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建筑艺术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历史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串真实的故事,而是在于历史构成的复杂性。历史和文化相关、和战争有关、和艺术有关——就说建筑艺术,如果认为它只与工程有关,就错了。它绝对是认知历史、学习历史最有价值的渠道之一。本文探讨建筑艺术与历史的相关度,并研究如何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进行渗透。
  关键词 建筑艺术;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J59,G718.2,92,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072-01
  我们不说在建筑学领域有建筑史学这个科目,就高中历史来说,建筑也从来都是一个紧密相关的内容。建筑艺术既是生活,也是艺术,还是历史的一部分——下面,结合高中历史的教学,从两个方面展开探讨:第一是建筑与历史的关联度,以探讨为什么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建筑艺术的内容;第二是就教师如何组织落实建筑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一、建筑与历史的关联度
  (一)建筑的变迁就是历史
  20世纪最负盛名的建筑学家之一贝聿铭先生曾经说过,“建筑艺术就是历史”。当然,他是从一名建筑师的角度去思考的,认为建筑应该承载历史、传承历史。而我们把这句话从历史的角度去看,也是正确的。建筑艺术本身就是历史的载体。比如说西方建筑,从希腊式到罗马式、从拜占庭式到哥特式,再到文艺复兴式及其衍生出来的巴洛克式、洛可可式,不就恰好串联并反映了欧洲以宗教为线的历史脉络吗?再说中国,从神话般的“阿房宫”到历经近两千年才发展为现在形制的长城,故宫的中正、南方建筑的旖旎,无不向我们展示着历史曾经的奢华与沧桑——可以说,读建筑,就是在读一部宏大的史书。
  (二)建筑是最憨实的史证
  历史是个科学严肃的学科,我们研究历史,不是在编故事、讲小说,《三国演义》很精彩,但它与史实有着很大的出入。就算是史书,也有其局限性(比如你不能保证史官没有政治立场,不能保证在传承过程中经过后人的加工)。还有,史书的保存十分艰难,很容易损毁。但建筑这部“史书”就要憨实得多。比如长城和金字塔,它可以印证中、埃两国几千年的历史,直到现在。
  再比如福州仓山有一块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称为仓山老洋房。它从建筑艺术角度上看,带有浓郁的中西合璧的审美情趣。可以从中看出福州近代政治、文化、经济的历史状态——这片漂亮的洋房其实还印证着我国百年前的一段屈辱历史: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福州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仓山也被沦为租界,由于西方技术以及外国资本的流入,相继有英、法、美等多达17个国家在仓山设立领事馆,并建了十多座教堂,同时还开设了神学院和学校。也正因如此,仓山成了“万国建筑博览会”——如果没有这片建筑,这段历史就缺了一个铁的史证。
  二、建筑艺术历史课渗透
  (一)提升趣味性
  大家认为某个学科没有趣味,学起来没意思,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教师采用的方法太“枯燥”,也可能是学生没有领悟到其中的趣味点——几乎所有的学科,只要学进去之后,总会越学越有趣。历史这个学科也是这样,你只听个皮毛,就永远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痴迷于历史。基于提升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度的需要,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把历史讲细,二是把形式教有趣。
  比如我们渗透建筑艺术——在说到“贫者无立锥之地”时,我为了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就把中国一些特别奢华的建筑展示给大家看。“你能想象吗?这么大的故宫,可不是你所理解的仅是个办公场所,它其实就是皇帝一个人的家!别说是皇帝了,就算是其他大地主也是奢华到极致……比如大家看,这是河北保定的‘王家大院’,不要说什么雕梁画栋,就是他们家的院墙,据说是和着鸡蛋清砌成的……”结合建筑讲一些有关建筑过程或建筑主人的小故事,趣味就来了。
  (二)注重体验性
  学生最不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干巴巴地坐着听——不要说学生,就算我们成年人,干坐那么长時间,也难免困乏。所以,如果是有条件,我们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参与到历史的学习过程中,用自身的体验来感悟历史知识。
  比如我在讲到“都江堰”的时候,拿个大鱼缸到教室,里面用泡沫板、塑料、石块等做了个都江堰的“沙盘”,再灌上水,大家一起用手“推波助澜”,去体验这个绝世水利建筑的精妙。
  再比如讲到“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时,我给大家每人发个泡沫“砖”,然后给大家展示我国古代建筑的纹饰——“同学们,大家看,这个建筑每一块砖都是经过雕刻加工过的,看房檐的瑞兽都有讲究……每个局部都可以拿来当作艺术品。如果你关注一下收藏市场,你就可以看到这些,一个拆下来的窗棂就可以卖到几十万甚至更高的价格。现在,请同学们模仿古代的建筑纹饰,刻一块砖试试”——虽然大多学生只能雕出简单的云纹、回纹,但学习历史的劲头一下就上来了。
  除了以上两点,我还注意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家乡周边去走一走——我们河南自古是帝都之所,有很多有历史故事的建筑。我让学生每月找一个当地历史建筑做研究对象,调查它的历史和建筑风格等,写成一篇小的历史调查报告——这种方法,学生们很喜欢,而且教学效果也很好。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史证观和实践力,都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贝聿铭.建筑是艺术和历史的融合[J].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版,2012(9):19–21.
  [2]李华珍.建筑历史教学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09(12S):18–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1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