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音乐专业工作室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具有快捷、高效的特性,在不同行业迅速发展应用,教育与互联网资源相融合便形成了“互联网+教育”。当前,独立院校教育职能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音乐表演专业更是如此,如何使音乐表演学生由单一专业技能学习向编、创、演一体化舞台综合型人才发展,需要一个专业的依托平台,而音乐工作室的创建便是现代独立院校改革创新的一种类型,同时建立互联网教育与交流平台。
【关键词】独立院校;音乐专业工作室;市场化运作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突出建设的质量效益、社会贡献度和国际影响力,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突出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科技前沿紧密衔接,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综合实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具有快捷、高效的特性,在不同行业迅速发展应用,教育与互联网资源相融合便形成了“互联网+教育”。当前,独立院校教育职能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音乐表演专业更是如此,如何使音乐表演学生由单一专业技能学习向编、创、演一体化舞台综合型人才发展,需要一个专业的依托平台,而音乐工作室的创建便是现代独立院校改革创新的一种类型,同时可以建立互联网教育与交流平台。
独立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以电视台、歌舞剧院、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等文艺相关单位为就业方向,所以,独立院校中工作室企业化育人模式可打破传统音乐表演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技能培训,以理论课程为教学基础,加入“互联网+”的教学内容,以教师专业指导教师为核心,通过校外具体项目的承接,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使人才面向市场化、社会化,让学生进行实践的同时巩固专业知识,教師则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与展开教学。学生在院校学习中,可充分利用其音乐工作室,由教师向学生安排社会化音乐活动项目,如音乐会策划、音乐讲座的举办以及高校音乐节等项目化教学,引导学生最大程度适应工作与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强职业能力培养,从而培养出以市场为导向、能快速适应社会需求的一专多能艺术人才,以达到毕业后满足市场需求、顺利就业的目标。
一、校内音乐工作室现状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独立院校就业和市场需求已经逐渐受到院校和教师的重视,有不少教师以就业或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或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现阶段独立院校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教学资源贫乏、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教师梯队建设困难、就业指导的单向性缺陷、人才就业定位失准等。通过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从侧面反映出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问题。此外,毕业生整体素质低、音乐专业学生就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求高等现象同样导致了音乐生的就业问题。而通过音乐室的构建可以使学生参与工作实践,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提升职业技能。
目前,关于以市场为导向的独立院校音乐表演教学的研究尚且较少,探索高校创新创业环境下,独立院校音乐工作室向企业化转型的新思路,构建企业化管理体系,通过校企合作渠道,将教学课堂、生产实践、互联网+有机融合,使高校、学生与企业岗位之间形成互动,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专多能人才,有效推进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并通过企业化转型产生经济效益来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音乐工作室企业化转型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学生专业潜能,从而对自身专业和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准确定位市场需求,以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并且能够迅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还能产生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
二、校内音乐工作室建立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课程的合理设置
独立学院中音乐工作室的构建为院校创建新的平台与教学模式,并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基于“互联网+”教育,填补以市场为导向的独立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应用型研究空白,强化职业能力培养,通过音乐工作室策划音乐会、音乐综合实践活动,增强编创能力,实现学以致用。满足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社会性特征,为高校音乐工作室企业化运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及实际案例,并从项目化管理、适应职业环境训练与建设网络化模式等方面入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管理、如何策划、如何运作。通过新型教学模式,摆脱空间和时间上的禁锢,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并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责任心,培养团队意识,为学生提供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艺术人才。
(二)有利于学校师资建设
师资建设与教学质量是办学成果的重要体现,音乐表演专业本身具有特殊性,教师存在年龄不均衡、知识理论与实践表演脱节等问题。通过音乐工作室的建立可以加强音乐教师的全面发展,在工作室运作中,提高其专业素养,增强指导学生能力与教学能力,在由教师安排的校企活动项目中,加强管理能力及创新创业与营销经验。经过多项教学培养后补充和扩大学校的师资团队,或从企业中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同时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
三、以校内音乐工作室为平台的教学实践
(一)新增课程
在现有的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设有关工作室实践的相关方向课程,例如策划方案分析、舞美设计、音乐编创、互联网设计等课程,使学生具备较深的音乐基础知识与良好的素养及行业知识。
(二)制定工作室流程
提前拟定工作室的结构规划及工作流程,具体项目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任务与项目需求来制定。工作室岗位的明确使工作室有着高效的运行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学生可在参与项目环节中,通过实践学习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例如,由学生策划一场音乐会,从制定策划方案、音乐会宣传、音乐会准备及舞台设计等一系列环节。
(三)综合实践与教学内容
校内音乐工作室的建设,直接将课堂理论知识融通在实践中,但需要合理安排实践课时,参考每年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生与音乐工作室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课时计划,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
总之,我们需要克服一切阻碍,探索音乐工作室向企业化转型的新思路,构建企业化管理体系,通过校企合作渠道,将教学课堂、生产实践、互联网+有机融合,使音乐工作室、学生与企业岗位之间形成互动,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有效推进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推进音乐工作室企业化转型,产生经济效益,提高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市场输送符合要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仲安,梁建伟.地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36-38.
[2]王平兰.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音乐时空,2015(8).
作者简介:全艳(1985—),女,汉族,四川音乐学院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音乐综合实践教学;曹颖(1989—),女,汉族,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作曲理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5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