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体验式”文化教学的来华留学生第二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体验式”教学法以学习者为主角,教师将留学生带入实际的教学情境、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学,其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一定的成效。针对“体验式”教学法在“第二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从明确实践教学目标、谨慎选择教学环境、严格把控教学时长、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等七个方面提出教学策略,以更好促进对外汉语实践教学改革。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 第二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001-02
  體验式文化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其教学内容不仅包含课内教学,也包含课外文化体验活动。留学生通过体验式文化教学课程的学习,加强了对中国文化的直观感受,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习效果更加突显。基于“体验式”文化教学的来华留学生第二课堂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既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也要更加接地气,符合留学生的特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屡屡受创。海上经验不够丰富的年轻船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那些求生意识强烈、有着丰富海上经验的船员得以生还。为此,英国海军邀请牛津大学的哈恩(Kurt Hahn)博士为英国海军制定一套训练计划,主要包括以提升海军战斗力为目标的户外训练课程。这一训练计划大大提升了海军的生还率。战争结束后,这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推广开来。1971年美国心理学家戴维·库伯(David A. Kolb)系统研究体验式学习, 1984年他在《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一书中指出:人的学习是一个基于体验的循环过程,包括四个部分:通过体验和观察获得经验、经过比较和评价形成反思性观察、进行模仿和分析形成抽象的理解、综合设计应用于实践[1]。体验式教学法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我感知的过程,强调学习者自身的情感体验和认同,让学习者成为知识体系的建构者;形成感受和认同后,进行反思总结,再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以此验证学习效果。
  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逐渐展开对体验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目前在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以及中小学各个科目的教学中广泛使用。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体验式教学法越来越表现出其独特优势。近年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也开始逐步推行“体验式”教学法,特别是在对外汉语的“第二课堂”上进行广泛使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让学习者成为主角,可以让学习者在参与过程中更好地感知中国文化,学习效果大大增强。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第二课堂”教学运用中的现状
  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教师开始尝试运用“体验式”教学法,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课堂内的知识传授,开始在特定的课外时间,积极寻求课外教学场地,为留学生安排各种各样的文化体验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或走进社区和学校,感受中国现实国情;或前往有历史底蕴的著名景点,听取专业人员详细讲解;或让留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成为实实在在的体验者。留学生通过参与其中,感受到了更为鲜活的中华文化,体味到了中国特有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更加激发了解中华文化的强烈欲望。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第二课堂”进行“体验式”教学,对汉语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寻求合适的实践地点,如何保障学生的安全,如何提升教学效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文化体验流于形式
  教师自身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缺少有计划、有组织的统筹安排,准备不够充分,仅仅局限在“体验”这个层面,缺少完整的教学环节,把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进行人为的分割,参观就仅仅是局限在参观,对于参观的目的、意义,学生不清楚,看起来很热闹,却缺少了内涵,将“第二课堂”完全边缘化。
  (二)教学对象体验不足
  有些体验局限在单一的被动接受形式,仅仅是听教师或者专业人员讲解,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学生接受了多少,记住了多少,不得而知。有时留学生在文化体验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距离遥远,导致“学得快,忘得快”,难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教师专业素养欠缺
  “第二课堂”体验式文化教学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的文化感知力和学习欲望。但是有些汉语教师自身素质还不够,缺乏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在课程具体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漏洞,遇到突发情况,缺少应急处理的能力,加上仅仅依靠汉语教师自身掌握的社会资源,会明显觉得匮乏,约束了“第二课堂”教学场所的选择。
  (四)教学评估体系缺失
  体验式文化教学结束后,缺少教学测评环节,或者评价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是否准确,能否内化所获得的知识,教师难以把握,同时缺乏教学总结和反思,缺乏有效评估,对后续“第二课堂”教学也很难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基于“体验式”文化教学的来华留学生第二课堂教学策略
  在非课堂环境中进行语言文化教学存在很多的不可控性,教学实施相对比较困难,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达成,也难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第二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教学规律和原则,才能达到课堂效益最大化。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明确教学目标对“第二课堂”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对象的实践方式都有积极影响。这样的课外实践,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活动,更不是纯粹的游山玩水,是既让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的知识文化,又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心理特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等[2]。还应当趁此机会,将课内知识与“第二课堂”实践有机结合,促进知识内化。   (二)谨慎选择教学环境
  教师和留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是外出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中之重,教学场所的选择应当本着就近原则,不宜选择在闹市区面积过大的开放式区域。要结合来华留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既安全,又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点,做到“学有所用”。
  (三)严格把控教学时长
  教学时段应接近来华留学生的在校作息时间,利用早上或者下午的半天时间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内容和步骤提前设定授课时长,避免时间过短,学生体验不够深入;也不宜时间太长,导致课堂纪律失控,难以组织。
  (四)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要始终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可以将体验式教学法与任务式教学法并驾齐驱,用分派任务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按照体验活动的开展方式,以及学生的数量,按比例分配专业教师和志愿者,适时协助学生,推动体验活动顺利完成。
  (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要不断提升汉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对实施的体验式项目,应当首先踩点“第二课堂”的教学环境,合理规划统筹教学活动,各个方面都要考虑细致,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探讨教学实施策略,充分备课。要逐步积累在“第二课堂”的教学经验,提升處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六)构建校社合作体系
  以学校为立足点,以选定的社会“第二课堂”为根据点,形成长期合作,定期在“第二课堂”展开教学。充分利用课外教学环境,多次开展教学活动,形成一套体系完整、课内课外配合默契的合作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七)完善优化教学考核
  对体验活动的成效要进行科学考核,可以通过让留学生在课堂进行展示的方式展开,把自己的所学所得在课堂进行分享,从而帮助留学生及时梳理巩固在“第二课堂”所学的知识,学生的成绩根据课堂内外的表现综合得出。教学考核是“第二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利于教师进行总结,反思不合理之处,为后续“第二课堂”体验式文化教学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法在“第二课堂”中进行文化教学是现实可行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法,即便优势众多,也不足以完全依靠一种教学法完成汉语教学,而是应当把多种教学法交叉使用,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法的特色和优势,相互弥补不足,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书艳.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4).
  [2]金路.实践性·交际性·趣味性——对外汉语教学设计课本练习和开展课外活动的原则[J].复旦教育,1993(04):53-55+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