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兴趣化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数学兴趣化教学,是为了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需要,从学生兴趣出发,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要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有意无意地靠近数学,了解数学,从而走进数学世界,跟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学懂教学内容,学透那些他们渴求的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用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兴趣。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促进教学效率。运用游戏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化教学 方法 表扬鼓励 培养兴趣 积极参与 促进 教学效率 运用 游戏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152-02
  数学是学生知识素养里不可缺少的知识,但是好多学生由于一接触数学,就没有对数学产生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停滞不前。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当然不是学生真正对数学的學习没有兴趣,而是由于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没有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没有在教学中使学生的数学智慧和思想得到启迪,致使学生没有对数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封闭了自己与数学接触,或者深入了解数学,走进数学的意识和潜能。所以说,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不能只顾着给学生灌输,还要注重学生对数学兴趣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意识的培养。只要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有意无意地靠近数学,了解数学,从而走进数学世界,跟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学懂教学内容,学透那些他们渴求的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各科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主动性,让他们投入其中,学而乐,乐而学,不断提高成绩呢?本人经过实践,总结了以下一些培养学生兴趣的原则和方法,与大家分享: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基本原则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为了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大多数老师都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不但学生的兴趣没培养起来,且教学效率直线下滑。究其原因,是老师培养学生兴趣时太过急躁,方法太过单一,缺少科学性,忘了培养学生兴趣要遵守一定的原则,所以收效甚微。因此,培养学生兴趣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1适应性原则
  小学数学的难度,已经是经过层层研究、把关设计的、适合小学生智力发展和思维发展的启蒙数学知识,重在让小学生认识数学,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活动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也不能超出这个适应的范围,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不顾忌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的限制,让学生努力克服一些深奥的、难懂的题目,肯定会培养出学生对数学的恐惧,而不是兴趣。比如,目前非常流行的小学奥数比赛,这些连大人有时候都解答不出的问题,根本不适合学生的年龄,也超出了他们的知识结构,会给学生造成数学难学的错误认识。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既然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关键,那就要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要盲目激进,要实用、要符合,更要有发展性、持续性,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好数学。
  1.2发展性原则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时,我们不能只为了一时或者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点,要结合社会生活和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数学本身的特点等,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可持续发展的兴趣。所以,在培养学生兴趣时,老师启迪学生的问题,不能“奥数化”,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不能过于简单更不能过于难,要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持续的、有发展性的兴趣。当然,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性,又要感觉到好玩且有效。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一定的知识,也有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保证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小学数学课堂中兴趣化教学的策略
  2.1用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都是6~12岁的孩子,他们在学习中不但爱表现自己,也希望老师能看到自己出色的表现,并提出积极的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使他们不断进步,也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比如,当学生回答对一道问题时,老师要及时对学生提出口头表扬:“你答得非常对!”“你的思路真不错,继续!”“你真棒!大家都应该向你学习!”等等,这些语言老师千万不要吝啬,一定要大方地给学生。不要看这些可有可无的语言,对小孩子来说,那可是前进的动力,也是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之一。
  2.2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促进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特别敏感,老师在课堂上要小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厚此薄彼,有不公平,不平等的待遇。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好坏,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或者提问总叫几个学习好的,让他们来回答问题。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他们适合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提高整个课堂的积极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提高。
  2.3运用游戏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最为有趣,最具有吸引力的莫过于游戏了。如果让一个小学生在游戏和数学学习二者之间进行选择,小学生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进行游戏。既然游戏对于小学生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老师就可以顺应学生的天性,将数学教学同游戏相结合,开展“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将游戏纳入数学课堂能够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环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通关游戏,将1-9的乘法口诀设为九个级别,学生从第一级即1的乘法开始答题升级,如果答对升到第二级,答错就仍然退回第一级,如此类推。为了最大化调动学生的兴趣,老师不妨把学生分组竞争,并在通关游戏中加入“抢答”环节,营造竞争氛围。“抢答”设置在最后,答对分数翻倍,答错扣除一定的分数,但“抢答”的题目难度较大。学生在不断的前进后退的通关过程中,不断的重复乘法口诀的内容,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内容。尤其是增加了“抢答”环节,每一小组都集中精神,参与抢答,争取小组胜出。类似这样的通关竞技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会使得学生将数学课程想象为一个需要打败的对手,不断的对其发出挑战,并且不胜出决不放弃。在这样充满斗志的数学竞技游戏中,小学生会发现数学课程进行得很快,看似复杂的数学难题在自己通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解决了,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
  总之,数学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老师在教学中在强化和突出它的趣味性,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挖掘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因素,为学生创建一个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阿依克孜·艾买提.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
  [2]尹智娟.管窥如何有效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读书文摘,2016-05-23.
  [3]殷乃明.快乐学、激情教——小学数学课堂的激情教学[J].成才之路,2014(36).
  [4]黄书娟.巧用教学游戏,打造小学数学趣味课堂[J].考试周刊,2016(17).
  [5]黄三中.小学数学快乐学习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 2015(02).
  [6]张涛.探究小学数学趣味教学[J].学周刊,2014(08).
  [7]王秋丽.试论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942.htm