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多元化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声乐起源于早期人们用来表达情感,做生意买卖和发泄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综合了劳动人民的劳作幸苦耕耘的所感所想,慢慢地形成了一种情感交流表达的艺术文化,人们将生活带之的压力、无奈、喜怒哀乐全都转化为一种文字声音的艺术做为表达。后声乐渐渐演变成诗歌、歌曲等形式广为流传发展。随着社会经历的朝代变换,声乐作品的种类大大增加,各种演奏歌颂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族声乐;声乐演唱;多元化发展;声乐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古老文明传承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做为音乐的一类的声乐自然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历程,声乐是各种歌唱方式融为一体的多元化的载体。中国有56个民族,那就有56个不用的声乐演唱方式和歌曲表达的内涵,文化种类的不同也决定着我们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社会背景的不同。本文阐述的就是从中国民族声乐文化诞生至今历经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和传承,现在的作品演唱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是以怎样的新面孔来面对世人传唱,将它的新理念传达给人们。
  一、演唱方法的无界限和跨界限
  面对现如今科技发达的社会背景下,民族声乐的发展又是一个新的思维趋向,作品的创作方式,来源的灵感也有了新的发挥空间,历经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民族声乐也面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发展,褪去了传统单子一的演唱方式和作品表达内容,汲取现代化的科技文化发展,借鉴外国新鲜的声唱发声方式和技术,综合各个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形成了一种新视角下的新文化、新风格艺术的民族声乐表达方式。
  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课本等来了解中国民族的声乐文化。多媒体的融入,使民族声乐的演唱变得更加生动,也会时常掺杂一些关于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来带动人民了解它的欲望,这会让人们更加热爱中国民族声乐。且还可以通过课堂给同学们讲解有关声乐的基础文化知识,对于学生喜欢上声乐课很有帮助。在声乐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对它也进行了很多改编,并将它加入到现代流行音乐的行列中,通过潮流风的带动,也能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
  在演唱过程中,训练是基础,如果不能掌握一定的声乐技能,那么演唱出来的也将是白话文,毫无色彩和意义。所以说,掌握一门音乐的歌唱需要先掌握它的声乐技能,要对声乐技能进行训练,而训练的内容多为对声音力度的控制和停顿。将自己的情感游刃有余地表达出来。而演唱方法通常分为“无限”和“有限”,根据不同的音色将其表达出来,也就是“无界”和“有界”歌唱。例如,王丽达所唱的《大红灯笼》所采用的唱法就是“无界”唱法,她是以民族声音为中心,唱出了“中国式”风格。她诠释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情感的表达,这为“无界”。而“有界”则是以民族色彩、风情、习俗为中心,歌唱时使用当地民族音色歌唱,此为“有界”。
  中国民族声乐讲究的是内在感染力,而表现内在感染力的途径则是声音,所以,所有民族声乐的演唱都要基于它的风格和唱法,这样才能使听众感同身受,从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进而了解一个民族。
  二、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多样化的风格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经历了很多风雨才发展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创造了民族文化、音乐文化、美术文化等,这些都是我国的历史文化。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中国的历史文化在不断地堆积和沉淀,我国的民族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在我国的发展长河中,各个民族间的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构成了现代社会多彩的民族文化。它们有着自己的政治、历史背景,有着形色各异的传统、风俗,生活在不同的区域,呼吸着不同的空气,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域文化、音乐文化的发展。后又随着时间的累积,他们在自己民族的声乐中加入了自己对本民族的感情和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使各民族的声乐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
  声乐艺术的风格不同,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语言的不同。由于各种差异,各民族间都有属于自己的沟通语言和自己的沟通方式,这使民族声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有着不同的色彩,正所谓百花齐放。其中最值得一说的要属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了,它们虽然都属新疆地区,但是由于受地域和发展的影响,两者之间的民族声乐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前者突出的是自由和豪迈,而后者由于当地风俗多以畜牧为生,所以它的民族声乐特点多为慷慨激昂。
  我国有一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她是第一位将我国民族声乐与美声结合在一起的歌唱家,也因将两者合并在一起唱而获得过我国歌唱的国际最高奖。她曾演唱过很多我国的民族声乐,且这些声乐的风格特异,比如,云南的民歌——《小河淌水》、新疆的民歌——《一杯美酒》,还有山东、陕西、湖北等地的民歌,这些民歌都是由不同载体、不同题材创作出来的声乐文化作品。因为她演唱的民歌很有个性,充分地将地方色彩表达了出来而获得很多佳赞,后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夜莺”。
  三、“身”情并茂,“声声”不息
  结合以往的经历,我觉得音乐课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音符应该是跳动的、富有生命力的,人们对于声乐的鉴赏也应该是多面化的。通过多面化的了解,我相信我们能够看到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的内在美,而不是一些粗俗的表面乐符。
  当我们听声乐时,可以按照它的音律,带动身体跳起来,与声乐融为一体,并与它进行身体和情感上的表达和沟通,将自身的机能随着声乐的跳动释放出去,这对于缓解情绪很有帮助。
  其实,很多人对于我国民族声乐都存有一定的偏见,觉得声乐是没有情感的物体,但实际上,声乐和人类是一样的,都是有灵魂的物体,只是人类的表达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而声乐的表达是通过乐符来表达的,只有当人类身体的运动与声乐音符的跳动频率达到一致时,才能实现人类与声乐的沟通。
  表达声乐的过程,就犹如导演一部电影一样。老师是声乐的导演,而演员就是学习声乐的人。导演规定了每个人在声乐中的出场顺序、演绎角色和独门绝技,而导演所做的就是将这些演员所演绎的角色通过排列展现在舞台上,并赋予他们随性发挥的权利。同时,还要设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规定表现优异者获胜,获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获胜演员可以有自主创作声乐的机会,也可以有下次参加演唱的机会,从而带动他们思想上对于声乐的热爱,并通过随意性进行唱作,放声的唱作。
  此外,我认为,声乐的灵魂就在于歌唱,所以,永远不要掩盖自己想要歌唱的冲动,也不能停下探寻它的脚步,我们要放声歌唱、绘声绘色地歌唱,将我们对声乐的思想、情感通过歌唱来表达出来,这会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声声”不息。我们都知道,民族声乐是依据各个地域分布的不同所处的格局不同,进而具有的民族风格特色也相差甚远,所以,想要将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需要了解各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语言习俗等进一步有力地结合起来发展。
  四、结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仅代表指某一单一的文化的发展,像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等文化也是拥有着不容小觑的内涵底蕴所在,民族特色一直以来是我们离不开的文化表达的形式所在。在现如今这个高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是不可丢弃的,它是我们中国历史文化绵延下来的宝贵遗产,我们要在声乐的演唱领域,将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结合多元化文化的发展不断地壮大发扬,让历史的长河持续不断地源远流长下去。
  参考文献
  [1]居其宏.我国音乐批评的新时期状态[J].音乐研究, 2012(3):5-23.
  作者简介:甘霖(1984—),汉族,四川内江人,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声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5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