设上对接国际标准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与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通过加入认证协议,引入专业行业组织开展质量保障工作,能够稳步推进行业自律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把“认证”作为参与国际质量保障话语权、参与权、标准制定权和为扩大来华留学服务的核心能力来建设。
   (三)不惟认证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果通过《悉尼协议》认证代表其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国际认可,有助于推动教育国际化。当前,参与专业认证的很多教师认为高校推进专业的国际认证,其目的是为了被认证专业的文凭能够在国际上得到认可,以此推动学生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就业。而仅把推进学生国际化作为专业认证的目的,就失去了其本质意义,因为真正可参与国际深造和就业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受益面太小。因此,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认证,其最根本目的应该是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各高职院校在参照《悉尼协议》范式进行专业建设之初,就应坚持教育初心,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伯庆.参照《悉尼协议》开展高职专业建设[J].江苏教育,2014(28):16—19.
  [2]庄榕霞,周雨薇,赵志群.高等职业教育开展《悉尼协议》专业认证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1—44+49.
  [3]涂三广.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要素与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61—65.
  [4]黄旭伟.引入《悉尼协议》加强高职工程技术教育类专业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97—200.
  [5]唐正玲,刘文华,郑琼鸽.《悉尼协议》认证标准及其对我国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4):75—79.
  [6]郑琼鸽,吕慈仙,唐正玲.《悉尼协议》毕业生素质及其对我国高职工程人才培养规格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136—140+145.
  [7]周桐.基于OBE理念下高校专业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8):81—84.
   【Abstract】Sydney Accord is results-oriented and focuses on the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graduation, advocate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realizes the educational connotation and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service. The elements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coincide with the certification paradigm of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ssocia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grasp the principles and key points of the training target design, and carry out the requirements verification of the three curriculum design that can ensure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effectiven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level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concept of “substantial equivalence”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t is a feasible measure to promote the “high-level vocational school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without obtain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s the end point.
   【Key words】Sydney Accor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demand verification; curriculum desig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3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