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计算课的教学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计算占据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解决数学中应用题问题的时候计算是基本的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有着极大比重,尤其是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计算课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智力。因此,一定要重视小学数学在计算课上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课 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202-01
  1.创设情境,增强趣味性
  情境教学在新课改之中是一大亮点,既可以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还可以使教学实效性得到提升。在新教材之中全部计算课的教学都是通过情景创设将问题提出,分析数学的问题,然后在利用计算将数学的问题解决掉。在计算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对教科书中出现的情景图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情境加以熟悉,对题目之中存在着的数量关系作出正确的分析,从而选择需要的信息将数学的问题提出来,然后使用计算将数学问题解决掉。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计算中加法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是学生才刚刚接触数学知识,为了使学生可以对加法内涵做到真正的理解,新版数学的课本就是用学生们所喜爱的小丑这一形象来将加法引入,通过对小丑拿的气球有什么样的变化来对加法的含义加以理解。这一情境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利用自己生活上的经验,可以清楚的将小丑手持3枚红色的气球这一现象叙述出来,右手持有1枚蓝色的气球,这样就将信息中所提供的两个条件找寻出来,提出共有气球几个,这一情境不单单可以让一年级学生对知识进行直观的理解,也可以体验在平时的生活之中加法运算具有的应用价值与实际的意义,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2.以“用”促“算”
  新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表明,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时候在内容上需要是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需要便于学生进行主动交流、推理、验证、猜测与观察等一些数学的活动[1]。
  例如:在进行数学计算中《小括号》这一课知识学习的时候,课本中所呈现的素材为面包房中数学的问题。虽说,这一情境在生活中时常会遇到,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就显得有一些很难理解到的,也没有办法使学生在学习上激起强烈的兴趣。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选择的题材需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贴近,将情境设置为买午饭,使用角色扮演这个方法,由一个学生进行售货员这一角色的扮演,另外一个学生进行顾客这一角色的扮演。在动态化模拟的场景之中,学生将需要进行解决的问题找出来,一个汉堡包需要16元,一杯中可乐需要6元,这位顾客支付了50元,需要找回的零钱为多少?问题非常的简单,在计算上的方法也找寻到了几种。比方说,50-16-6=28元,或者是50-6-16=28元,在或者会有一些学生认为需要将花费的总金额计算出来,为:16+6=22元,然后用50-22=28元,这时作为数学老师可以对学生加以鼓励,进行综合算式的计算。
  但是,有一些学生列出的算式为:50-16+6,这时会有一部分的学生发现这是个错误,认为50-16+6这一算式需要将16+6这一算式先进行计算,但如何让大家知道需要先进行这一算式的计算呢,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们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需要在16+6这个算式的下面加一条横线,有的认为需要加的是一条浪线,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画一个圆,将16+6放在圆里,也有的学生认为在16+6这个算式的外面填上一组小括号。显然,这个具有生活化的一次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启发,学生们进行自己的探究与思考,找寻各种方法将问题解决掉。
  3.算用结合
  为了使计算能够更加的接近我们的生活,就可以以用促算。当学生在生活化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将知识学会以后,就能在生活中进行解释与应用,才会将其具有的无穷生机与活力换发出来。例如:在进行圆这一部分知识学习的时候,当学生学会了画圆时需要使用圆规以后,老师就可以向学生们进行提问,现在在练习本上来画圆的时候可以使用圆规,但是现在咱们学校需要建一个花坛,是圆形的,需要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圆,半径需要是5米,能否使用圓规呢?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就得到了激发,兴致高昂的思考解决办法。有些学生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有些同学就会展开质疑,一次又一次在思维上碰撞出火花,最后会产生各式各样却是真实有效的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数学在教学上的核心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核心素养。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计算课的教学分析,提出了创设情境,增强趣味性、以“用”促“算”与算用结合三点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尹静.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6(3):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