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逐渐步入了微时代。微课程作为微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教学模式,也逐步进入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本文对微课的概念及组成,微课的主要特点,以及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等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微课程 信息技术学科 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1-0149-01
微课作为提高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广受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的欢迎。以下笔者将对微课的概念组成、微课的特点以及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等方面作全面的阐述。
一、“微课”的概念及组成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2.教学内容较少
“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
三、信息技术课堂引入微课的独特优势
1.信息技术课相比较其他课程,学生在上课时间可以很轻松地使用到计算机和网络,因而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2.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制作微课方面具有技术优势。软件操作以及视频剪辑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容易上手。
3.信息技术教学中大部分操作演示适合采用微课的形式呈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随时操作,方便基础薄弱的学生反复观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4.微课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更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氛围。使用微课能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教师讲解时间过长、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少的矛盾,有利于翻转课堂。
四、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1.嵌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微课程它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环节,它主要还是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方式呈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微课程它并不是取代我们正常的教学,彻底颠覆我们的教学模式,而是嵌入我们的课堂,帮助学生学习,将课堂化整为零,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深度剖析,让学生自己去研究。
2.引领实践,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引入微课程的教学课堂,改变了以教师教授为主导的教学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学习—操作—学习—再操作,这样反复的动作来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
3.求同存异,学生能动地学习新知识
求同存异,是我们课堂中常见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把握全体学生的发展,也不能忽视了这些存在潜力的学生。微课程它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可以基于一个问题,层层深入地讲解,顺势而下,剖析到点,虽然只有5分钟,却能引起很多的思考,鉴于此,微课程不仅能作为学生平时作业的指导,他还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对更深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五、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1.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生缺乏约束能力,导致微课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一方面需要精心制作微课,另一方面必须加强课堂管理,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力和兴趣。
2.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学生习惯了以往边讲边练的课堂教学,存在对微课教学的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微课异步教学的优势,让学生逐步适应微课教学的课堂节奏,转变固有的学习习惯。
3.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差异和准备情况不同,部分教师的微课质量不高,导致学生体验不佳,学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不断提高微课的质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微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和高效的学习资源,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中使用,微课的出现不但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而针对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研究只有不断实践和探索,才能使其更加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让课堂更美好!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