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艺术与功能逻辑间的冲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建筑设计本是后发性的艺术,应不同于纯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功能主导性是一直争论的话题。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大剧院案例分析,讨论建筑在艺术表现与功能需求之间的问题。
[关键词]异形建筑;建筑艺术;语言逻辑;功能需求;平衡点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6-0020-02
建筑是一部批判的历史,建筑也因批判而成长。建筑的美不仅在于形体语言的美,也在于空间逻辑的叙述。可以说空间形态的美观性与空间功能的实用性一直是最为基本的评判标准。在设计中我们不断权衡美观与实用的比重,创造出符合实际需求的空间形态。近年来,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结构形式的建筑不断产生。虽然建筑形体在不断刷新记录,但是在这背后,也必定意味着为了实现这些设计,需要消耗着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大量的资源。我们不禁思考,建筑的未来终究走向感性艺术还是理性逻辑。
本文以哈尔滨大剧院为例,探讨异形体建筑在形式表现与设计合理性之间的问题。
1案例概况
1.1项目简介
哈尔滨大剧院由国内知名建筑设计院MAD设计,耗时六年建成。先后斩获国内外众多奖项。该项目目前是是黑龙江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标志性文化设施。项目坐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松北区的文化中心岛内,位于松花江北岸,周围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设计者在建筑形体设计中,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成为大地景观的一部分。主形体呈曲线扩张状态,双曲面形体从多个方面给使用者不同的空间感受。
1.2空间设计
大剧场地上8层地下1层,小剧场地上3层地下1层,整体体量较大。建筑采用了异型双曲面的外型设计,室外呼应北国冰雪,张力十足。室内空间简洁大气,内部流线型空间与建筑外部形体相互呼应。
1.3平面布局
建筑的功能分区通过建筑的体型和功能进行划分,可将整个建筑划分为包括大剧场,小剧场停车库单元在内等十个结构单元。停车库单元迎向滨水大道,建筑主人口面向市区主干道。场地四周水系环绕。建筑内部面向主人口区域为大剧场和小剧场,建筑后侧为车库。
2艺术表现与建筑逻辑
2.1效果形式在使用中的问题
在哈尔滨大剧院设计中,异形双曲面的外型设计让整个建筑显得十分具有张力。大跨度设计在结构上不可避免增加结构设计难度。如在室内空间中,由于空间桁架跨度超过40m,建筑结构层厚度远超常规尺寸。导致最终的内部结构厚重异常,为建筑形体做出了让步。
另外,在异形建筑空间中,曲线的合理应用是最大的难题。在平面设计中,空间的利用率和流线的合理性是最基本的问题。大剧场的平面布置更多是矩形,规整的空间弱化了与曲线形体之间的联系。边缘的弧形墙在功能房间使用中意义不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空间的浪费。
2.2艺术与理性的平衡
建筑的艺术形式与功能形式应当是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当某一方占有明显优势的时候,设计者就应当思考其存在的合理性。建筑与艺术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建筑有着自身的逻辑,建筑的形体更多地反映的是建筑结构与空间。诚然,感性的表现要有,但理性的逻辑也不能缺少。
建筑的真实性终究是建筑表现其工程美学的自身逻辑。虽然一直以来人们对建筑真实性存在着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形式附庸于功能,合理清晰的建筑逻辑正是建筑之所以美的原因。因此,在有异形逻辑的建筑中塞入规整的空间单元体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完善的。
剧场内部舞台等候区的整齐划一与周围异形墙体的矛盾,正是处理建筑逻辑问题的体现。选择常规的空间语言确实很容易达到井然有序,但这种千篇一律的井然有序,让游覽者在建筑内无法感受到建筑自身的形体语言。而如果选择与外部相呼应的异形空间,又容易对基本空间产生影响。
纵观整体,建筑形体的美感与实际功能联系较少,这时的形体其实可以说做的是装饰的结构或者说是造型的结构,而不是空间的结构。
3结语
一直以来,人们对建筑的设计应重艺术还是功能争议不断。西方建筑的发展史就是在“艺术”与“建构”这两端不断徘徊。可以说艺术与理性是鱼与熊掌的难断辩说,异形体建筑的存在本身就是争议的话题。不可否认,新形式建筑形态的出现在不断地提升技术水平。但就其适用性还是有待考究。
通过哈尔滨大剧院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建筑不应只存于视觉形式,更多的应该在于内外统一。耗费大量的资源打造出的建筑艺术更应该考虑整体的协调统一,追求更高的水准。在国内新概念的建筑在不断出现的时代背景下,相信本土的异形体建筑会在发展的路上不断探索,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朱鸣.哈尔滨大剧院结构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2013, 17(1):39-47.
[2]刘振宇,对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影响因素的分析[J].建筑与规划设计,2016,198(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