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教育阶段是孩子身心高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的意义,并且提出了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小学教育  体育教学  锻炼习惯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c)-0102-02
  1  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小学教育阶段是孩子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形成正确的锻炼意识,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参与并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文化知识类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小学体育教学不受重视
  体育课程不受重视是一个貫穿我国各阶段学校教育的通病。在中考、高考的竞争压力愈发激烈的今天,出于对考试成绩的追求,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背负了很重的学业压力。许多小学学校更加偏重文化课程,忽视体育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削减体育课程的开支,放纵文化课肆意挤占体育课时。这不仅造成了小学体育教育设备等资源的匮乏,也严重打击了小学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1.2 内容重复枯燥,学生不感兴趣
  现阶段我国小学课标所要求的体育教学项目较少,而且缺乏与年龄增长相匹配的年级差异性,许多体育项目从一年级上到高年级,内容重复且枯燥,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学校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和体育老师本身的低积极性,就容易产生体育老师放纵学生自由活动,学生在体育课上“开小差”聊天打闹的问题。这不仅可能影响其他课程的正常运行,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1.3 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性不足
  体育教师缺乏专业性,也是贯穿我国各阶段学校教育的通病之一,但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小学体育教育看似简单,甚至连课标要求都相对较少,但小学体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大部分学生在此阶段初次接触到正规、系统的学校体育教育,许多动作对他们来说都是“第一印象”,会对其之后的体育学习和最终在体育方面的能力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性不足,缺乏足够的培训,就很难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学,难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的意义
  虽然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日常活动量越来越小,娱乐方式也越来越电子化。例如踢球、跳绳、踢毽子、捉迷藏等,现在已经不再流行。许多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沉迷于手机、电脑,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因此,通过小学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十分有利于增强其身体素质,顺应小学生生理发育的需求。
  2.2 保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不仅仅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还具有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功能。特别是足球、排球这一类存在一定的对抗性和竞争性,需要大量人际沟通和配合协作的团队运动,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社交能力、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保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2.3 培养小学生的乐观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本身就能够有效的调节人的心情,让人的情绪更加积极乐观。而许多体育项目又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性,在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小学生能够通过这些体育项目,充分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才能,体验到失败和成功的不同感觉,更加正确的认识自己,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及乐观积极的精神。
  3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现阶段,要在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学校加强重视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首先就要保证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而要保证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就必须要加强小学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加大对体育课程的投入,让小学体育课有充足课时和必要的体育设备,并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以调动小学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促使教师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杜绝“放羊式”自由活动等问题,为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3.2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对于形成习惯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对其的激励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就需要教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采用更加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把体育锻炼当成一种乐趣或者游戏,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3.3 开展集体活动
  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激发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集体活动,可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开展需要一定技巧和配合的集体活动,比如多人跳大绳等。这一类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通过良好的配合给予学生正面反馈,提高其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同类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开展存在一定竞争性的集体活动,比如拔河比赛等。这一类活动能够让小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并通过良性对抗形成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三,开展存在既定的标准,需要一定纪律性的集体活动,比如齐步走、广播体操比赛等。这一类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纪律性,并且激发学生学习标准动作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纠正自己动作中的偏差,追求动作的规范化。
  3.4 锻炼协调性
  协调性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当今社会,沉迷电脑、手机游戏的小学生越来越多,日常体育游戏活动越来越少,这导致许多学生的协调性很差。而良好的协调性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完成一些较为困难的体育动作,让学生从体育活动中获取更多的成就感,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小学生对学习新动作的兴趣很高,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有利于锻炼协调的简单动作,比如碎步跑、开合跳、转身开合跳、纵跳、方形跳、双人配合抛接球等等。按照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把三到四个动作划分成一组,每一组每个动作都完成规定次数,比如5次或者10次为一轮,让学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标准的完成,并给予“纪录”表彰,同时每过一段时间换一组动作,原动作的“纪录”不再“更新”。这样让学生始终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和竞争感,有助于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激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也主动进行练习,并将这种练习内化为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4  结语
  總而言之,帮助小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够增强其身体素质,保障其心理健康,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兆煊.浅析小学体育教学的学习评价策略[J].学周刊,2019(11):152.
  [2] 王洪静.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黑河教育,2019(3):73-74.
  [3] 魏兆煊.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J].学周刊,2019(10):154.
  [4] 刘海涛.探析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办法[J].田径,2019(3):6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5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